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珍++黃亮
摘 要:文章以廣安市為研究區,以開發約束條件、現有開發強度、未來開發潛力三個維度展開評價。通過研究國土空間開發,有助于合理安排區域產業空間,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可以全面掌握國土空間在開發過程中的優勢及存在的問題,推進土地整治,調整土地利用結構,促進土地節約集約利用。
關鍵詞:開發適宜性;廣安市;主成分分析法;熵值法
1 緒論
國土空間開發是根據不同地域自然資源條件、社會經濟差異等因素所造成的利用國土空間的能力不同,圍繞如何實現高效配置資源及達到和諧人地關系展開。我國國土資源豐富,但人均占有量少,隨著人口的不斷增長,用地矛盾將會日益突出,使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受到限制。
本文選取廣安市作為論文的研究區,主要原因有三。其一,四川作為我國西部地區經濟實力第一大省,其國土空間開發卻鮮有研究。四川地形多位于丘陵山區,因此,選取廣安市作為典型案例進行評價。其二,廣安市作為川渝經濟合作區的連接帶,具有良好的區位優勢。其三,廣安市作為四川省第一個縣縣通高速的城市,交通基礎設施有效覆蓋國土空間,促進市區縣國土空間規模連片開發,易形成產業化鏈條促進發展。廣安市作為成渝經濟區的接力帶,研究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可以解決川渝經濟合作區資源配置及交流合作,解決城鄉二元結構矛盾、產業結構優化、保障生態安全。
2 研究區概況
2.1 地理位置及區位條件
廣安市位于四川省東部邊緣,北緯30°01′-30°52′,東經105°56′-107°19′之間。廣安市幅員面積6344 Km2,整體形狀似扇形鋪開,東西寬134.5Km,南北長93.6 Km。廣安市自然資源豐富,交通便利,是成渝經濟區的重要樞紐地區。其管轄廣安區、前鋒區、岳池縣、武勝縣、鄰水縣、代管華鎣市。作為川渝經濟合作接力帶,廣安市立足于區域大融通、經濟大發展,加速構建川東綜合交通樞紐,加強其區位優勢具有重大意義。
2.2 人地關系分析
(1)人均農村建設用地
農村建設用地布局是說明人地關系及土地利用效率的核心內容,農村建設用地主要存在兩個問題:首先,廣安市人均農村建設用地面積較大,全部超出國家標準150m2上限,可以用于節約的農村建設用地面積較大。第二,農村建設用地分布散亂,根據廣安市2014年土地利用變更數據,農村居民點單個獨立圖斑共計183365個,面積大于3公頃畝的斑塊僅僅只有523個。“大分散、小集中”的格局無法形成規模化的管理。
(2)土地利用率
土地利用率是除未利用地之外的土地與總土地面積的比值。這個概念表示土地開發利用的程度。廣安市土地利用率基本上都處于較高的水平,達到95.45%,開發利用水平較高,說明自然資源基地較好。但同時也說明后備資源嚴重不足,挖掘土地利用潛力及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是今后的重要任務。
(3)農用地保護與建設用地供需矛盾
通過收集廣安市各區縣土地利用數據,各區縣自2010年至2014年期間,農用地面積減少的趨勢與建設用地增長的趨勢基本相應。城市空間“攤大餅”式的增長方式,勢必會增加建設用地的供應壓力。
3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3.1 評價對象與評價單元
本文選取廣安市范圍內所有的允許建設區和有條件建設區作為國土空間開發評價研究的對象,結合廣安市實際情況,選取縣級單位為評價單元,突出各區縣國土空間開發情況,因此,不宜放縮至鄉鎮單元。第一,鄉鎮之間的相似性比較高,數據龐大;第二,從2013年,前鋒鎮升為前鋒區,鄉鎮單位發生變化大;第三,資料不完善同時也是影響選取評價單元的原因。
3.2 評價指標體系初步構建
本文借助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理論基礎,著手以研究區國土空間開發約束條件、國土空間現有開發強度、國土空間未來開發潛力三個維度分別展開評價。開發約束條件選取以下指標:高程、地形坡度、林園覆蓋率、人均耕地面積、土地承載力、地均農業產值、農作物播種面積、地方公共財政收入、農業機械化總動力、污水處理率、土地墾殖率。現有開發強度選取以下指標:人口密度、地均GDP、人均GDP、二三產業產值、煙粉塵排放量、開發強度變化指數、工業總產值、單位面積學校個數、城鎮人口增長幅度、城鎮居民恩格爾系數、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城鎮用地面積比重。未來開發潛力選取以下指標:規劃基本農田指標,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人均消費水平、生態承載力、道路交通網密度、總人口與城鄉建設用地增長彈性系數、可開發潛力空間、城鎮人口與城鎮工礦用地彈性系數、建設用地面積新增幅度。
3.3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PCA)構建評價指標體系
影響國土空間開發的指標較多,增加了評價計算過程的復雜性。指標之間存在一定的相關性,易造成誤差。因此,首先要對所有具有影響力的指標進行主成分分析,將多個相互關聯的數值指標轉化為少數幾個不相關的新的指標。
