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延波 孫銘良
[中圖分類號] S7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2017)03-0125-02
1 垂枝海棠的分布及相關習性
垂枝海棠的學名垂絲海棠,是中國特有的薔薇科蘋果屬植物。天然分布于中國大陸的四川、安徽、陜西、江蘇、浙江,云南等地,生長于海拔50米至1200米的地區,多生長于山坡叢林中和山溪邊。目前河北、遼寧有人工引種栽培。垂絲海棠花色呈玫瑰紅色,十分艷麗,花姿優美,花期在4月左右,花朵簇生于頂端,彎曲下垂,其姿色、形態更勝桃李,春季可觀花,夏季可賞葉,秋季可看果,是深受人們喜愛的庭院木本花卉。
通過在輝南縣的引種實驗,發現垂絲海棠喜陽光,不耐陰,能越冬,基本無凍害,適生于陽光充足、背風之處,在土層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質中生長的更好。此花生性強健,通過嫁接技術栽培容易,不需要特殊技術管理。在種植這一方面,垂絲海棠宜植于小徑兩旁,或孤植、叢植于草坪上,最宜植于水邊。猶如佳人照碧池。除此外垂絲海棠還可制樁景,因不耐水澇,盆栽須防止水漬,以免爛根。開花后結果酸甜可食,可制蜜餞。
2 引種垂枝海棠的意義
因吉林省冬季氣候寒冷干燥,不是垂枝海棠的天然分布區域,若引種成功,無疑是擴大了其分布范圍。因其形態姿色優美,也給北方園林綠花家族增添了新成員。
垂枝海棠因北方沒有栽培,經濟價值較高,若成功,能給生產經營者帶來很大的經濟效益。遼寧鐵嶺一苗圃培育成功37株,因其稀少,市場價達到1500元1株。
3 實驗方法
2013年春,吉林省輝南縣綠洲苗木有限公司苗木基地開始引種培育。
3.1 實驗地點 一是輝南縣輝南鎮松樹村復合屯,二是慶陽鎮一四小區五溝。
3.2 地形地貌及土壤情況 輝南鎮松樹村復合屯是輝南縣丘陵向平原過渡區域,地勢比較平坦,土壤是黃土,是耕種過的農田熟地,光照條件好。慶陽鎮一四小區五溝是山地,原來曾是種植蘋果梨的果園,土壤是暗棕壤,比較肥沃疏松,背風向陽。
3.3 培育方法
3.3.1 首先培育嫁接用的砧木 2012年春,從遼寧清原等地購買10000株山丁子苗,樹高2.2米,胸徑4—8厘米,在松樹村復合屯苗圃定植一年,株行距1.5米×1.5米。2014年,也是從遼寧清原購買2000株山丁子苗,在慶陽鎮一四小區五溝山上定植一年,株行距1.5米×1.5米,建議胸徑8厘米以上的苗木定植株行距2.2×2.2米,以保證苗木冠的足夠生長空間。成活后每株山丁子均勻留3個枝條。秋天栽植時,邊培土邊灌水,培的土高于苗木的地際線10厘米,春季將高出地際線的土撤掉。春天栽植時,也要在秋天挖好坑,仍然邊培土邊灌水,培土不能高于地際線。春秋栽植都不踩,這樣不透風,能很好的保存水份,有利用苗木成活。
3.3.2 嫁接
2013年元旦前,去遼寧鐵嶺購500個穗條,去天津靜海購2000個穗條,每個穗條有10-13個芽,回來后,混濕沙埋在地窖中。
春季清明前,大約在3月末,樹液開始流動前,用去年已經培育成活的山丁子苗做砧木,將貯藏在地窖中的穗條取出嫁接,兩種方法:
3.3.2.1 枝接法
接穗選擇優良,生長健壯充實的一年生枝條,取其中段具有2個飽滿的芽,(一般買回的穗條末端2個芽不能用,丟掉,每個穗條可分做5段,每段有2個芽)切接在砧木培育的3個枝條上。把砧木的3個枝條距主干只保留5-6厘米,其余截斷,從剪口的一側輕輕向里,稍帶木質部垂直向下削切1.5厘米,不能歪斜,然后將接穗下部一側稍帶木質部豎削2厘米,在相反的一側削一陡斜切口,將此接穗插進砧木的切口處,使砧木和接穗的形成層緊密接合,接合處用塑料薄膜帶牢固綁縛,在根部澆透水。
3.3.2.2 芽接法
芽接于7月至8月植物生長最旺盛時進行。先選擇帶葉枝條,選好后,馬上剪去葉片,只留葉柄。左手拿好枝條,右手持芽接刀,先在枝條上選定1個葉芽,在選定的葉芽下方向上緊貼枝條的木質部切一刀,然后在枝條上端橫切一刀削成一個上寬下窄的盾形芽片--接穗。切砧木,在砧木距主干5--6厘米處,橫切一刀,長約1厘米,深度以切斷砧木皮層為度,再從橫口中間向下垂直切一刀,長約1—1.2厘米,切成T形,將芽貼在切好的砧木上,用塑料薄膜帶,先從接口上邊綁起,逐漸往下纏,葉芽和葉柄要留在外邊。
因嫁接對技術要求很高,為了不影響成活,實際上是從引種的苗圃雇用的技術人員,到本地苗圃給嫁接。
3.3.3 實驗結果
3.3.3.1 枝接法
此法成活率40%。實驗中發現,嫁接時若有一個枝條成活,則砧木也存活,若枝條全部死亡,則砧木也死亡,原因是綁縛的塑料薄膜將整個植株悶死。
3.3.3.2 芽接法
成活率75--80%。這種方法即使芽沒有接活,但整個植株仍存活。
所以經過實驗,還是芽接成活好,即使芽不成活,砧木仍成活,第二年還可繼續嫁接,損失減小。枝條嫁接的有時遇大風,有的接好的枝條極易從接口處刮斷,芽接則不會斷。
砧木的胸徑在4--5厘米的成活率高于胸徑7--8厘米的。在慶陽鎮山地培育的比在輝南鎮平地培育的成活率高,輝南鎮一處山根下的成活率90%多,說明土質肥沃疏松更利于扎根,背風向陽地塊有利于提高成活率。從遼寧鐵嶺引進的穗條成活率極低,從天津靜海引進的穗條成活率高,原因可能是穗條本身的質量天津的比遼寧的好。
4 經濟效益分析
砧木平均每株30元,接穗的枝條每個10元,每個枝條上能用的芽10個。運輸到栽植嫁接成活后初步估算每株垂枝海棠的成本在170元左右,且還需在圃地培育3年,才能長成滿冠形態,此時胸徑及樹高達到工程苗的要求,這時加上養護,成本達200元左右。市場價1000元時,每株利潤可達七、八百元。因為砧木的苗木規格較高,縮短了出圃時間,即使每株四、五百元,經濟效益也很可觀。另垂枝海棠還可裝盆制做盆景,出圃時間還會縮短,能盡快產生經濟效益。
當前苗木市場產能過剩,各個苗圃培育的苗木雷同,若沒有自己的特色品種,想賺錢很困難。但現階段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國家戰略,使適合農村環境綠化的中小規格苗木需求增多,育苗企業應抓住時機,培育人無我有的品種,快速出手,才可能在國家經濟全面放緩的情況下,能獲得一些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