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頭就睡、鼾聲如雷……看似每晚都美夢正酣,從沒想過“失眠”會跟自己扯上關系,可偏偏你被睡眠科醫生“貼上”警告標志——你正在失眠!
中國睡眠研究會此前發布《2017中國青年睡眠現狀報告》,顯示“睡個好覺”已成為奢望:中國有76%的人表示入睡困難,僅有11%的人能睡個好覺。
求診|明明在打鼾,為何還失眠
每晚9點入睡、早上7點起床……經常鼾聲如雷的小林卻總在起床后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小林的媽媽不敢相信,這個9歲的娃娃竟也成了失眠患者。
像小林一樣遭受失眠困擾的患者還真不少,專家感慨:“越來越多城市人正在睡假覺呢!”
什么叫“睡假覺”?
“大家都以為打鼾就是熟睡,其實不然。”專家介紹,經常打鼾的人,睡眠多數比較淺,而且連續性不好。也正因為他們的睡眠質量差,白天精神就萎靡。相比孩子,更多成年人會出現睡覺時打鼾的現象,且鼾聲很大,這類人群可能患有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而長期如此不被發現、治療,將很可能導致血壓升高、血脂紊亂,增加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
專家建議,打鼾的人應到醫院睡眠專科進行睡眠監測檢查,以明確有無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及嚴重程度。
把脈|三大原因讓你睡了個“假覺”
不久前,一名長沙女子就在網上火了一把——因熬夜追劇《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結果女子輸尿管堵塞住了院。
“像這種主觀意識不想睡的失眠患者占三分之一。”專家表示,如今,電子科技產品的普及也加劇了失眠癥患者的睡眠障礙。刷朋友圈、追劇的“夜貓子”增多,而經常熬夜對身體的損害除了容易造成神經系統功能紊亂,還會引起器官和系統失衡。
除“不想睡”,“不能睡”的患者也很多。經常上晚班的人群更有這方面困擾。很多護士就是“不能睡”的失眠人群,長時間入睡難就容易導致心血管疾病。
從中國睡眠研究報告中了解到,近年來,超過50%的人認為工作壓力對睡眠造成了較大的影響,成為扼殺睡眠的主要“殺手”之一。而醫務人員、IT從業者、媒體人、廣告/公關人、企業高管等職業是睡眠問題的“重災區”。另外,還有一種失眠的原因——睡不成。專家表示,這類失眠人群更多因為“心病”所致,比如長時間焦慮、精神壓力大、想事過多等。
診斷|給你的睡眠來場“自診”
為此,專家總結了一套健康睡眠的自診表。
睡眠量:一般成年人一夜睡6~8小時,少年幼兒增加1~3小時,老年人減少1~3小時,這是不同年齡段對睡眠量(時間)的要求。
睡眠質量:上床半小時內即能入睡,整夜不醒或醒一次,而不是間斷多醒或早醒;不夢少夢,而不是多夢或噩夢;睡眠深沉,而不是似睡非睡或易受環境干擾、驚醒。
最佳睡眠時間:最佳睡眠時間應是晚上11點~清晨7點,老年人稍提前為晚10點~清晨7點,兒童為晚9點~清晨7點。這樣的睡眠時間符合自然界陰陽消長規律,長期違反這個規律,就會受到自然界陰陽消長規律的制約,而發生失眠現象。
除此之外,專家建議大家還可以參照以下五點判斷自己是否有睡眠問題——早上起床精神狀況差,影響到白天的生活、工作,并覺得痛苦難受;臥床后30分鐘仍不能入睡;凌晨早醒,醒后不能再入睡;白天難以保持清醒、過度困乏,無論何時何地都想睡覺,甚至因此而發生意外;睡覺時感覺呼吸困難、鼾聲大、腿部抽動或尿床等。
把握你的“入睡信號”
每個人可以根據自己生活和工作的時間規律,制定合理的睡覺時間,并準確地抓住身體發出的入睡信號。那么,什么是“入睡信號”呢?專家介紹,出現睡意前往往先有疲勞感、精神活動減弱、感覺冷、有時打哈欠,特別要注意這些表現,有這些表現說明此時便是上床睡覺最佳時機。
除此之外,正確的睡姿也能幫助你真正熟睡。睡覺時身體最好呈蜷縮彎曲狀態,所以睡眠的最好體位是側臥位,尤其以右側臥為佳,左側位容易壓迫心臟,仰臥和伏臥容易引起呼吸不暢。
而從飲食方面分析,食物蛋白質中的色氨酸能使大腦思維活動受到暫時抑制,使人產生困倦感覺。這些食物能促使大腦分泌一種稱為血清素的激素,其具有放松、安神作用。在所有谷物中,小米含色氨酸最為豐富。而B族維生素、葉酸及煙堿都被認為和幫助睡眠有關,所以多吃花生、綠葉蔬菜、動物肝臟等也能助眠。
另外,鈣攝取不足不只會增加骨質疏松的危險,也可能使人睡不好。鈣和另一種礦物質鎂并用,成為天然的放松劑和鎮靜劑。奶酪、酸奶中含豐富的鈣,從香蕉、燕麥片、番茄、芹菜和堅果類中可以攝取鎂,起到促進睡眠的作用。因此,臨睡前喝杯加糖或蜂蜜的牛奶,吃片全麥面包,或者嗑一些葵花籽會是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