3.3.1 原始指標數據獲取
經查閱資料與實際調查,本文數據來源主要分為三種,空間數據與統計匯總數據、統計計算數據。空間數據來源于地理空間數據云、廣安市2014年土地利用變更調查數據。統計匯總數據與統計計算數據主要來源于2014年廣安市統計年鑒、廣安市農業局、規劃局、交通局、經信委等部門的規劃及統計數據。
3.3.2 主成分分析確定參評因子與構建評價指標體系
指標相關性系數矩陣、特征根與參評因子值等計算在IBM SPSS Statistics 21中完成,步驟:依次錄入開發約束條件指標數據(現有開發強度數據、未來開發潛力數據同理),分析命令,降維,因子分析。提取方法為主成分,主成分個數由特征根>1判斷確定,計算因子分值,保存變量,得出參評因子值。
根據相關性系數矩陣計算特征根及特征向量,特征根用于確定主成分個數,特征向量即為參評因子值,進而確定了主成分與參評因子,選取特征根>1,并且累計方差貢獻率>85%為依據確定主成分(參評因子)個數,得到表1。構建合理的評價指標體系是國土空間開發評價工作的前提和基礎。評價指標體系是由一系列相互聯系的指標所組成的有機整體[1]。結合廣安市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影響因素分析,借鑒層次分析法框架,構建評價指標體系。
4 廣安市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評價
4.1 熵值法確定權重
常見的賦權方法有層次分析法、特爾菲法、熵值法等。前兩種方法屬于主觀賦權法,由專家主觀認識對指標相對重要性程度進行判斷或者對指標直接打分。熵值法通過統計一組數據信息熵值的變化表示系統的混亂程度,所帶信息量的大小。信息熵值大,信息的無序度大,可用的信息少,權重小;信息熵分布的范圍在[0,1]之間,熵值趨近于1,混亂程度越大,可用的信息就會越少,權重小。根據熵值法計算權重過程得到各維度的權重如表2:
4.2 開發適宜性評價
多因素綜合分析法是將參評因子值與參評因子權重動態加權求和以求評價單元分值的方法[2]。本文選取多因素綜合評價法綜合制定三個維度得分值,以及適宜性評價的總分值。
wj為第j項參評因子的權重值。
通過計算開發約束條件、現有開發強度、未來開發潛力三個維度的得分值,并對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程度進行動態加權求和。其中開發約束條件為負向指標,應利用極差變換法進行處理,利用公式(1)多因素綜合評價法對表得到的開發約束條件、現有開發強度、未來開發潛力與各自權重值,加權求和得到廣安市各區縣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總分值。
4.3 評價結果分析
適宜性I級:開發約束性條件較大,現有開發強度較小,未來開發潛力較小的區域,但并不都是“最低,最高”的水平,就廣安市國土空間開發的綜合能力并不是由某一個維度單獨決定。適宜性II級:開發約束性條件適中,現有開發強度一般,未來開發潛力大的區域,由這三個維度共同確定廣安市國土空間開發的綜合能力。適宜性III級:開發約束性條件較小,現有開發強度大,未來開發潛力較大的區域。由此可見,開發約束條件、現有開發強度及未來開發潛力對國土空間開發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在國土空間開發過程中應克服“短板”效應,解決“顧此失彼”的問題,綜合發展。
4.4 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原則與建議
土地整治是盤活存量土地、強化節約集約用地、適時補充耕地和提升土地產能的重要手段[3]。廣安市耕地中有近40%為坡耕地,質量不高,產量較低,同時建造耕地護坡耗費大量人力物力。積極推進土地整治,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對于土地行業中項目量較多的土地整治類型——如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土地復墾、增減掛鉤,均可使用土地綜合測評系統為項目的規劃發展給出具有指導性的建議[4]。未來十幾年是廣安市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的重要時期。減少耕地的占用,挖掘土地潛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才可以為國土空間開發留有充裕空間。
參考文獻
[1]林海明,杜子芳.主成分分析綜合評價應該注意的問題[J].統計科學,2013,30(8):25-31.
[2]許繼萍.多因素綜合分析法在小城鎮綜合定級中的應用[J].廣東土地科學,2010,9(6): 44-48.
[3]劉彥隨.農村土地整治要讓農民受益[N].人民日報,2010.
[4]馮家強,梁綺君.土地綜合測評系統在農用地質量評價過程中應用的探索[J].商品與質量,2016(21):85.
作者簡介:馬珍(1990,12-),新疆昌吉人,碩士研究生,工作單位:廣東華遠國土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