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瑾偉
[摘 要] 在作物生長時,沼渣、沼氣是很好的有機肥,通常沼渣為基肥、沼液為葉肥。本文通過對優質黃芪、黨參等作物進行試驗研究,并總結分析表明,在種植黃芪、黨參等作物時通過合理利用沼渣、沼液,可以有效提高藥材質量,并提升其自身的抗逆性,另外,還可以有效預防麻口病。
[關鍵詞] 沼液 沼渣 實驗 研究
[中圖分類號] X705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3-1650(2017)03-0141-01
隨著我市農村沼氣建設的快速發展,沼液沼渣在農業生產中的綜合利用顯得更加重要和迫切。沼液是沼氣發酵后的水溶性物質,不僅含有作物所需的氮、磷、鉀和多種微量營養元素,同時還存留了豐富的氨基酸、B族維生素、各種水解酶、某些植物生長素,對病蟲害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沼渣是形成沼氣后殘留的半固體物質,大多殘留在沼氣池底部,富含大量的有機質、腐殖酸、粗蛋白、氮、磷、鉀和多種微量營養元素,是一種緩速兼備的優質有機肥,可用來作基肥、追肥和土壤改良劑。因此試驗研究用沼渣作底肥、沼液進行灌根處理,并采用無公害中藥材生產新技術,可以有效提高中藥材產量,同時緩減病害的發生,現總結報告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在岷縣茶埠鎮茶埠村進行試驗。當地海拔2314米,年平均氣溫6℃,年降水量500mm,黑壚土,屬旱川地,肥力中等,耕層土壤含有機質2.33%,水解氮0.073mg/kg,速效磷8.2mg/kg,速效鉀194mg/kg。
1.2 供試材料 試驗主要在黃芪、黨參等作物上進行。供試沼液取自充分發酵并正常產氣的沼氣池水壓間中層,發酵濃度8%-10%,z所采用的原料主要是人畜糞尿,通常使用的是豬糞尿。通過發酵形成黑色液體,pH值保持在7.5左右,無明顯糞臭味。
1.3 試驗設計 隨機劃分區域并分組,重復兩次,共設6個處理:①化肥習慣使用量+有機肥1000公斤/畝,②化肥習慣使用量+沼渣1000公斤/畝,③化肥習慣使用量+沼渣1000公斤+沼液噴霧1次,④化肥習慣使用量+沼渣1000公斤+沼液噴霧2次,⑤化肥習慣使用量+沼渣1000公斤+沼液噴霧3次。
1.4 施肥方法 沼渣及化肥全部作基肥,在定植前一次施入,沼液采用葉面施肥。
2 研究內容
2.1 取土樣 分別在定植前和收獲后,在試驗不同處理區內取樣,共取5點,用四分法分樣后留1㎏左右,清除雜質,再經分干后,分別裝袋并貼好標簽。主要采用土鉆、挖坑進行取樣,挖坑時將坑壁修得垂直,深20cm,然后沿坑壁自上而下整齊切取0-20cm耕層、厚5—10cm的土樣。用于測定土壤基礎肥力和土壤團粒結構,包括有機質、全氮、全磷、全鉀、堿解氮、速效磷、速效鉀、pH值等。
2.2 觀察測定項目 作物生育期間,調查出苗率、成苗率、田間密度等,并調查植株感病率、田間蟲害情況;各生育期取樣測定株高、莖粗、葉面積、植株鮮干重等。
2.3 測產考種及取樣
作物成熟后進行測產考種,計算經濟產量和產量構成因素以及品質測試分析。
3 有關要求
3.1 定植前取土化驗調查試驗地土壤肥力狀況(包括土壤有機質、氮、磷、鉀全量及速效養分等)。
3.2 調查記載田管技術及作物不同生育期生長勢及經濟性狀(包括株高、葉色、葉片數、開花數等)。
3.3 測產方法 收獲前,對試驗田各處理的產量進行測產并鑒定品質。
3.4 效益分析 根據測產結果,分別對試驗田各處理畝產量、畝產值、畝效益以及產投比進行分析對比,同時取樣對各處理產品品質進行分析對比。
3.5 試驗要求 試驗要有專人負責,具體落實到人,嚴格按照試驗方案要求進行小區規劃設計和不誤農時的進行田間管理,搞好調查記載及取樣、考種、化驗和試驗資料的整理與分析,試驗結束后,及時寫出總結報告上報。
4 小結與討論
4.1 經試驗分析,可以看出幾種處理對中藥材麻口病防效與產量高低基本一致,證明該試驗控制良好、誤差小,符合實際,有在大田生產中推廣應用的價值。
4.2 用沼渣做底肥、沼液進行灌根,能提高中藥材的生產能力,可達到增產的目的,增產效果顯著,推廣畝用3000公斤沼渣做底肥,用50%沼液在6月-9月,每15-20天灌根一次的生產技術,對中藥材產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4.3 沼液灌根,可提高中藥材的可逆性,對麻口病有預防效果。中藥材麻口病是復合侵染,長期以來使用殺蟲殺菌控制為害,易造成農藥殘留,降低品質。而使用沼渣、沼液,則避免了這一潛在威脅。沼液中除氮、磷、鉀營養元素外,還含有豐富的氨基酸、B族維生素、各種水解酶、植物生長素,對病蟲害有抑制作用的物質和因子。沼液灌根對麻口病有預防效果,抑制了麻口病的發生,效果顯著,加大沼液對中藥材麻口病抗病機理研究是今后的新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