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瑩
[摘要] 目的 探討經顱多普勒(TCD)對2型糖尿病患者腦血管病變的評價效果。方法 選擇2015年8月—2016年8月該院收治的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組,選擇同期于該院進行體檢的120名健康人群作為對照組。觀察對比兩組患者經TCD檢查腦血管病變的結果及PI值。 結果 研究組腦血管異常率39.17%,高于對照組15.83%(P<0.05)。研究組MCA、PCA、ACA、BA及VA的PI值均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TCD可以有效提示出2型糖尿病患者腦血管病變的范圍、部位及性質,應用效果顯著,為臨床治療提供了有效的參考依據。
[關鍵詞] 經顱多普勒;2型糖尿病;腦血管病變;評價效果
[中圖分類號] R5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01(a)-0026-02
2型糖尿病屬于臨床常見的代謝性疾病,同時也是誘發腦血管病變的高危因素之一。研究發現,2型糖尿病合并腦血管意外所致的死亡率約為無糖尿病腦卒中患者的2倍,其腦動脈損害主要與血管重構、血管內皮功能損害、動脈粥樣硬化相關[1]。由于2型糖尿病合并早期腦血管病變無明顯的特征表現,這給臨床確診帶來了較大的難度[2]。經顱多普勒超聲(TCD)是一種高效、無創、安全的影像學檢查技術,它對于腦血管病變具有極高的敏感性。2015年8月—2016年8月,該院對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進行了TCD檢查,旨在探討TCD在2型糖尿病患者腦血管病變診斷中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8月—2016年8月該院收治的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組,男65例,女55例;年齡35~78歲,平均(55.8±7.6)歲;病程2~18年,平均(6.5±2.5)年。入組標準:①所有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對2型糖尿病的診斷標準;②患者對該次研究內容知情,已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合并心臟血管疾病史及高血壓史;②腦組織器質性病變。選擇同期于該院進行體檢的120名健康人群作為對照組,男64名,女56名;年齡36~76歲,平均(54.6±8.6)歲。兩組在性別、年齡比較中,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通過數字TCD診斷系統對兩組受檢者的腦血管進行檢查,且檢查前3 d禁止應用任何影響腦血管收縮及舒張的藥物,具體操作方法:TCD探頭頻率為2 MHz,受檢者分別取坐位與平臥位,取坐位時,頭向前略傾斜,經枕窗觀察基底動脈與椎動脈情況;取平臥位時經顳窗觀察大腦后動脈與前動脈情況。檢查腦部血管舒張末期血流速度、收縮峰值、脈動指數及頻譜形態。
1.3 觀察指標
⑴根據TCD超聲提示的腦部血管舒張末期血流速度、收縮峰值、脈動指數及頻譜形態指標綜合評估兩組患者腦血管病變情況[3],并將其分為腦動脈狹窄、腦供血不足、腦血管痙攣、脈動脈硬化與正常5項。①腦動脈狹窄:頻譜圖中可見動脈舒張末期與收縮峰值融合成圓鈍形,且血流速度明顯加快,呈渦流或湍流樣,Vm水平呈節段性變化或升高,脈動指數高于正常值;②腦供血不足:腦部血管流速可見明顯降低且低于正常值;③血管痙攣:血管血流速度明顯高于正常值,頻譜形態與脈動指數無改變;④腦動脈硬化:頻譜圖中可見動脈舒張末期與收縮峰值融合為圓鈍狀,脈動指數高于正常值;⑤正常:脈動指數、頻譜形態與血流速度均處于正常值。⑵觀察對比兩組PI值的變化,即大腦中動脈(MCA)、大腦后動脈(PCA)、大腦前動脈(ACA)、基底動脈(BA)及椎動脈(VA)。
1.4 統計方法
通過SPSS 17.0統計學軟件分析和處理數據,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TCD檢查腦血管病變的結果對比
研究組患者中腦動脈狹窄10例(8.33%)、腦供血不足10例(8.33%)、腦血管痙攣12例(10.00%)、脈動脈硬化15例(12.50%)與正常73例(60.83%),異常率為39.17%;對照組患者中腦動脈狹窄5例(4.17%)、腦供血不足6例(5.00%)、腦血管痙攣5例(5.00%)、脈動脈硬化3例(2.50%)與正常101例(84.17%),異常率為15.83%;研究組腦血管異常率39.17%顯著高于對照組15.8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PI值對比
