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松梅
摘 要:殘疾人是社會中的一群特殊的群體,殘疾兒童的教育在當今越發引起人們的重視,而教育和生活的第一個環節就是他們所處的生活學習環境,文章探討了殘疾兒童在生理和心理上有別于其他孩子的特殊性,對特殊教育學校在空間設計上應具備的若干特點進行分析,從而力圖創造出最適合這些殘疾兒童的教育生活環境。
關鍵詞:特殊教育學校;空間設計;無障礙;情感
1 概述
據資料統計,我國現在有0~18歲殘疾兒童約1400萬,包括6~14歲義務教育階段的殘疾兒童約812.5萬。這些兒童的教育問題越來越得到社會的關注和國家的重視。但是經過筆者調查,現在國內特殊教育學校(以下簡稱特教)建筑設計創作的理論基礎還很薄弱,而現存的特教學校也基本是以前舊樓改造的,當中硬件設備等并不是針對這群特殊孩子而特殊設計的,因此針對這些特殊的兒童群體,設計這種“特殊的”建筑也就成為當今社會的重要課題。
筆者有幸參與設計了沈陽蘇家屯區特殊教育學校設計,在當中作為主要的負責人和設計人,對特教建筑的空間設計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并希望通過本文和大家探討一些空間設計的問題。
2 殘疾兒童的特殊性
目前,我們把殘疾類型分為五大類:聽力語言殘疾,視力殘疾,肢體殘疾,精神殘疾和智力殘疾。其中可以包含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殘疾人,并且把之稱為綜合殘疾。
對于視覺,語言聽力和肢體殘疾的兒童,他們不存在區別于同等年齡段兒童的智力低下。但是對于智力和精神殘疾的兒童,和同齡兒童相比存在智力低下或者自卑、敏感、多疑等特點,他們自尊心強,不愿意與人溝通、情緒不穩定等,因此,對他們的教育也存在一定的難度,他們適應環境的能力也相對較差,需要在情感和教育上共同給于關心和重視。
沈陽市蘇家屯區特殊教育學?;久嫦虻木褪沁@類智力或精神上殘疾的兒童,并且為寄宿學校。因為任務書中向我們提出設計包括教學用房和生活用房兩部分。
3 特殊教育學校空間設計
3.1 功能分區具有特殊性
以蘇家屯區特殊教育學校為例,我們采訪過學校的校長和老師,據他們介紹,這類兒童基本喜歡獨處,在教室,每位老師可以管理1-4名學生,而一旦出了班級門,學生們的動向便不受控制,每個老師只能照顧一個學生,所以學生和教師的比例差不多是1:1的狀態,而學生只要出了教學樓,可控能力減弱,因此我們分析,最好能把教學部分、體育運動、生活起居部分放在一起,尤其是對于雨雪天氣等惡劣天氣狀況時,不影響學生的生活教學。在這里,我們把主體建筑設計成一棟綜合樓(其中包括教學,風雨操場,宿舍,食堂),這種綜合樓的功能分區、流線設計和防火分區相對于普通教學樓要復雜,但是卻方便了學生,也方便了學校的管理和老師對學生的照顧。
3.2 特色的室內交往空間
作為設計人,筆者認為,這些孩子與人溝通和交往能力欠缺,因此班級規模不宜過大,上文有提到過,幾乎每個老師只能同時管理一至四名學生,而班級學生人數少又對鍛煉和提高兒童的與人交往能力無利,無法提高他們的社會生存能力。這樣設置一個室內活動空間是必要的。本案在一層入口大廳處設置了一個兩層通高的四季大廳,讓孩子們到這里做些適當的交流,培養大家共享能力和與人交往能力。我認為這也是本案的亮點之一。當然在室內裝飾裝修這方面,這個空間也是要重點處理的部位,在之下的章節內會集中介紹筆者的想法。
3.3 室內室外活動場地均衡設計
作為教育建筑,室外活動場地是必不可少的,無論是普通的教學建筑還是特教學校,都需要在特定的時間讓學生們到室外活動,吸收新鮮空氣,進行體育鍛煉,特教學校在此點更加重要,特教學校的學生在智力方面稍有落后,這樣可以比照幼兒園游戲設施進行設置,綠色的植物和室外活動場結合,配以能吸引孩子們的運動游戲器材和環藝小品,在體育運動時候可以注重增強學生們的好奇心,注重培養他們的專注力。
