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 平
“實業良匠”徐立平
延 平

30年來,徐立平的工作沒出現一絲紕漏,令中國航天發射成功率在99.99%以上。一介工匠如他,大國良匠也如他
振興實業,匠心不可或缺。匠心也即工匠精神,從古至今,一代又一代能工巧匠用精湛的技藝為百姓的生活帶來了便利,也為中國社會創造了驚艷奪目的物質文明。在機器生產的時代,乃至信息化時代,生產者和消費者更關注產品的品質,其內涵與工匠精神不謀而合。在呼喚實業崛起的今天,重提工匠精神,并非鼓勵人們拾起老工藝去從事手工勞動,而是工匠精神在當下顯得尤為稀缺寶貴。
不過令人欣喜的是,2017年3月,中共中央宣傳部向全社會公開宣傳發布“以國為重的大國工匠”徐立平的先進事跡,授予徐立平“時代楷模”榮譽稱號,號召全社會向他學習。
徐立平,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四研究院7416廠固體火箭發動機燃燒室藥面整形工,航天特級技師。30年來,他每天拿著一把鋒利的刀具,在烈性的火箭發動機燃料里削削鏟鏟,稍不小心就會被火藥炸得粉身碎骨,長時間呆在狹窄的操作空間里,他的身體竟變形,但是他的工作沒出現一絲紕漏,令中國航天發射成功率在99.99%以上。一介工匠如他,大國良匠也如他。
固體火箭發動機是導彈武器裝備的“心臟”,發動機推進劑燃面的尺寸和精度直接決定著導彈的飛行軌道和精準射程,燃面整形迄今仍然是一項世界性難題,再精密的機器依然無法完全替代人工。
30年,1萬多個日日夜夜,徐立平和他的同事們用心做著一件事,“給發動機藥面進行微整形,按工藝要求用特制刀具對已經澆注固化好的推進劑藥面進行精細修整,以滿足導彈飛行的各種復雜要求。”
徐立平從事的工作需要極高的精準度,“而與精準相比,這個崗位的高危險性則更令人生畏”,他說,固體燃料的特殊性,使得操作人員在整形時猶如躺在炸藥包上,一旦刀具不小心碰到金屬殼體,或摩擦過大發生靜電放電,就會瞬間引起燃燒甚至爆炸,幾千度的高溫,操作人員一絲安全逃生的機會都沒有。
“1987年,我不到19歲,從技校畢業后,在母親的建議下來到她曾經工作過的裝藥整形車間工作,雖然心里做足了準備,但進廠第一課的點火試驗,現場巨大的轟鳴聲和騰起的蘑菇云,還是把我看呆了,沒有想到會這么危險”,徐立平回憶道。
這堂課,給他留下了深刻的記憶,從那時起,他就暗下決心,要規避危險,唯有膽大心細,練好手中這把刀。
由于固體火藥有很強的韌性,含有粗糙的顆粒,用刀的力道很難把握,一刀切下去,藥面很難保持平整,一旦切多或者留下刀痕,藥面精度與設計不符,火藥就不能按照預定走向燃燒,導致發動機偏離軌道,甚至爆炸。藥面平不平,每次用刀切多少,都靠技能人員自己判斷。為了練好手上功夫,徐立平就不停地琢磨和練習怎么用力、怎么下刀,比劃著切、削、鏟等基本功,揣摩著刀具切削量、切削角度、切削力度,手臂酸痛還不放下,上崗操作時更是一絲不茍,虛心請教,一刀一刀地勤學苦練,多年下來練壞了30多把刀具,手卻越來越有感覺,藥面整度也越來越高。到后來,用手摸一下,他就知道如何修整出符合設計要求的藥面,經過他整形的產品保持了100%的合格率。
為了提高工作效率、杜絕安全隱患,徐立平根據各種類型藥面的整形要求發明設計了30多種藥面整形刀具,有兩種獲得國家專利,一種獲得陜西國防科技工業職工創新獎。
其中,以水果削皮機為靈感設計的半自動整形專用刀具,還被單位命名為“立平刀”。這種刀具每工作一次就能計算出切削的重量,可以實現一次整形到位,還使以往需要數次稱量切削余量也縮減為一次。之后,大家針對該批量型號產品的特點,配套設計加工了專用整形平臺,稱量、整形、校準工作一氣呵成。班組不用再集中組織人員大批量、高強度地集中搬運,單個產品的整形效率提高了50%。操作安全可靠性和質量穩定性也得到了有力保證。
近年來,隨著技術進步,先進的數控整形技術逐步進入藥面整形工序的視野。2005年已經是整形組組長的徐立平,全力以赴投入到工廠首臺整形機的安裝、調試和實驗過程中。
通過研究整形機的安全裝置,他提出改裝吸屑裝置、加裝連鎖裝置等20余項改造建議,完善了設備的安全保障系統。設備驗收之后,他又承擔起最核心的整形程序編制任務,只有中專文化的他,畢竟沒有經過系統學習,一開始,別說寫代碼,就連認代碼符號,徐立平都靠的是死記硬背。就這樣,白天他蹲在整形機邊反復琢磨,晚上更是通宵達旦地計算各項參數,最終用一個多月時間完成了某型號發動機整形參數的編寫,并針對其特殊型面設計了專用刀具。
最終,隨著設備運轉,規整的整形端面逐漸出現在遠程監控的顯示器上,僅用十幾分鐘,一發產品的整形任務就順利完成了。經過不懈努力,他逐步摸索出適用于各種燃速推進劑的整形參數,并針對特殊型面設計了專用整形刀具,填補了行業空白。
在徐立平的帶領下,班組先后完成了30多項技術革新,數十種導彈發動機數控整形技術應用,編寫了《整形機培訓教材》等多份材料,班組80%以上的型號整形實現了遠程操作。由他培養的七名徒弟中,兩人已分別擔任重點班組長,兩名成為國家級技師,其他均為班組生產骨干。

徐立平在廠房內查看經過整形的藥面的平整度

“刀刀保精細,絲絲系安全;抬望航天夢,俯刻匠人心”四句話已成為徐立平班組的座右銘。在徐立平看來,工匠精神就是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精益求精。
當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振興實業的重要抓手,其中供給側結構改革中很大一方面就是提高供給產品的質量,而這正是需要具有工匠精神才能保障和完成的。在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的今天,實業振興仍需工匠精神來創造活力、驅動創新,仍需很多像徐立平一樣精雕細琢的大匠之筆,仍需像很多徐立平一樣腳踏實地的大匠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