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錦+黃仲義
摘 要 目的:分析口服鹽酸莫西沙星片致藥物性肝損害的發(fā)生情況。方法:選取口服鹽酸莫西沙星片抗感染治療后出現(xiàn)藥物性肝損害的1例患者,回顧性分析其臨床資料。結果:經停用鹽酸莫西沙星片并予以積極治療,患者各項實驗室指標值均恢復正常,肝功能得到較好恢復。結論:對口服鹽酸莫西沙星片治療的患者應密切監(jiān)測,如見出現(xiàn)藥物性肝損害證據(jù)時需及時處理,保證患者安全。
關鍵詞 藥物性肝損害 鹽酸莫西沙星 藥物不良反應
中圖分類號:R978.1; R994.11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006-1533(2017)07-0072-03
Analysis of a case of liver injury induced by oral administration of moxifloxacin hydrochloride tablets
LI Jin*, HUANG Zhongyi
(Pengpu Village Street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Jingan District, Shanghai 200435,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liver injury caused by oral moxifloxacin hydrochloride tablets. Methods: Clinical data from a case of patient suffering moxifloxacin hydrochloride-induced liver injury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s: The laboratory parameters of the patient returned to normal and his liver function was also significantly recovered after moxifloxacin hydrochloride was discontinued and symptomatic treatment was done to him. Conclusion: Patients should be closely observed when moxifloxacin hydrochloride tablets are orally taken and should be timely treated if the evidence related to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occurs so as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medication.
KEY WORDS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moxifloxacin hydrochloride; adverse drug reaction
喹諾酮類藥物已有近60年的臨床應用歷史。早期的喹諾酮類藥物抗菌譜窄,僅覆蓋革蘭陰性腸道桿菌,臨床應用少,對其不良反應的認識也少。鹽酸莫西沙星為臨床應用廣泛的第四代喹諾酮類藥物,近年來國內對其不良反應的報告漸多[1]。本文報告1例我們在臨床工作中發(fā)現(xiàn)的鹽酸莫西沙星片所致藥物性肝損害病例,旨在為臨床安全用藥提供參考。
1 病例介紹
病史摘要:
現(xiàn)病史:一患者,女性,73歲,16年前無明顯誘因下出現(xiàn)口干、多飲、多尿,查血糖水平升高后開始接受口服降血糖藥物治療,曾口服過瑞格列奈片(諾和龍)、阿卡波糖片(拜糖平)等多種藥物。4年前因血糖控制差,改用胰島素治療,目前使用的是皮下注射用精蛋白鋅重組人胰島素混合注射液(優(yōu)泌林。2次/d),平時飲食控制一般,不監(jiān)測血糖水平。入院前2周體檢中發(fā)現(xiàn)空腹血糖水平為12 mmol/L,但無手足麻木、無便秘與腹瀉交替、無視物模糊、無泡沫尿,以“進一步調整血糖水平及評估糖尿病相關并發(fā)癥”為由于11月18日被收治入院。
基礎疾病:有高血壓史20年,有心律失常史。
過敏史:無過敏史。
