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德國特派記者 管克江
由《環球時報》社與德國羅伯特·博世基金會聯合主辦,香港CMM傳媒咨詢有限公司和霍普金斯大學跨大西洋關系研究中心協辦的第八屆中德媒體圓桌會暨首屆中德美媒體論壇于5月9日—10日在柏林舉行。本屆活動的主題為“全球壓力與國內反應:德、中、美三方視角”。
來自《人民日報》、人民網、中國新聞社、鳳凰網、《環球時報》,北德廣播電臺、《南德意志報》、德國之聲、《圖片報》,《華盛頓郵報》、《芝加哥論壇》報、《政客》網站等中德美20多家媒體的代表圍繞“報紙的未來”“數字時代‘后事實社會中媒體的角色”“21世紀新聞報道中媒體的責任和挑戰”“全球化與國際貿易”等十個話題展開了討論與交流。除了中德媒體,本屆圓桌會還邀請了美國媒體加入,目的就是通過對話促進三國媒體的相互理解、包容和合作。
《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和羅伯特·博世基金會執行董事杜里西女士致了歡迎辭。在隨后的交流中,三國媒體人的發言都非常踴躍。中國新聞社社長章新新在發言中表示,當前,全球政治經濟交往日益頻繁,對外合作交流日趨緊密,越來越多的國家渴望了解一個真實、全面的中國,中國也以開放、包容的姿態與世界加強溝通交流。作為世界各國加深了解、增進互信的媒介,媒體應秉持“美人之美、美美與共”的價值理念,懷抱包容互鑒的心態,在交流與碰撞中尋求對話,認識彼此。
在“中德美對移民、難民、經濟等問題的對應”話題環節,中央電視臺主持人白巖松表示,中國的改革開放歷程就是人口大規模遷徙的歷史。未來中國的人口遷徙不是不斷流動,而是逐步穩定下來。流動人口怎樣穩定下來、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將決定中國改革開放進程能否成功。美國《華盛頓郵報》國際新聞主編道格拉斯·杰爾介紹了科技和資金在《華盛頓郵報》發展轉型中的作用。而《斯圖加特報》總編輯約阿希姆·鐸夫斯則對德國報紙日益被少數富人所控制表示擔心,認為此舉有資本侵蝕新聞報道的風險。
在討論“中德美外交政策面臨的挑戰”時,北德廣播電臺總編輯安德雷亞斯·奇可維茨表示,德美同屬北約成員,價值觀相同,盡管特朗普就任美國總統后德國政府的外交政策面臨挑戰,但對德國而言,保持同美國的緊密關系符合其利益。不管德國同中國怎樣走近,德國也不會因此疏遠美國。美國《政客》網站執行理事彼得·堪內羅斯認為,雖然特朗普的不可預測性還很多,但目前為止美國的外交政策沒有太大變化。未來中國的國際認可度可能進一步提高?!?/p>
環球時報2017-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