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雪 瑞
三年搜尋,換不來他們 回家
文 | 雪 瑞
“我們能給科學家一個詳細的海底聲吶測繪圖,能告訴人們哪里有油田和魚資源,卻沒法還你們一個真相,把他們帶回你們身邊……對不起。”

2014年3月8日,是舉世震驚的一天,原定由吉隆坡飛往北京的馬航MH370航班從雷達上消失,機上的227名乘客和12名機組人員也隨之失蹤,杳無音信。隨后,多國政府共同參與的搜救工作在廣闊的印度洋水域展開。
2017年年初,在這一慘劇發生三年之際,最后一艘搜索船完成了對南印度洋12萬平方公里海域的水下搜索,但是仍未發現馬航MH370客機的蹤影。
不知是幸運還是不幸,這樣一場耗時耗力巨大的搜索并非毫無意義。
這場投入2億澳元(約合10億元人民幣)的搜索換來的是一張12萬平方公里海床的詳細聲吶測繪圖。
憑借這張最大深度達6.5千米的海底地圖,人們可以清楚地了解南印度洋的海底地形,比如哪里有海嶺,哪里有海溝。
學術界可以通過收集海底巖石和巖芯標本,進一步弄清海床是如何形成的,以推動海洋地理學的發展;工業界可以通過對海底地形的研究,探尋油田和天然氣是否存在。
這張地圖,還將給在南印度洋捕魚的漁民們帶來豐厚的利益。
在這片區域捕撈犬牙魚的“南方漁業”首席執行官大衛·卡特說:“這張地圖給我們帶來了這片區域前所未有的地形細節。”
澳大利亞交通安全局在一份聲明中提到:“我們收集到了很多信息,一旦準備好,就會向公眾發布。”
對經常在這一區域捕魚的漁民來說,遙遠的距離和惡劣的氣候條件讓他們一般只選擇捕撈高利潤的魚種,比如金槍魚、犬牙魚、胸棘鯛、鲹魚、金眼鯛等。而這些魚大多數都生活在深海區域,很難捕撈。有了海床的詳細地圖之后,漁民們可以選擇在海底火山口或者珊瑚礁附近進行捕撈,這將極大地增加捕到它們的概率和數量。
“對商業捕魚來說,這意味著巨大的利潤。”澳大利亞著名的捕魚人尼爾·帕特里克說,“在那兒捕到的每一條魚可能都會值幾千美元。”
法國、西班牙和中國臺灣的捕魚船也經常來此處捕魚,他們通常會將船只停泊在毛里求斯、羅德里格斯或留尼旺島附近。
但是這片危險和利益共存的海域也吸引了許多非法船只前來,他們不遵守相關的漁業捕撈規定,也不回應任何的警告或規勸。
正因如此,他們的行為也時常阻礙搜索工作的進行。馬航MH370搜索隊的保爾·肯尼迪說:“我們看到一些船在捕撈金槍魚,用無線電向他們喊話,他們大部分都不會應答,因為他們是非法的。”
還有一次,他們看到了一艘沉沒的非法船只,但誰也不知道這艘船是屬于誰的,政府部門也沒有關于這艘船的記錄。
由于非法捕魚活動的猖獗,搜索隊的搜索進程甚至因此被耽擱了兩個星期。
隨著最后一艘搜救船離開這片海域,這項搜索任務算是告一段落。中國、澳大利亞、馬來西亞三國發布聯合聲明,宣布于當日暫停對馬航MH370的水下搜索。盡管失蹤者家屬請求繼續尋找,但是浩瀚的搜索區域、漫長的搜索進程、高昂的搜索成本,迫使政府做出這個艱難而無可奈何的決定。
這個決定殘忍又仁慈,無可奈何卻又誠心誠意。
失蹤者家屬代表姜輝說:“首先,感謝所有參與搜尋的國家。但由于調查得不充分不透明,浪費了納稅人的錢,對這個結果我很失望、氣憤。”
失蹤者家屬們說:“我們只想要個真相。”
真相誰都想要。搜索隊員們想要,馬航想要,國家想要,我們也想要。
不知搜索隊隊員的心境又是如何。近三年來,他們每天都做著同樣的工作,肩負著失蹤者家屬的期望,承擔著全球人民的殷切盼望,卻不得不面對一場希望渺茫的搜索,面對日復一日給人希望又最終讓人失望的煎熬。
明知希望渺茫卻肩負重任,他們是怎么堅持下來的呢?
或許他們也會懊惱,也會自責:家屬們想要一個真相,可是我們給不了這個真相。
我們能給的是詳細的海底地形,告訴你哪里可能有油田,哪里可能有天然氣;我們能給的是大量巖石和巖芯的樣本,幫助科學家弄清楚海床是如何形成的;我們能告訴你海底棲息地的狀況,幫助漁民們捕到更多的魚。
可是,我們卻沒法把失蹤者帶回到你們身邊,沒法還給你們一個真相,真是抱歉。
或許對于我們這些局外人來說也是如此,我們總是傾向于稱他們為“失蹤者”,而不是“遇難者”。因為在真相沒有被發現之前,我們都愿意相信他們只是暫時失蹤,即使無數事實表明他們可能已經遇難,但是我們依舊抱有一絲希望,希望有一天,他們能完好無損地出現在我們面前,為我們娓娓道來那驚心動魄、死里逃生的經歷。
千言萬語,化成一句遺憾,遺憾人生無常,世事總不如愿,卻也總是希望世事順遂,一生平安喜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