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也關乎自己的利益
在了解君竹師兄的公益故事之前,我們不妨來聽一聽他對公益的一番看法。君竹師兄曾經說過這么一句話:只有真正發自內心的公益,才是快樂的,才是真誠的。在他看來公益和利益其實是息息相通的。譬如說做義工,可以轉移思想,行動起來可活血化淤,理氣止痛,和正能量的人在一起,會很開心,防心理上的疾病,和身體上的疾病。
做公益慈善義工,可以廣結善緣,認識很多有責任心和組織能力的人,學習到很多的知識,這些人脈都是您的潛在客戶,無論你現在有業務或是沒有業務,他們都是你最忠誠的人脈,你用你的愛心和行動,他們永遠記得有一天,你要幫助或是推廣業務時,他們是你第一個忠誠不二的客源。
做公益,積功德,成慈善,揚美名。即使,不圖名利,只為布施,你的身心永遠是最開心,最快樂的。一個人的快樂,不是你得到的多,而是你計較的少。當你幫助一個人時,有無數個眼睛在守護著你。
一個熱愛公益慈善的人,其發心和布施不是強制性的,而是要以身做責,用行動和感動來影響人,用興趣和利益來啟發人?!臼雷鹚帋熃浀洹可险f:要啟發和成就一個人,必需要“先飽足其身,后以法味而安利之”就是說:每個來做義工的人,都會有好處,不管你是什么發心,都會有好處利益,慢慢的從有求的利益,轉成無求的貢獻。
持久做好小事就是大公益
數年間,君竹師兄一直利用每個周末和節假日的業余時間,帶領福州公益義工QQ群和百人公益義工群的2000多名群員,以及福州各大院校的大學生、中學生志愿者、及帶動各大企業的愛心人士,深入縣城農村貧困山區和福州各大社區的敬老院、孤兒院、殘疾的流浪漢收容場所進行精神上的互動節目,表演慰問和物質上的錢、米、油、面等布施。
身為福州市馬長白慈善社團的管理員和公益宣傳組委的君竹師兄,十多年來一直帶著學生們和愛心人士,去各大社區和萬象城五樓馬長白各公益點進行舊衣物回收捐贈的宣傳和整理、分類、打包、裝車等活動;使得馬長白老人能夠順利的帶著這些捐贈來的衣物、被子等物資,送往福建、廣西、云南、西藏、甘肅等各貧困山區去發放這些扶貧、御寒、取暖的物資。
從2004年到2017年,這13年來一共邀請了20多家企業、20多個大學院校生、18個中小學校的學生,10多個社團的團體及攜手各宗教的愛心人士,共同舉報了300多場的公益慈善的關愛送溫暖活動。
據“社科聯”非公益性組織人員透露,君竹師兄曾經是“福州開元寺宗教研究所”的成員,在開元寺里幫忙協助“釋本性方丈”維護寺院網站、寺院博客,協助本性方丈把寫好的佛教禪文化手寫稿打成文字來發布或出書籍。
懂舍與得也會懂公益
談及做公益背后的動力,君竹師兄提到自己的偶像,他說自己很仰慕馬云,不僅僅是崇拜他的才華和智慧。更是贊嘆馬云,這個偉大的菩薩,他讓多少個失業的人有飯吃,讓無知和不懂舍與得的人,學會做公益。
對于自己的公益之舉,君竹師兄說自己其實很感恩三寶的加持,讓他有機會親近本性大和尚,親近善知識,從本性恩師那里學到了很多為人處世的道理,和文學創作的知識。這些般若智慧的收獲,讓君竹師兄受益非淺,脫凡超俗。尤其是,本性大和尚發起的各種公益慈善捐贈活動,讓他對關愛眾生的菩提心、菩薩道更加堅定、更有信念的堅持下去。
君竹師兄常常和學生們同事們說:不管是為了【入黨】才去公益,還是為【年終獎】才去做公益,不管是被逼的還是自愿的。畢竟讓你做了一天的公益,積了一天的福,結了一天的善緣,展現了一天的活力。您在阿賴耶識(意識)中,種下了一個善種子,總有一天會發芽成長,成為一個真正的義工奉獻者。
舍,看起來是給人,實際上是給自己。自己有財,才能舍財;自己有道,才能舍道。有的人心中只有貪嗔愚癡,他給人的當然也是貪嗔愚癡。所以我們勸人不要把煩惱、愁悶傳染給別人,因為舍什么就會得什么,這是必然的因果。
懂得【舍】才會有【得】,大舍大得,小舍小得,不舍不得。付出,不管你要不要回報,都會有所收獲,哪怕只求心安,夜里夢里都是安樂吉祥的。不站在對方角度思考的人,永遠是孤立和讓人討厭的。與人方便,與己方便,給予是一種快樂。學會分享,人生會更精彩!記住恩惠,忘卻仇恨,博愛為你贏得整個世界的愛戴。
君竹師兄的公益之路還在延續,我們希望能有越來越多的愛心之士能夠加入其中,讓更多的的關系在人間流淌,流進那些有需要的人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