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路
至今還記得那幅畫面。母親瘦弱的年輕的臂膀,攙著年幼的我輾轉于杭城。外婆常年哮喘,每到秋冬必犯,沒人照看的我由母親帶著,去找一種叫紫菀花的藥,專治咳喘。當時正值中秋,殘荷參差,桂花競放。母親好像也不大著急了似的,帶著我漸入一條山谷。不知不覺,就有甜香飄來,愈近愈濃,母親站住,我不懂,也跟著站定。如今回想,只覺恍惚,桂樹婷婷,人流如織,細密黃花如雨絲飄零。后來讀了書,才知道那個地方叫作滿覺隴。
至今還記得那幅畫面。成年后一個人獨自旅行在地球另一邊的冬季。那是一個叫伯爾尼的地方,異鄉客喜愛那條從中世紀保留至今的拱形長廊,亦為世界遺產中最長的一條拱形長廊,大約有6公里之長。古時候這里是城的中心了,現在則成為異鄉客的精神家園。零零星星的小店遍布其間,有時候路過一個櫥窗,呼出的熱氣和嘴邊的冷氣形成對比,瞬而看到玻璃窗里斜挎著包孤單的自己,卻并不覺得孤單。
至今還記得那幅畫面。好友D的父母互相依偎著走在沉入夜色、陷入平常生活的西塘古鎮的青石板路上。D的母親之前經歷腳傷,吃不上力,故而步履蹣跚。老父親兩年前腰椎嚴重受損,此刻卻為老妻負重,一根老臂膀當起了拐杖。路燈昏黃,影子拉長,老巷呢喃著歲月的過往,兩人的身體朝一邊傾斜,路面好像不平,與喃喃的低語聲一起,沉醉于春夜,也為春所沉醉。
我們都會有這樣的經驗:童年去過的那個小山村依稀傳來久違的童謠、少年時與同伴挽手走過的無名大草原在某一天與你重逢,或是青年時對于一幢奇異的老建筑永生難忘的記憶和深埋在心底不為人所知的故事……不禁凝神,直到那些感動的片段絲絲浮起,拼湊出一個純粹的精神世界,難免泫然淚下地感慨。
它是那么輕,又是那么重。它是那么簡單,又是那么昂貴。
它和世界上所有最珍貴的東西一樣,無以計價。
陽光,免費的。空氣,免費的。愛情,免費的。親情,免費的。友情,免費的。夢想,免費的。信念,免費的。
以及,旅行的回憶,免費的。
那么多美好的東西都是免費的,造物主早已把最珍貴的一切,免費地給予了我們每一個人。如果要說,當你回顧一生,你真正所珍視的那些旅行是什么,一定就是那些不買門票,或早已淡忘是不是買了門票的旅程。它帶給我們畢生的回憶,才最奢侈。
“我們沿著康河散步。徐志摩的康河,原來是這種小橋流水人家的河,蜿蜒無聲地汨汨穿過芳草和學院古堡。走到一條分支小溪溝,溪邊繁星萬點,葳蕤茂盛的野花覆蓋了整個草原。這野花,不就是《詩經》里的‘蘼蕪,《楚辭》里的‘江離?涉過濃密的江離,看見水光粼粼的小溪里,隱約有片白色的東西漂浮是誰不小心落了一件白襯衫?”這是龍應臺在《十七歲》里寫到的。這一切行者的詩意,伴隨著我們人生的沙漏盡情傾覆,留下的,凈是些讓人難以忘懷的東西—比如,這個春季,你曾經到過那里,到過那樣一個城市,親手為自己撿起過那片翠葉。
隨后的凋謝,又算得了什么呢?
“早上,燦亮的陽光撲進來,我打開窗簾,看窗外那一片平凡而現實的風景。心想,這中間,也必有巨大的美的可能。”
選自《新民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