張靜怡
本文將對費孝通先生在《江村經濟》中所探討的發展鄉村工業的觀點進行闡述,并對該觀點在當時中國社會的歷史意義和對當今中國的重要意義進行探討和分析。
[關鍵詞]費孝通;《江村經濟》;鄉村工業
1 《江村經濟》中有關發展鄉村工業的基本觀點
費孝通在江村經濟中對中國傳統經濟結構進行了分析,中國傳統經濟的結構是工農混合的鄉土經濟。費孝通在考察過程中發現,農業和蠶絲業是江村的兩大主要經濟來源,農業在該村農民的生活中是農民最主要的經濟來源,“這村有2/3以上的農戶主要從事農業。一年中有8個月用來種地。農民的食物完全依賴自己田地的產品”,蠶絲業是該村農民的第二主要收入來源。鄉村工業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吸收勞動力,進而增加農民收入的作用,農業和鄉村工業共同維持著該村農民的生活,所以當該村傳統工業遭受西方資本主義的壓迫時,鄉土工業的崩潰導致農民失業,轉而更加依賴土地,導致土地的緊張,進而生發出農民對土地制度的不滿,從中產生諸多社會問題。
基于以上對現實情況的推導分析,費孝通認為,在江村社會變化過程中暴露出的土地制度問題歸根結底要依靠發展鄉村企業、提高農民收入來解決,“最終解決中國國土地問題的辦法不在于緊縮農民的開支而應該增加農民的收入。因此,讓我再重申一遍,恢復農村企業是根本的措施。”費孝通看來,解決土地問題固然重要,但是土地問題只是由于農民從現狀中看到了土地問題的缺陷,并且將提高自己收入的愿望寄予土地制度的改變之中,從而被上升為當務之急。西方資本主義的入侵導致了鄉村工業的破產,從而阻斷了農民的一大重要經濟來源,在此狀態下,一些農民不得不賣掉部分土地來維持生活,這就出現了非在地主制,簡而言之就是城市人購買了農民地土地,但是他們自己不耕種,而是租給農民耕種,靠收取租金來獲利,佃農和地主之間的矛盾不斷激化引發了社會沖突,農民則提出了土地制度改革。而農民之所以不滿的直接原因就是收入降低,生活難以維持,相比土地制度改革,發展鄉村工業是更為根本也更為長遠的解決辦法。
對于恢復和發展鄉村工業,費孝通先生也提出了自己的主張。錢靈犀在對《江村經濟》的評價中提到:“在農村發展現代化工業的過程是社會重組和轉型的過程?!辟M孝通先生認為,想要發展鄉村工業,先進的技術是必不可少的,要引進科學的方法,必要時應學習西方的技術,技術的引進必定會帶來大量生產力的解放,進而導致社會組織的變革,而工廠的工作需要農民從原來的家庭個體勞動轉向集體勞動,這時就需要在組織中間建立起合作原則。當上述過程建立完成,鄉村工業進入了運轉機器成為生產資料的一部分,農村經濟的復興也將隨之開始,中國發展不能照搬西方資本主義的發展道路,而這種不犧牲農民利益而發展現代工業的方式理所當然是中國工業發展的合理選擇。
2 發展鄉村工業對當時中國的重要意義
費孝通先生在《江村經濟》中所提出的發展鄉村工業的觀點,為當時的中國農村指明了一條變革與致富之路。當時的中國正遭受著西方資本主義的侵襲,傳統經濟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費孝通在書中指出:“上半個世紀中,中國人民已經進入了世界的共同體中。西方的貨物和思想已經到達了非常邊遠的村莊。西方列強的政治經濟壓力是目前中國文化變遷的重要因素。”此過程中,中國農民也受到了西方資本侵略帶來的壓迫,正如楊雅彬所描述的:“世界經濟蕭條及工業中廣泛的技術改革引起了國際市場上原料價格的下跌,進而引起了中國農村家庭收入不足、口糧短缺、婚姻推遲以及家庭工業的部分破產,因此產生了中國農村的基本問題就是農民的收入降低到不足以維持最低生活水平所需的程度?!蔽鞣较冗M技術帶來的商品價格優勢使當時中國農村的傳統手工業在競爭中處于極度劣勢的位置,許多家庭手工業破產,農民家庭收入下降,難以維持生計,而費孝通先生在《江村經濟》中講述了江村在面臨西方資本壓力下所進行的蠶絲業改革,雖然改革以失敗告終,但不失為中國農村在當時現代化過程中的一次重要嘗試。
3 發展鄉村工業對當今中國社會的重要意義
費孝通先生發展鄉村工業的觀點在改革開放的中國一度得到驗證,“1978年改革開放后,費孝通的鄉村工業化思想繼續沿著小城鎮建設與區域發展兩條路徑衍深”,在當今的中國仍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
農民問題至今仍然是社會問題的關鍵,如何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生活水平,是當今我國重點關注和解決的問題之一。而解決農民問題的重要途徑之一就是發展鄉村工業,為農民提供土地以外的收入來源,發展現代化的生產方式,推動了城鎮化的進程。
土地問題是長期以來困擾中國發展的重要因素,而發展鄉村工業正是緩解這一問題的重要手段。費孝通先生在《江村經濟》中指出:“中國農村的基本問題,簡單地說,就是農民的收入降低到不足以為維持最低生活水平所需的程度。中國農村真正的問題是人民的饑餓問題。而這里所說的饑餓問題就直接來源于土地問題,相對于直接的土地制度改革,費孝通從根本上提出了發展鄉村工業的觀點。鄉村工業的發展使得農民從土地中脫離出來,這不但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土地短缺的問題,而且為農民自由利用土地提供了可能,使得土地流轉,土地資本的高效利用得以實現,大大提高了土地的使用率。
最重要的是,農業人口仍然是中國人口的最大部分,在此情況下,堅持費孝通先生在江村經濟中提出的發展鄉村經濟、實現鄉村工業現代化的觀點仍然適用于當今中國社會的發展,并將在長時間內發揮重要作用。
作者單位:
中國傳媒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