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仲光
(1.機械工業經濟管理研究院,北京100055;2.機械工業職業技能鑒定指導中心,北京100055)
中國制造2025進行時之高端講壇
工業機器人職業開發與標準編制
史仲光1,2
(1.機械工業經濟管理研究院,北京100055;2.機械工業職業技能鑒定指導中心,北京100055)
簡介機械工業職業技能鑒定指導中心成立以來,尤其是近幾年來在職業開發、標準編制、職業技能鑒定和組織開展技能競賽等工作成果。重點介紹了工業機器人相關兩項職業的開發背景、技能標準編制與審定過程,詳細介紹了工業機器人相關兩項職業技能標準的特點、適應范圍,以及我國制造業人才發展總綱領及核心任務。最后,簡介2017工業機器人技能競賽方案。
標準編制;技能鑒定;技能競賽;工業機器人
1.1 成立機械工業職業技能鑒定指導中心
為了適應國家改革發展的需要,機械工業職業技能鑒定指導中心于1998年3月成立,是經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批準授權,負責組織實施機械行業特有工種職業技能鑒定工作的事業單位。其行政歸屬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業務歸屬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
機械工業職業技能鑒定指導中心肩負機械工業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重任,多年來堅持扎實穩健的工作作風,以機械工業高技能人才隊伍振興為己任,以滿足企業資源開發、配置、管理為目的,以推動整個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做好機械工業企業發展振興智力技能保障為目標,為行業職業技能鑒定工作與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最佳結合,為高技能人才成長搭建廣闊的平臺。
1.2 機械工業職業技能鑒定工作回顧
機械工業職業技能鑒定指導中心自成立以來,在開發標準、組織編制教材、實施技能鑒定、組織技能競賽等方面取得了較大的成果。其中,開發國家職業標準54項、行業職業標準40項;擁有編審專家1017名,組織編制汽車、數控機床、電線電纜、變壓器、鍋爐、電機、高低壓電器、儀器儀表、模具、電梯等行業50多個職業的教程共106本;建立了509家鑒定機構:39個分中心、53個鑒定站、401個鑒定點、16個實訓基地,擁有高級考評員2972名、考評員5318名、管理人員2021名、裁判員738名,累計鑒定規模近100萬人次;組織全國性職業技能競賽共25屆,產生20名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54名全國技術能手、250名機械工業操作技術能手。
機械工業職業技能鑒定工作在中心的組織指導下,最近7~8年來技能鑒定工作獲長足發展,年鑒定規模自2012年以來突破10萬人次大關,詳見圖1.各級鑒定機構發展呈上升趨勢,詳見圖2.

圖1 技能鑒定規模及發證數量

圖2 鑒定機構發展呈上升趨勢
《中國制造2025》是中國政府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2014年12月,“中國制造2025”的概念被首次提出來;2015年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全國兩會作《政府工作報告》時首次提出“中國制造2025”宏大規劃;2015年3月25日,李克強總理組織召開國務院常務工作會議,部署促進加快推進實施“中國制造2025”,實現制造業升級,并在國務院常務工作會議上,審議通過了《中國制造2025》;2015年5月8日,國務院正式印發《中國制造2025》。
2015年6月16日,國務院辦公廳發文(國辦發[2015]48號),正式成立以國務院副總理為組長的國家制造強國建設領導小組,以推進實施制造強國戰略,加強對有關工作的統籌規劃和政策協調。國家制造強國建設領導小組隨即啟動了“1+X”規劃體系的編制工作。“1”是指《中國制造2025》,“X”是指11個實施指南、行動指南或發展規劃指南,即制造業創新中心、工業強基、綠色制造、智能制造和高新裝備創新等5個工程實施指南,制造業人才、信息產業、新材料產業、醫藥工程等4個發展規劃指南,發展服務型制造、促進裝備制造業質量品牌提升等2個行動指南。
《中國制造2025》把機器人作為重點發展領域。2016年4月,在工業與信息化部、發展與改革委員會、財政部聯合印發的《機器人發展規劃(2016-2020年)》中提出:經五年努力形成較為完善的機器人產業體系,自主品牌工業機器人年產量達10萬臺,六軸及以上的工業機器人年產量超5萬臺,技術上在速度、載荷、精度、自重比等主要指標達到國際同類產品水平。
2016年12月,在工業與信息化部、財政部聯合印發的《智能制造發展規劃(2016-2020年)》中闡明了智能制造發展的意義:加快發展智能制造是培育我國經濟增長新動能的必由之路,是搶占未來經濟和科技發展制高點的戰略選擇,對推動我國制造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打造我國制造業競爭新形勢、實現制造強國具有重要戰略意義。同時提出了發展目標:到2020年,智能制造發展基礎和支撐能力明顯增強,傳統制造業重點領域基本實現數字化制造,有條件有基礎的重點產業智能轉型取得明顯進展。并提出要建設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和加快標準制定,開展基礎性標準、關鍵技術標準、行業應用標準研究,搭建標準試驗驗證平臺,開展全程試驗驗證。
我國機器人的研究發展起步比世界發達國家落后達16年之久。近年來,我國采取了一系列的鼓勵政策,促進了機器人產業快速發展。2013年起,我國成為全球第一大工業機器人應用市場,2014年銷量達5.7萬臺,同比增長56%,占全球銷量的1/4。產業發展迅猛,工業機器人的人才缺口很大,培養規范和人才評價標準需求迫切。
為適應我國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對技能人才需求的迅速增長,在機械行業職業技能鑒定中心組織下,2015年9月在廣州全面啟動《工業機器人裝調維修工》、《工業機器人操作調整工》兩項職業技能標準編審工作。其中,《工業機器人裝調維修工》職業技能標準適用于工業機器人制造企業,《工業機器人操作調整工》職業技能標準適用于工業機器人應用企業、系統集成商等。標準編制與審定過程見圖3,2015年9月在廣州全面啟動,2015-2016年在深圳召開行業初審會議,2016年12月在北京召開標準終審會議,2017年3月在武漢隆重舉行行業發布。

