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昌銘
[摘 要] 最近幾年,隨著現代化養殖技術的推廣和應用,一批標準化的飼養場逐漸建立起來。畜禽養殖規模逐漸向著規模化和集約化方向發展。但是畜禽養殖產業在發展過程中,由于種種原因存在,畜禽疫病呈現高發趨勢,常常因為防治不及時給養殖戶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進一步探索畜禽養殖場疫病多發的原因,主要是因為防疫和消毒不到位,不能堅持做到全進全出,不能做到自繁自育,不能切斷病原傳播途徑,給畜禽養殖場安全造成了極大的不利。本文主要結合實際情況,就畜禽養殖場綜合防疫技術進行了分析,希望通過本次研究對同行有所助益。
[關鍵詞] 小湖鎮 畜禽養殖場 綜合防疫技術
[中圖分類號] S851.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2017)03-0270-01
2016年,是“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南平市建陽區小湖鎮提出要著力推進重點項目建設,引進企業落戶園區,做好農業布局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推動全鎮經濟社會事業協調發展,提出要堅持“工業立鎮、農業穩鎮、商貿活鎮、科技強鎮、依法治鎮”的發展戰略,著力抓好重點項目建設,打造發展環境,引進企業落戶,推動工業經濟快速發展。作為畜禽養殖大鎮,該鎮在促進地區畜禽養殖規模進一步擴大的基礎上,實行“鎮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組、小組長包戶、村級防疫員保質量”的包保責任制,聯防聯動聯控,通過成立防疫專業隊,分期分批對轄區內畜禽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和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等疫病進行免疫注射,同時做好雞新城疫等其它動物疫病的防控,做到“不漏一村一組一戶,不漏一畜(禽)一針”。同時,對規模養殖場(戶)進行跟蹤管理,定期進行環境消毒,建立疫病防控臺賬和畜禽養殖檔案,對病死畜禽進行無害化處理,嚴防病死畜禽流入市場。
1 科學選址布局
科學選擇養殖場地址對于預防疾病的發生有著很大的幫助,養殖場應該選擇在遠離人群、村落的、有適合的養殖用水的地區建場。養殖場地勢較高,背風向陽,通風良好的矮山坡,嚴禁在化工廠、學校、醫院和主要干道旁邊建設養殖場。水質要符合國家飲用水標準,水中大腸桿菌、鉤端螺旋體等病原微生物應符合相關要求,保證水源靠近養殖場,并且不容易被污染。要修建一條連接主要干道和養殖場的公路。養殖場在建設過程中要結合地塊大小和常年風向進行科學規劃設計,按照主風向將整個養殖場劃為生產區、生活區、糞尿污物無公害處理區域,每個圈舍左右兩側的距離應該保證在15~20m之間,前后間距以圈舍兩倍高的距離為宜,確保圈舍和圈舍之間的保持在一個合理的距離,方便圈舍通風和采光。
2 有效切斷病原傳播途徑
首先,禁止外來動物進入養殖場內。很多動物是病原微生物的攜帶者,在這些動物身上并不會出現任何癥狀,但是和家畜家禽接觸之后會將病原傳染給他們,從而導致養殖場發病,給養殖戶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在養殖過程中,禁止貓科類動物、犬科類動物、鼠類以及野生鳥類動物接觸家畜和家禽,避免弓形體、衣原體、口蹄疫、禽流感傳播到養殖場內;其次,嚴格控制好進場人員。嚴格控制好外來人員是切斷病原傳播途徑的重要措施之一。對于需要進入養殖場的外來人員必須進行嚴格的消毒后才能進入。在養殖場內部出了生產區域、生活區、接待區和場區需要設置安全距離之外,最好在區域和區域之間建設綠化帶。養殖場內部飼養人員外出回來后必須經過一段時間的隔離之后,才能進入生產區域。外來人員禁止進入養殖場內部,必須要進入的話,要嚴格執行養殖場的消毒制度。
3 堅持自繁自育和全進全出制度
首先,堅持自繁自育養殖制度。自繁自育養殖制度是杜絕外來病原傳入的重要手段之一。該種養殖制度能夠保證養殖場相對封閉,外來病原不容易侵入,通過相對封閉的飼養環境,飼養人員清除養殖場的疫病種類,發病后更容易診斷,能夠通過科學的技術進行診斷。在養殖過程中如果需要從外地引進種畜,在做好產地檢疫和運輸檢疫的基礎上,到場后需要進行至少1個月以上的隔離后才能混群飼養;其次,堅持全進全出的飼養制度。畜禽養殖舍一般按照畜禽不同生長時期進行及建造,通過對畜禽進行科學分群,不同時期的畜禽動物在不同的圈舍內統一化養殖,減少畜禽應激發生,確保動物生長均勻。當一個群體的動物發病之后,不會迅速傳播到其他群體中,診斷和防治比較方便。
4 做好畜禽疫病綜合防控工作
首先,明確防疫責任。要想做好畜禽養殖場綜合防疫工作,保證畜禽動物健康成長,除了做好科學的飼養管理工作之外,還應該認真做好疾病診斷、免疫接種、藥物防治等多種工作。畜禽養殖場應該在當地獸醫部門指導下制定獸醫衛生防疫工作計劃,制定各個部門防疫衛生責任標準,建立畜禽動物疫病防疫機制,全面掌握地區的動物疫病的流行和發生狀態,根據獸醫衛生工作計劃,開展傳染性疾病、寄生蟲疾病和普通疾病的防控工作;其次,疫病診斷。迅速準確的進行疫病診斷是防控疫病的有效措施。在診斷過程中需要結合生物學、病理學、臨床獸醫學、傳染病學等診斷方法,快速準確的診斷出疾??;再次,預防接種。在疫病流行過的區域和養殖場要重視定期做好該種疫病的免疫注射工作,并定期檢測動物體內的免疫抗體,做好強化免疫工作,確保動物體內都有充足的免疫抗體,避免疫情再次發生;最后,及時藥物防治。當養殖場動物出現發病癥狀之后,要及時將動物進行隔離,并對圈舍進行全面消毒,在準確診斷的基礎上,選擇合適藥物和針對性藥物進行治療。在治療過程中要針對不同疾病、不同病原微生物類型選擇合適藥物治療。規范養殖戶用藥行為,在診斷結果未出來前,禁止隨意使用抗生素,避免引起致病菌耐藥性。
參考文獻
[1]開創畜牧業生產發展與環境保護雙贏新局面[J]. 劉源. 中國畜牧業. 2016(22)
[2]聚焦提質增效 堅持農牧結合 助推現代畜牧業加快轉型升級[J]. 于康震. 中國畜牧業. 2016(22)
[3]畜牧業標準化規模養殖存在的問題及發展對策[J]. 張偉,譚萍. 當代畜牧. 20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