研究組MCA、PCA、ACA、BA及VA的PI值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腦血管病變屬于2型糖尿病患者常見的并發病之一,其發病機制主要與一氧化氮降低有關,繼而導致血管松弛與舒張困難,多糖類與血管內壁脂肪堆積,造成管腔狹窄,以及血液流變學改變與血管病變[4]。據相關調查顯示,糖尿病并發腦血管疾病的發生率為4.6%~11.4%,而糖尿病患者中發生腦血管病變的概率高達30%~40%[5]。可見,糖尿病是腦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子。有研究指出,糖尿病腦卒中主要為缺血性梗死病變,其病理基礎包括廣泛性微血管與腦部大血管改變[6]。然而,由于早期腦血管病變無明顯的臨床癥狀與體征表現,所以臨床診斷效果不夠理想[7-8]。目前,如何通過有效且安全的措施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腦血管病變的診斷效果,盡早采取積極有效的干預措施,降低致殘率與死亡率已成為臨床學者研究的重點。
TCD屬于一種無創傷腦血管疾病診斷技術,它通過超聲多普勒效應對顱內腦底重要的動脈血流參數與動力學參數進行檢測,可以清楚顯示出腦血管的血流速度、血流方向、聲頻特點與頻譜形態,并能準確評價出腦動脈痙攣、狹窄、閉塞等病理改變,可作為顱內血管疾病的重要指標。該文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腦血管異常率39.17%顯著高于對照組15.8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提示,糖尿病患者TCD檢查出的腦血管異常情況明顯高于健康人群,這與部分研究結果相符[9-10]。同時,研究組MCA、PCA、ACA、BA及VA的PI值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PI值隨著腦缺血病變的加重而增加,是評估缺血性腦血管病變的敏感性指標[11]。該文研究結果可見,糖尿病患者腦血管彈性與順應性較健康人群更差,增加了腦血管意外的發生概率。
綜上所述,TCD作為準確、無創、可動態檢測的腦血管診斷技術,可以有效提示出2型糖尿病患者腦血管病變的范圍、部位及性質,應用效果顯著,為臨床治療提供了有效的參考依據。
[參考文獻]
[1] 胡志華,陳芳,劉壁儀,等.經顱多普勒超聲聯合頸動脈彩超對糖尿病腦血管病診斷的應用[J].中外醫療,2014,10(30):184-186.
[2] 龐燕,劉紅衛,崔志杰,等.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階段經顱多普勒檢查分析[J].河北醫科大學學報,2014,22(8):901-903.
[3] 陳彥菊.經顱多普勒對糖尿病患者腦血管病變的臨床診斷價值[J].糖尿病新世界,2015,16(11):98.
[4] 高穎.糖尿病自主神經病變是腦血管病變的危險因素探討[J].糖尿病新世界,2015,18(13):189-190.
[5] 顧承志,朱向陽,趙青,等.2型糖尿病腦白質病變患者腦血管功能和認知功能研究[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5,30(26):2863-2865.
[6] 劉圣雯.TCD在糖尿病并發腦血管病變中的應用[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5,36(34):5212-5214.
[7] 魏旭英.經顱多普勒超聲(TCD)對高血壓與糖尿病患者腦血管狹窄的診斷意義[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6,40(9):98-99.
[8] 張亞志.TCD檢測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腦血流動力學變化[J].中外醫療,2013,25(25):189-190.
[9] 李宏,王偉,李展秀,等.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腔隙性腦梗死患者顱內動脈搏動指數的臨床意義[J].臨床神經病學雜志,2013,42(4):304-305.
[10] 李宗樹,孫宏俠,杜娟.2型糖尿病并發缺血性腦血管病的臨床診療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3,35(33):58-59.
[11] 姚曉玲,劉建軍,王杰超,等.舒血寧注射液對2型糖尿病患者血液流變學及經顱多普勒指標的影響[J].河北中醫,2014,12(7):1051-1052.
(收稿日期:2016-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