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君
現今,談及高考備考,人人都有一種共識:語文復習是低效的,所以學生在語文復習中投入的精力是少之又少。究其原因,不外乎人們在復習備考中的急功近利思想。因為大家都知道,學語文是一項慢活,語文能力的提升需要長期不懈地努力。除此之外,我們也不得不承認,從學生乃至教師都缺少一種對語文學習的堅定信心。我們應堅信,只要我們合理有序復習,講究方法,在語文復習中我們最終會有收獲的。
高考語文備考一貫是按專題模塊進行的,在復習中,文言文可算是學生的一塊硬傷。課標要求學生高中三年要達到讀懂淺易文言文的能力,可有些學生只能“望文興嘆”。回顧他們高中文言文學習的經歷,恰恰是缺少了一項工作——積累。那么,怎樣在有限的備考階段為他們補上這一課,是關系他們高考成功的關鍵。
一、在高考語文備考中做到合理有序
細數文言文知識,課標要求的無非是實詞(一詞多義、古今異義、通假、詞類活用、偏義復詞)、虛詞、句式的掌握。而文言文考查改革至今,又形成了斷句、文化常識、概括分析、翻譯四種題型,要解決這些知識點還是需從最基本的詞、句人手。筆者認為,在這一專題的復習中應合理有序,從語法知識的講解開始。講語法,讓學生清楚詞類,各類詞在句中通常充當的句子成分,講清楚句子結構,懂得句中各成分間的關系。語法知識的講解會讓學生后期的文言文學習更有效。
在這樣有序的安排下,學生會借助文中詞語在句中所處的位置(其前后詞的詞性)推測其詞性,進而運用聯想組詞法、課本遷移法等方法找出符合該詞詞性的詞義,這在很大程度上會幫助學生準確推測文中詞語的含義。另外,像文言文中的詞類活用現象也完全可以借助此法去分析。由該詞前后詞的詞性推斷它的詞性,進而聯系現代漢語中該詞的常用詞性依次來推斷該詞是否發生了詞性活用現象。
有了語法知識的輔助,學生在翻譯文言文語句時也不會盲目慌亂,只要依從文言文翻譯的方法、原則,就會顯得得心應手。
高考備考的合理有序還應體現在備考內容的安排上。以往的復習安排常常是按資料編排順序各考點依次推進,但實際是學生往往一邊復習,一邊忘記。有序合理的復習計劃應是專項復習滾動前進。如,在復習語用與表達時,可每天賞析詩歌一首(可讓學生課前講解);在復習文言文閱讀時,可每天誦讀美文一篇;在復習文學類文本閱讀時,可插入成語、病句。像這樣將各專題交錯進行也避免了長時間復習一個專題的枯燥。另外,這樣交錯進行的同時,每天保證基礎知識天天見,讓學生做基礎知識活頁題,這樣,學生薄弱的基礎知識也得以鞏固。
二、在高考語文備考中做到有法可依
要提升高考備考復習的效率,除做到合理有序,還應做到講究方法、有法可依。
談到有法可依,很多人可能會不屑一顧,更多人認為語文學習是虛無飄渺的,是抓不住的、看不見的。在這里,筆者要更為自信地說,語文學習同樣有法可依。如果我們總結歸納出了語文學習的切實可行的方法,并用它指導我們的語文備考,那么終將揭去語文神秘的面紗,讓語文離我們更近,讓語文顯得更為親切。現就以文言特殊句式的復習為例,文言特殊句式不外乎判斷句、被動句、賓語前置句、定語后置句、狀語后置句、省略句幾種,而學習的難點在于定語后置句和賓語前置句。在實際教學中,我總結出了一種熟記例句的方法,讓學生輕松記憶這兩種特殊句型的特點。如,對于定語后置句的幾種類型,與其讓學生死記,不如讓他們在每一類型中巧記典型例句(課本學過的)。如:“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鑄以為金人十二”,以上例句代表了定語后置的四種類型:“中心名詞+定語+者”,“中心名詞+之+定語”,“中心名詞+之+定語+者”,“中心名詞+數詞定語”。學生借助此四個例句就會輕松記住定語后置句的類型。再如賓語前置句,學生在記憶“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及長,不省所估,惟兄嫂是依”等例句后,對于“之”或“是”為標志的賓語前置句就能掌握。
說到有法可依,我不禁想到了病句的辨析,我們知道病句的六種類型:語序不當、搭配不當、成分殘缺(贅余)、結構混亂、表意不明、不合邏輯。其實細想來,這六種類型無非就是兩大類:結構性語病和語意性語病。而我們如果從諸多試題中跳出來后就會發現,辨析結構性語病中的主干類語病可用緊縮法,而修飾類語病可用對應法。另外,還可借助標志詞法辨析語病,要為學生總結語病的常見規律。如,出現了兩面性詞語,可能是前后肯否不一,不合邏輯;出現了疑問句、否定句,可能是肯否不當;出現了長賓語可能是賓語中心語殘缺、搭配不當等等。學生掌握了這些標志,辨析病句不再遙不可及。
有法可依還體現在古詩詞鑒賞中,此類題學生常常答非所問,不知所云。因此,要讓學生明確各類題型的答題模式,去有效作答。如,古詩中語言考查題型的煉字題,它通常按“①解釋該字(詞)在詩句中的含義;②展開聯想,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寫景象;③結合表達技巧闡述該字的表達效果,點出該字烘托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情感”這樣的規律來設置問題。
有法可依還體現于作文中,教會學生如何運用素材,讓學生用“論點+例證+分析”的方法行文,用聯想、反問、比較、假設、因果等方法去分析例證。對于那些對議論文寫作無頭緒的學生,教會他們組材行文的方法,會讓他們走上一條正規的議論文寫作之路。
語文學習是一項長期的工作,而高考備考只是其中的一個環節,我們應把這種合理有序、有法可依的理念貫徹于學習語文的整個過程,相信只要持之以恒,我們的語文學習、高考備考會更有成效,真正做到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