個人史:出生于上海,生長于上海,從事職員工作,否認吸煙史,否認飲酒史,否認藥物嗜好,否認疫水、疫區(qū)接觸史,無工業(yè)毒物、粉塵和放射性物質接觸史,無治游史。
入院輔助檢查:
血常規(guī):白細胞計數(shù),6.7×109/L;中性粒細胞比率,44.9%;中性粒細胞數(shù),3.01×109/L。
超敏C反應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3.2 mg/L。
肝功能:丙氨酸轉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 ALT),17 IU/L;天冬氨酸轉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 AST),16 IU/L;谷氨酰轉移酶(glutamyltransferase, GGP),17 IU/L;堿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ALP),35 IU/L。
治療經過:
入院后第5天即11月22日患者出現(xiàn)發(fā)熱,體溫38.9 ℃,伴有咳嗽、咳痰、氣促。初步判斷為上呼吸道感染,給予注射用頭孢西丁鈉(經靜脈滴注,2 g/12 h)、鹽酸莫西沙星片(拜復樂。口服,400 mg/d)抗感染治療。血常規(guī)檢查顯示,白細胞計數(shù)為9.73×109/L、中性粒細胞比率為82.6%、中性粒細胞數(shù)為8.04×109/L,數(shù)值均明顯升高。用藥治療3 d,患者體溫不退。體檢發(fā)現(xiàn),右下肺聞及濕啰音,兩肺聞及哮鳴音。hs-CRP值為92.2 mg/L,明顯升高。考慮為肺部感染。將注射用頭孢西丁鈉改為注射用哌拉西林鈉他唑巴坦鈉(他唑仙。經靜脈滴注,4.5 g/8 h),同時繼續(xù)使用鹽酸莫西沙星片治療。但改用藥物后患者背部出現(xiàn)皮膚發(fā)紅,診斷為過敏。經呼吸科會診,再將注射用哌拉西林鈉他唑巴坦鈉改為注射用美羅培南(倍能。經靜脈滴注,0.5 g/8 h)并繼續(xù)使用鹽酸莫西沙星片抗感染治療,同時加用氨溴索片化痰、注射用多索茶堿平喘、復方甲氧那明膠囊改善過敏癥狀。6 d后,患者體溫略有下降,其他癥狀稍有改善。
11月30日檢查患者肝功能,結果顯示ALT水平為141 IU/L、AST水平為77 IU/L、GGP水平為137 IU/L、ALP水平為95 IU/L。查病毒性肝炎標志物均顯示為陰性。由于患者用藥品種多,臨床一時難以診斷。不過,查看鹽酸莫西沙星片說明書,內記載有肝功能異常的罕見不良反應,請藥劑科資深臨床藥師會診后判斷有藥物性肝損害可能。遂停用鹽酸莫西沙星片,改用注射用頭孢呋辛鈉(經靜脈滴注,2.25 g/12 h)繼續(xù)抗感染治療,同時及時給予雙環(huán)醇片(百賽諾。口服,3次/d、25 mg/次)、多烯磷脂膽堿膠囊(易善復。口服,3次/d、456 mg/次)、注射用還原型谷胱甘肽(阿拓莫蘭。經靜脈滴注,1.8 g/d)保肝治療,針對低蛋白血癥(白蛋白值為24 g/L)給予人血白蛋白治療。
治療結果:
經以上藥物治療5 d后對患者進行相關檢查,結果顯示其白細胞計數(shù)為6.94×109/L、中性粒細胞比率為51.1%、中性粒細胞數(shù)為3.55×109/L、hs-CRP值為40.3 mg/L、ALT水平為42 IU/L、AST水平為20 IU/L、ALP水平為67 IU/L、血清總膽紅素水平為13.3 μmol/L、血紅蛋白水平為11.5 μmol/L,均恢復正常,肝功能得到較好恢復。繼續(xù)抗感染治療。
2 分析與討論
2.1 從鹽酸莫西沙星的化學結構特點分析
鹽酸莫西沙星的化學結構明顯不同于其他氟喹諾酮類藥物,是環(huán)丙沙星的衍生物,但具有更廣的抗菌譜,對革蘭陰性菌、革蘭陽性菌、厭氧菌及非典型病原體(支原體、衣原體、軍團桿菌)均有良好的抗菌活性,能較全面地覆蓋可引起社區(qū)獲得性呼吸道感染的常見病原體,臨床應用廣泛。不過,鹽酸莫西沙星的不良反應也與其化學結構有關。相關研究提示,鹽酸莫西沙星的肝毒性與其結構中N1位上的2,4-二氟苯取代基有較大關系,人服用后可出現(xiàn)肝功能生化指標值升高[2],因此不可長期服用鹽酸莫西沙星,以避免導致肝損害。本患者在入院前曾斷斷續(xù)續(xù)服用過鹽酸莫西沙星,服用時間長可能是其出現(xiàn)肝功能異常的原因之一。
2.2 從鹽酸莫西沙星的藥代動力學性質分析
鹽酸莫西沙星在人體內主要經肝臟代謝而不依賴細胞色素P450酶,發(fā)生藥物間相互作用的可能性小。
