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紅
[摘要] 目的 分析高敏C反應蛋白(hs-CRP)、糖化血紅蛋白(HbAlc)與尿微量白蛋白(U-mAlb)診斷糖尿病腎病的臨床意義。方法 選取該院2013年6月—2016年8月收治的65例糖尿病腎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患者作為DN組,選取同期該院收治65例單純糖尿病(diabetic mellitus,DM)患者作為DM組,選取同期65名于該院進行健康體檢志愿者作為對照組,并根據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將DN組患者分為早期組(n=35,UAER≤30 mg/24 h)和中晚期組(n=30,UAER>30 mg/24 h)。比較DN組、DM組、對照組及早期組、中晚期組hs-CRP、HbAlc與尿U-mAlb水平。結果 DN組和DM組hs-CRP、HbAlc與尿U-mAlb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DM組相比,DN組hs-CRP、HbAlc與尿U-mAlb水平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中晚期組hs-CRP、HbAlc與尿U-mAlb水平高于早期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檢測hs-CRP、糖化血紅蛋白與尿U-mAlb可為診斷糖尿病腎病提供參考,且三者水平可反映糖尿病腎病嚴重程度,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 糖尿病腎病;糖化血紅蛋白;hs-CRP;尿U-mAlb
[中圖分類號] R5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01(a)-0052-02
DM是由遺傳和外界因素共同作用誘發代謝紊亂性疾病,胰島素分泌缺陷和胰島素抵抗是其病理基礎,慢性高血糖是其主要病理特征[1]。DM患者機體長期處高血糖狀態,可誘發多種并發癥,損傷各種組織和器官,如血管、心臟、眼、神經等,危害患者生命健康。DN是DM常見并發癥之一,亦是導致患者致殘、致死重要原因。既往大量研究[2-3]指出,DN早期給予有效干預措施可緩解疾病進展,因此及早診治疾病對改善患者預后具有重要意義。該研究通過分組對比,分析hs-CRP、HbAlc與尿U-mAlb診斷糖尿病腎病的臨床意義,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收治的65例糖尿病腎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患者作為DN組,選取同期該院收治65例單純糖尿病(diabetic mellitus,DM)患者作為DM組,選取同期65名于該院進行健康體檢志愿者作為對照組,同時根據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將DN組患者分為早期組(n=35,UAER≤30 mg/24 h)和中晚期組(n=30,UAER>30 mg/24h)。該研究經該院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采用軟件對比DN組、DM組、對照組及早期組、中晚期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1.2 方法
清晨抽取5 mL空腹靜脈血,取3 mL以免疫比濁法對hs-CRP實施檢測,取2 mL離心后以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和膠乳增強免疫比濁法對HbAlc實施檢測,免疫比濁法檢測尿U-mAlb。hs-CRP正常參考范圍為0~3 mg/L,HbAlc正常參考范圍為4%~6%,尿U-mAlb正常參考范圍為0~30 mg/24 h。
1.3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比較DN組、DM組、對照組hs-CRP、HbAlc與尿U-mAlb水平
DN組和DM組hs-CRP、HbAlc與尿U-mAlb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DM組相比,DN組hs-CRP、HbAlc與尿U-mAlb水平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2 比較早期組、中晚期組hs-CRP、HbAlc與尿U-mAlb水平
中晚期組hs-CRP、HbAlc與尿U-mAlb水平高于早期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隨著社會人口老齡化現象日趨嚴重和生活水平提高,新發DM患者逐漸增多,成為危害人類健康重要疾病。DN是導致終末期腎病主要原因,且早期DN常缺乏典型癥狀,大多患者就診時已是中晚期,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因此研究預測DN發生及疾病進展相關指標對緩解患者病情至關重要。hs-CRP是一種急性時相反應蛋白,由肝臟合成和分泌,糖尿病患者機體長期處于高血糖狀態,可導致慢性炎癥反應發生,并對腎小球毛細血管內皮造成損傷,使腎小球生理功能和基底膜功能減弱,從而危害患者腎功能[4];HbAlc是紅細胞內血紅蛋白持續升高狀態下慢性非酶促糖化反應產物,臨床上常用其評價患者血糖控制水平。HbAlc過高將對紅細胞攜氧能力造成影響,降低氧合血紅蛋白含量,提高血液黏稠度,導致微血管灌注不足,從而使機體組織和器官缺氧缺血、腎臟血管收縮,內皮素含量增加,腎血流阻力增大,該狀態長久持續可誘發腎小球硬化[5];尿U-mAlb是一種帶負電荷蛋白質,由肝臟分泌,正常情況下,大多尿U-mAlb因同性電荷排斥原理,不能通過濾過膜,僅少部分可隨尿液排出體外,當腎臟受到損傷,腎小球篩網選擇和電荷選擇屏障發生變化,其含量上升。該研究結果顯示,DN組和DM組hs-CRP、HbAlc與尿U-mAlb水平高于對照組,且DN組各指標水平高于DM組(P<0.05),說明DM患者伴有不同程度腎功能損傷,且DN患者腎功能損傷較單純DM患者嚴重,提示檢測3種指標可為診斷DN提供參考;中晚期組hs-CRP、HbAlc與尿U-mAlb水平高于早期組,說明hs-CRP、HbAlc與尿U-mAlb水平可反映DN患者疾病嚴重程度,為臨床醫師診治DN提供參考。康春萍等[6]在其研究中指出,HbAlC、U-mAlb能夠作為診斷糖尿病腎病參考指標,與該研究結果保持一致,且其指出CysC亦可作為診斷糖尿病腎病指標,并反映糖尿病腎病患者病情,關于其真實性,有待進一步研究。
綜上所述,檢測hs-CRP、糖化血紅蛋白與尿U-mAlb可為診斷糖尿病腎病提供參考,且三者水平可反映糖尿病腎病嚴重程度,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周青霞.血清糖化血紅蛋白、C反應蛋白及微量白蛋白水平與老年糖尿病腎病患者腎微血管病變的相關性[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35(4):900-902.
[2] 鈕麗萍,徐建紅,朱同華,等.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CA199,hs-CRP和CTnI水平測定的臨床意義[J].南通大學學報:醫學版,2015,35(2):148-150.
[3] 鄧琳,徐子輝,周玲.血清腫瘤壞死因子-α及白細胞介素-18水平與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變的關系[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6,36(14):3415-3416.
[4] 陳虎,黃儒飛,姚爽.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紅蛋白與尿微量白蛋白聯合檢測的臨床意義[J].包頭醫學院學報,2015,31(10):27-28.
[5] 宋明愛,王璐.糖尿病腎病血液透析患者血清氨甲酰血紅蛋白、糖化血紅蛋白含量檢測及其臨床價值評估[J].海南醫學院學報,2016,22(12):1296-1299.
[6] 康春萍,徐永妮,李紅光,等.HbAlC、CysC和U-mAlb聯合檢測對診斷老年糖尿病腎病的臨床意義[J].湖南師范大學學報:醫學版,2015,12(6):53-56.
(收稿日期:2016-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