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貴祥
[摘 要] “鄭麥9023”是一種弱春性優質強筋小麥,在潁上縣播種規模較大。針對潁上縣土壤氣候狀況,要確保“鄭麥9023”的高產,需要從耕地、播種、田間管理、收獲等各個方面,做好細節工作。在小麥生長期內,結合生長狀況,及時追肥追水,中耕劃鋤,防治病蟲害,準確把握好收獲時機,有利于提高產量。
[關鍵詞] 鄭麥9023 潁上縣 田間管理
[中圖分類號] S5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2017)03-0190-01
“鄭麥9023”是在2001年后在阜陽市大力推廣的一個優質強筋專用小麥品種,現已成為潁上縣的重要小麥種植品種。“鄭麥9023”是河南農科院小麥研究所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聯合培育而成,是一種弱春性小麥品種,分蘗力中等,但成穗率高,每畝可以保持在35萬左右的成穗量,每穗有32粒左右,能夠達到國標一級強筋標準,十分適宜黃淮麥區以及長江中下游麥區種植。
1 精整耕地,培肥地力
潁上縣田地耕作層較淺,土壤不容易蓄水保墑,小麥根系不容易深扎,也就無法保證養分和水分的吸收。因此,要確保小麥高產,整地培肥是首要任務。
潁上縣麥地多為稻麥復種地,稻田浸水時間長,造成土壤板結,嚴重影響耕地通透性,因此,在水稻收獲后,要及時整地。為加深耕作層,要將耕地深度保持在20-27cm之間。整地時要保持淺耕細耙,使土層深、軟、細、平,達到上虛下實,灌水均勻。耕地精細度對小麥扎根深度、養分和水分的吸收、麥苗的整齊和強壯程度都有重要作用。
水稻收獲時,還可以采用附帶切割粉碎性能的收割機,直接切碎稻稈還田利用。稻稈是有機肥的主要來源之一,能夠顯著培肥地力。稻稈中的有機物和營養元素含量能夠為土壤提供充分的有機質、速效鉀以及腐殖質,同時也能使有機質在土壤中不斷積累。整地的同時還要施入底肥,有機肥為主要肥料,輔以化肥施入,嚴控氮肥用量,保持磷肥和鉀肥用量充足。底肥施用量每667m2施土雜肥4000kg,氮肥15-20kg,磷肥80-100kg,鉀肥10-15kg,也可以施入35kg三元復合肥和10-15kg尿素替代。
2 種子包衣,適期播種
在播種前,要做好種子處理工作。將種子中的雜質、癟粒、病粒以及不完全粒清除,確保種子粒大飽滿齊整。選種完成后在晴朗天氣將種子晾曬2-3d,對于種子的后熟和生活力提高有提升效果。種皮要要保持干燥度,能夠明顯改善透氣性和吸水膨脹度,提高發芽率。曬種結束后,用藥劑拌種,防止種子中的細菌滋生,減少苗期病害發生率。用矮苗壯等藥劑拌種,既能壯苗,促進分蘗,又能提高單株分蘗數,縮短基部麥節,增加葉片寬度和厚度,提高抗倒伏能力。
“鄭麥9023”屬于弱春性品種,抗寒性較差,耐遲播,要利用好冬前溫光資源適期播種,保證低位分蘗及根系生長,確保早苗早發,苗齊苗壯,安全越冬。播期掌握在10月25-30日播種最佳,最遲11月5日播種結束。過早或過遲播種都容易發生凍害,減產嚴重。[1]冬前拔節過旺,容易發生凍害,增加了麥苗死亡率,影響產量。
播種時要做到精量控制,保持小麥的整齊均勻。根據肥力、土壤質地和播種方式確定播量。使用機播時沙質土、砂姜土的播量每667m2一般為8-10kg,淤土則可以適當提高到12.5kg以內;土壤肥力高時播量在8kg以內。要確保足墑播種,墑不足時及時補墑。播種深度控制在3.3-5.0cm之間,行距控制在20-23cm之間,播種過淺容易發生凍害,過深則不利于壯苗。
3 科學地田間管理
3.1 出苗期和越冬期田間管理
冬前壯苗、安全越冬是保持小麥高產的關鍵環節,越冬前管理必須要精細。出苗期內,要及時查苗、補種,保障苗全。3-4葉期和澆冬水前,要再次查苗,補稀疏密,保證齊苗。及時補水,保證足墑。苗期因雨水或者其他原因出現土壤板結時,要及時劃鋤,保證土壤透氣性。冬水澆灌時間一般在12月20日之后,遇有墑情時也要及時灌水。越冬前灌水還能保證地溫,為小麥安全越冬和抵御凍害提供保障。越冬前查苗時,需注意單株分蘗數,對未超過兩個分蘗的麥苗追加臘肥和分蘗肥以壯苗。拔節過旺時要注意噴施藥劑控蹬苗,提高抗倒伏能力,避免凍害。越冬前還要進行中耕除草,使用杜邦巨星或其他除草劑進行化學除草。
3.2 春季管理
這一時期的工作重點在于保證小麥的營養和生殖,確保穗大粒多,不倒伏,爭取高產優質。
返青期主要工作在于除草及墑情的提高,中耕劃鋤具有蓄水保墑、提高地溫、滅除雜草等多種作用,對各類麥田均有促根壯蘗的效果。[2]分蘗期和拔節孕穗期是追肥主要階段,必須保證肥水供應充足,根據墑情及時澆水。拔節孕穗期注意追肥,結合追水,每667m2追肥8-10kg尿素,保證小花分化,使光合產物能夠輸送到莖基部節間,提高麥苗的粒數、粒重。
孕穗期尤其要注意病蟲害防治。潁上縣小麥病蟲害較嚴重,需要做好“一噴三防”工作,3月上旬紋枯病即進入盛期,需要對小麥莖部均勻噴灑藥劑,病害嚴重的田地,在5-7d需要再噴灑一次。也可在拔節期提前噴灑井岡噴霧防治紋枯病。4月下旬開始,銹病、白粉病、赤霉病逐漸進入盛期,需要繼續進行噴霧,陰雨天氣時,需要噴灑兩次。粉銹寧和多菌靈是主要使用的藥劑。4月下旬開始,也是小麥穗蚜蟲害盛期,需噴灑抗蚜藥劑,主要使用吡蟲啉。
3.3 灌漿期
灌漿期根據墑情和天氣,需要灌漿1-2次,確保籽粒灌漿正常化。此外,還需要對葉面噴肥,主要使用磷酸二氫鉀,能夠有效增加葉片功能期,避免葉片早衰,有效提高穗粒數和粒重。結合蚜蟲防治,做好灌漿期管理。
4 及時收獲
在小麥成熟前,需要去雜粒保良種。密切關注小麥的生長狀況,在蠟熟期到末期,當籽粒有70%以上變黃后,就是收獲的最佳時期,能夠提升小麥品質。收獲時,要使用收割機保持收割純度。雨水是收獲時期的重要影響因素,為確保小麥品質,要密切注意天氣情況,結合小麥的成熟度安排好收割時間。收獲后,要及時晾曬。收割時可以使用機械滅茬,既能用于培肥地力,又避免焚燒引發的生態污染。
參考文獻
[1]齊新宇,薛金超,呂瑋.強筋專用小麥"鄭麥9023"高產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05(1):25-25.
[2]陳維軍.安徽省潁上縣小麥高效栽培技術[J].農業工程技術,2016, 3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