藥物在體內一般要經過5個半衰期的時間才會被全部清除。在連續(xù)給藥的情況下,當前一次給藥未被清除完全時便后續(xù)給藥,藥物的血藥谷濃度會隨給藥次數(shù)的增加而穩(wěn)步提高。若藥物在體內符合線性消除規(guī)律,則通常經過6 ~ 7個半衰期的時間后,藥物的血藥谷濃度可達穩(wěn)態(tài)。此時,血藥濃度將在穩(wěn)態(tài)谷濃度的基礎上提高,且血藥峰濃度也將提高,從而產生藥物蓄積。另外,鹽酸莫西沙星在女性中的血藥濃度較在男性中略高[2]。因此,臨床藥師判斷本患者可能已發(fā)生多次服用鹽酸莫西沙星后產生的藥物蓄積。
2.3 鹽酸莫西沙星致肝損害發(fā)生的時間
檢索文獻發(fā)現(xiàn),服用鹽酸莫西沙星至出現(xiàn)藥物性肝損害的時間一般為1 ~ 5 d,保肝治療5 d ~ 1個月后肝功能恢復正常。國外Soto等[3]報告,一患者服用鹽酸莫西沙星治療結束后3周出現(xiàn)黃疸、瘙癢,引起急性肝損害。
本患者服用鹽酸莫西沙星后出現(xiàn)肝功能損害的時間較文獻報告的晚,但肝功能恢復時間較快:服用鹽酸莫西沙星8 d后發(fā)生肝功能異常情況,保肝治療5 d后恢復正常。
2.4 其他有關鹽酸莫西沙星致肝損害的文獻報告
國外曾有鹽酸莫西沙星致肝衰竭的病例報告[4],國內近年也有鹽酸莫西沙星致肝功能異常的病例報告[5]。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在2011年發(fā)布的喹諾酮類藥物不良反應匯總信息中特別指出,在鹽酸莫西沙星的不良反應報告中,肝損害的占比相對較高:鹽酸莫西沙星致肝損害病例共62例,占其不良反應報告數(shù)的2%,其中嚴重病例15例,占肝損害病例的24.2%[6]。這些數(shù)據(jù)表明,鹽酸莫西沙星確有致肝損害的可能。
2.5 對本患者處理措施得當致其恢復較好
本患者是在住院治療期間常規(guī)監(jiān)測肝功能時發(fā)現(xiàn)出現(xiàn)了肝損害的,因此發(fā)現(xiàn)比較及時,并立即停用了可能導致肝酶水平異常的藥物。在確保抗感染治療力度及療程的前提下,經調整抗菌藥物并加強肝功能監(jiān)測,且在保肝治療方面選用了可改善肝損害及降低肝轉氨酶水平的藥物[7],治療和處置措施得當,患者肝功能迅速恢復,預后良好。這也證實了鹽酸莫西沙星確為導致患者肝損害的藥物。
3 小結
臨床藥師建議,臨床上在使用鹽酸莫西沙星時不僅應重視其抗菌效應,也應密切關注其不良反應,用藥前詳細詢問患者的過敏史和用藥史,用藥過程中完善相關檢查,并在用藥前進行1次肝功能檢查,待治療結束后3 ~ 4 d再復查1次。當見患者ALT和AST水平升高、尤其是出現(xiàn)黃疸時應高度重視,及時停藥并給予保肝治療,避免發(fā)生嚴重不良反應。
參考文獻
[1] 胡明禮. 國內莫西沙星不良反應文獻分析[J]. 藥學服務與研究, 2007, 7(4): 281-283.
[2] 劉銀萍, 秦玉花, 白楠, 等. 莫西沙星在中國健康受試者體內的藥代動力學研究[J]. 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 2015, 13(31): 1255-1257.
[3] Soto S, López-Rosés L, Avila S, et al. Moxifloxaein-induced acute liver injury [J]. Am J Gastroenteral, 2002, 97(7): 1853-1854.
[4] Nori S, Nebesio C, Brashear R, et al. Moxifloxacin-associated drug hypersensitivity syndrome with 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 and fulminant hepatic failure [J]. Arch Dermatol, 2004, 140(12): 1537-1538.
[5] 王蘭霞, 強生萍. 莫西沙星致肝功能異常1例[J]. 中國藥物警戒, 2012, 9(7): 445-446.
[6] 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 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提醒關注喹諾酮類藥品的不良反應[J]. 中國藥事, 2011, 25(2): 149.
[7] 曹悅. 肝功能不全患者如何選用抗菌藥物[J]. 科學之友, 2010(12): 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