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依拉古麗·鎖力旦
[摘 要] 小麥是我國主要的糧食作物,在當前的時代背景下,加強對小麥栽種技術的控制,同時做好病蟲害防護,是提高小麥產量與質量的重要途徑。本文對小麥栽培技術以及病蟲害防治方法進行分析和探討,旨在促進種植業的快速發展。
[關鍵詞] 小麥 栽培技術 病蟲害預防
[中圖分類號] S5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003-1650(2017)03-0107-01
引言
在小麥種植過程中,除了栽培技術,病蟲害也是影響小麥種植效率的重要因素,可能導致小麥大規模減產。在小麥種植過程中必須要加強對栽培技術的控制,加強小麥種植過程中的管理,并且及時做好病蟲害防護,促進小麥種植水平的提升。
1 小麥栽培技術
小麥在我國具有悠久的栽種歷史,從傳統的耕作方式到現在的機械化耕種,小麥栽培技術水平有了很大提升。近年來,我國對糧食產業的重視程度逐漸提高,在小麥種植過程中,必須要加強對栽培技術的控制,對栽培過程進行管理,從而不斷提高小麥種植水平。
1.1 播種前的準備
小麥栽培過程中,如何才能提高其產量和質量,是很多農戶考慮的重要問題,在小麥栽培過程中,應該要對小麥種子進行選擇。當前市場上銷售的一些稻種,質量不高,在選擇小麥種的時候應該要選擇質量較高的種子,選擇具有抗寒性質的品種。選定種子之后要及時對種子進行處理,有條件的農業種植戶會對小麥種子進行包衣,即將種子放入藥劑中進行攪拌,在包衣過程中藥劑的配比為70mL的生命素原液、5kg水、50kg的小麥種子,攪拌均勻之后,將小麥種子燜兩個小時左右,然后將其曬干,用于正常播種,經過處理之后的小麥種子的發芽率以及出苗率都比較高。
1.2 科學的田間配置
田間配置主要指的是對稻田的空間進行利用,從而使得小麥均勻生長,獲得充足的養分。在小麥栽培過程中要做到合理密植,不能對土地資源進行浪費,也不能太過緊密,以防小麥樹苗不能獲得充足的陽光和水分,對小麥樹苗的生長產生影響。在小麥種植過程中,一般每畝地種植8千克小麥種,同時要根據實際情況對種植密度進行控制,如果有的地區地勢較低,則可以增加種植量,有的地區地勢較高,則可以減少重質量。
1.3 加強田間管理
田間管理包括灌溉、施肥、追肥等幾個步驟,田間管理是小麥種植過程中的重要過程,從小麥播種之后直到小麥收獲之前,都要加強田間管理,并且對每個環節加強控制。小麥生長過程中對水分的需求較大,在灌溉的時候水分要適中,一般小麥生長初期水分要少,隨著小麥生長,可以循序漸進地增加水分。施肥和追肥是為小麥提供充足養分的過程,施肥階段一般使用有機肥,同時輔以底肥,確保小麥所需養分得到滿足。種植過程中為了防止小麥出現早衰現象,在每畝地應該要倒入1%的尿素溶液,尿素溶液的重量在40~50kg左右,而且在陰雨天進行噴施最宜,能夠給小麥提供更加充足的養分,提高小麥的蛋白質含量。另外,在施肥的過程中要注意肥料的深度,避免肥料與秧苗直接接觸造成燒苗,還可以將有機肥與磷肥混合使用,也要控制肥料的濃度,防止肥料濃度過高導致燒苗。日常管理過程中要隨時觀察秧苗的生長情況,及時進行水肥補充,保證秧苗生長過程中的水分和養分需求。
1.4 加強機械耕種
為了提高小麥生產效率,必須要加強機械化生產,對各種小麥耕種、收割機械的應用。在當前的小麥耕種機械推廣管理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例如缺乏小麥耕種機械推廣意識、很多農民的綜合能力水平不高等,都會導致小麥生產過程中的機械化生產力度不夠,對小麥產量和質量產生影響。在機械化生產過程中,必須要積極加強對各種機械的推廣,同時要對機械的使用技術進行控制,例如采用機械進行小麥播種時,平均行距要控制到25cm左右。
2 小麥主要病蟲害的防治
小麥栽種和管理是農業發展過程中的重要內容,在小麥生長過程中很容易出現各種病蟲害,對小麥的產量與質量產生影響,進而影響農業生產效益。在害蟲防治過程中,有的農戶思想還比較傳統老舊,依舊重視病害的治療,不注重病害的預防,因此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小麥種植過程中的實際問題,對小麥種植產生影響。在病蟲害防治過程中要對小麥常見的病蟲害進行防治:
2.1 小麥銹病
小麥銹病是小麥生長過程中的一種常見病害,主要對小麥葉片產生危害,使小麥的葉鞘、莖干受到嚴重的影響。小麥銹病在一年四季都可能感染,在小麥銹病的防治過程中,可以從幾個方面著手,第一要選擇抗病性較強的小麥品種;第二,要及時做好農業防治工作,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進行播種;第三,在小麥拔節期與孕穗期可以采取藥物防治,向小麥地噴灑20%的三唑酮,對小麥銹病進行有效預防。
2.2 小麥紋枯病
小麥種植過程中一旦感染小麥紋枯病,則會導致小麥腐爛、枯穗,小麥紋枯病一般出現在氣候比較暖和的時候。對小麥紋枯病進行防治,可以選擇5%的井岡霉素或者15%的三唑酮,在小麥拔節期進行噴施。
2.3 小麥蚜蟲
小麥蚜蟲是小麥種植過程中的一種常見蟲害,一般出現在小麥葉片、莖桿以及嫩葉處,蚜蟲主要以吸取小麥汁液生存,而且蚜蟲的繁殖能力很強,生長迅速,對小麥的危害十分嚴重。在小麥種植過程中要及時加強對蚜蟲蟲害的防治,一般將小麥進行晚種,在冬季做好小麥灌溉工作,可以使用吡蟲啉對小麥地噴灑,同時,可以對小麥蚜蟲的天敵進行保護,采用生物防治方法對蚜蟲進行防治,提高小麥產量。
結語
綜上所述,小麥是我國重要的糧食經濟作物,在小麥種植過程中,為了提高小麥產量與質量,必須要加強對小麥栽培過程的管理,同時要加強對小麥常見病蟲害的防治,提高小麥的產量與質量。
參考文獻
[1]栗如峰.小麥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技術研究[J].河南科技,2013(18)
[2]韓啟虎.小麥標準化栽培技術分析[J].農民致富之友,2013(14)
[3]牛金星,李湘寧.小麥種植機械化問題及新技術分析[J].農技服務,2016(14)
[4]楊海梅.小麥病蟲害防治技術探析[J].農業與技術,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