室內運動場在特教學校的作用更加突出,因為這里的孩子大部分無法完全自理,一旦在室外較大的活動空間內,學生們可以活動的場地過大,加上地面墻面材質的局限,可能會很容易造成受傷,這樣可以在室內進行一些必要的體育鍛煉,而室內活動場更容易做無障礙的設施,可以很大程度上減少不必要的安全隱患。
3.4 宿舍結合教學設計
本案中,宿舍與教學部分設計在同一棟建筑中,這樣學習和生活不必通過更多的空間轉換,方便學校管理,使得學生遠離更多不安全地帶。宿舍設置在建筑上面兩層,與教學部門通過無障礙連廊連通,方便的同時也很好的區分了動靜空間。而教師宿舍和值班觀察均結合宿舍設計,方便值班老師照顧學生,筆者認為這點在特教建筑設計中是很重要的。
3.5 無障礙設計
在現在的設計規范中,基本所有的公共建筑都是要進行無障礙設計的,但是特教的無障礙設計又不同于其他公共建筑,比之更為重要,更為詳細,要結合學生年齡段,結合學生們特殊的生活模式和行為習慣,進行點、線、面全方位多角度的無障礙設計。雖然說筆者是建筑設計師而不是室內設計師,在設計中并不需要體現出更多的室內特色,但是筆者會強調,這方面是重中之重。例如,走廊的無障礙扶手——因為特殊教育學校大多數每個城市只有一個,這樣,上到初高中學生,下到小學生,甚至學齡前兒童,可以說年齡差距可能有十歲甚至更多,這樣來講,如果我們僅僅參照學?;蛘呤怯變簣@進行走廊無障礙扶手設計,那么可能不適合所有年齡段學生的身高,這樣,我們在設計和施工的時候,要注意有必要進行雙層扶手的設計,使得無障礙真正得以發揮其作用。
無障礙要體現在各處,各種空間,結合裝飾裝修,需要把人性化的無障礙做得淋漓盡致,始終貫穿整個設計中。
3.6 室內設計
室內設計并不是筆者的專業,在筆者研究空間設計的時候也不屬于所屬范疇內的,但是,特教學校的室內設計是一個不可忽略的環節,要特別引起重視。上文中我們說過,四季大廳,作為一個無論春夏秋冬都很重要的空間,這里的墻面,地面,臺階扶手,甚至綠色植物的擺放等,需要無障礙防碰撞的設計,這里筆者會配合室內設計師做相關的調研和設計工作。
當然在本案中,作為建筑師,筆者也為此努力進行一些人性化的設計,比如,每一根柱子都設計成圓形,因為這里的學生可能會存在行動不便,或者因為智力低下而在活動時候碰觸有尖角的地方,這樣從建筑設計角度先避免了這個不利因素。
4 結束語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識的種子就播在這個土壤上”;皮亞杰也說過“如果沒有情感的溝通,智慧的交流是無法達成的”??梢?,情感在教育中有多么的重要,而特殊教育學校就是供給一些情感溝通有障礙的學生學習和生活的地方,那么和他們溝通情感的方式不僅僅是老師們的語言,更多的可能是在空間設計上體現出來的關愛以及讓他們通過這種空間設計感受這種情感的存在。
建筑設計中的空間設計,是建筑的靈魂,是建筑區別于其他有形物體存在的基礎,是給人們帶來生理和心理不同感受的源泉。作為特教建筑的空間設計,它具有更重要的使命,它是培育下一代的,但是又是特殊的下一代,承載著家長對學校的放心,承載著對特殊兒童的保護,承載著國家對特殊兒童的重視,更承載著其他類建筑無需體現的情感表達。因此,我們要足夠重視我國當今的特教學校的建筑設計,無論在室內還是室外,無論在材質還是色彩,無論在時間還是空間,都將這種愛和情感傳遞下去。
參考文獻
[1]楊曉川,詹建林,湯朝暉,等.由“特殊行為”到“特殊設計”——基于殘疾兒童行為需求的教學空間設計探討[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