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飛
[摘 要] 新型職業農民是以市場為主體、具有高度穩定性的且把終身務為為職業的一新一代農民,新型農民雖然符合傳統農民的一般條件,但新型職業農民更具有社會責任感和現代觀念,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識,有農業機械化技術、懂經營,且更注重環保、生態意識,是新一代農業生產的主力軍,也是未來現代農業中不可或缺的人才因素。本文主要根據省市農民職業技能培訓若干意見,結合新時期對新型技術農民的新要求,培育一批新型職業農民。
[關鍵詞] 新型農民 職業技能 培訓教育
[中圖分類號] G72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2017)03-0297-01
為了進一步提高新時期農民職業技能人才隊伍的整體素質,促進農村經濟全面繁榮和農業機械化又好又快發展,根據省市農民職業技能培訓若干意見,結合新時期對新型技術農民的新要求,本人思考如下。
加快農業機械化進程是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前提。發展農業機械化必然要求配備相應的農機管理人員、農機操作手、大批農機從業人員,和適應農機作業種植人員必須通過農機教育培訓來實現。也只能通過農機教育培訓才能不斷提高農機從業人員的技術水平、依法辦事水平,才能適應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需求。
通過培訓,使農機經營主體,農機操作手,各類農機管理人員及農機技術人員能夠學習農機新知識、新理念,傳播農機新技術,安全使用農機,不斷滿足廣大農民對新機具、新技術的需求,為發展農業生產力提高農業機械發展水平,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農機培訓要堅持用科學發展的理念,真心為農思想,以服務現代農業、以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為目標。培訓一批拖拉機、聯合收割機的駕駛人員,以及農機合作社理事長,農機從業人員,為新農村建設做好智力支持。
農機培訓工作必須主動適應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以現代新農機、新技術、新管理理念為重點,全面開展農機實用技術培訓,不斷拓寬農機教育培訓領域,逐步形成與農村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的農機培訓辦學特色。
要因地制宜找準適合本地區農機技術推廣應用重點,把培訓工作放在常用、實用機械的技術培訓上來。對農機大戶的駕駛員和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要重點培養,真正為農村造就一批長于經營、善于管理、勇于創業、能帶領群眾致富的帶頭人。
1 注重培訓機制、培訓形式和考核鑒定
1.1 培訓機制:采取多部門聯動機制,以科協與農機中心的聯合為紐帶,農機化學校為培訓主體,負責具體實施培訓計劃,課程安排。以農機監理站管理站為考試、技能鑒定、發證主體聯合辦學,確保培訓計劃順利實施。
1.2 培訓形式:要實行集中培訓和分散培訓相結合的培訓形式。采取靈活的辦班方式,要錯開農忙時節,開展應季培訓。要通過科技下鄉、科技趕集、科技培訓方式。可以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到鄉村集市、田間地頭進行實踐指導,現場解答疑難問題,開展科技示范服務,有效提高各類農機人員的技術水平。
1.3 農機化學校要按照制定好的教學計劃實施教學培訓后,由農機監理管理站進行考核鑒定,頒發社會公認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拖拉機駕駛證》或《職業技能鑒定證書》。
2 加強組織管理
2.1 要切實新型農民職業技能培訓的組織領導,成立教育培訓工作領導小組。
2.2 積極宣傳、扎實推進,并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新聞媒介做好宣傳工作。
2.3 加強學習,努力提高農機手業務素質,繼續強化政治理論學習,用科學的理論武裝頭腦。嚴格按照農業部頒布的《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要求,切實提高培訓質量,把先進的農機技術知識、管理理念傳授給農機駕駛員和農機管理人員,讓他們熟練操作、安全生產和科學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