圖3 標準編制與審定過程
4.1 標準的特點
(1)權威性、普適性和先進性。標準由機械行業職業技能鑒定中心組織工業機器人國內龍頭企業共同編寫,發動全國各地數十家工業機器人企業、協會和院校廣泛參與和支持,充分體現標準的權威性、普適性和國內平均先進性。
(2)崗位適應性強,便于培訓和評價。標準依據行業現狀和職工水平現狀,將本職業分為四個等級,分別是中級、高級、技師和高級技師,且涵蓋了各個工作崗位,便于培訓,易于評價。
(3)面向制造和應用,水平定位準確。標準嚴格按照《國家職業技能標準編制規程》有關要求編寫,面向從事工業機器人生產制造和操作應用這兩類從業人員,客觀反映了生產制造及產品應用單位現階段該職業的水平和對從業人員的要求。
(4)詞匯規范,通用性和適用性強。標準根據GB/ T12643-2013《機器人與機器人裝備詞匯》等多個機器人國家標準對該職業技能標準中的詞匯進行統一和規范,保證了該標準在行業內的通用性和適用性。
4.2 標準的服務對象
(1)員工職業生涯。服務于國內相關工業機器人產業從業人員職業培訓和技能等級認定等工作。
(2)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服務于工業機器人制造及應用企業職工培訓聘用考核等工作。
(3)職業院校教學改革。服務于有關職業院校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方案制定等工作。
4.3 制造業人才發展的總綱領
2016年12月,為深入實施《中國制造2025》,按照國家制造強國建設領導小組的統一部署,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等部門共同編制了《制造業人才發展規劃指南》。
《指南》中分析,到目前,我國制造業十大重點領域中“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2015年人才總量為450萬人,到2020年預計人才缺口300萬人,到2025年預計人才缺口450萬人。
該《指南》是《中國制造2025》“1+X”規劃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未來一個時期中國制造業人才發展的總綱領。
4.4 全面打造先進制造業人才隊伍的7項核心任務
(1)推進制造業人才供給結構改革。
(2)加快實現產業和教育深度融合。
(3)提升制造業人才關鍵能力和素質。
(4)打造高素質專業技術人才隊伍。
(5)造就技藝精湛的技術技能人才隊伍。
(6)建設高水平的經營管理人才隊伍。
(7)優化制造業人才發展環境。
4.5 標準的引領作用
為貫徹落實《中國制造2025》、《制造業人才發展規劃指南》等文件精神,提升工業機器人產業技能人員整體素質,大力推進制造業與教育融合發展工程,滿足我國制造業發展人才需求和技能保障,這兩項標準在編制過程中始終堅持“以職業活動為導向、以職業能力為核心”的原則,標準在發布后將成為職業院校專業設置和教學的依據,為行業技能人才培訓、員工及院校師生能力等級認定等提供標準參考。
2017年1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印發了《進一步減少和規范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事項的改革方案》。《方案》中提到:要落實放管服改革措施,實施國家職業資格目錄清單管理,對清單之外的行業組織自主展開技能評價,做好職業資格制度與技能人才職業技能等級認定政策的銜接,暢通技能人才職業發展通道。
2016年12月公示的《國家職業資格目錄清單》中,沒有關于智能制造裝備的職業資格。根據文件精神,為了滿足行業企業和職業院校對人才評價工作的需求,2017年機械工業職業技能鑒定指導中心將在工業機器人產業推行機械行業職業能力認定試點工作,并逐步在條件完備的智能制造企業及院校建立“智能制造產學研一體化人才培育示范基地”。試點工作將繼續按照國家職業技能鑒定管理工作有關要求,依據職業技能標準,開展培訓、考試和評價工作,對成績合格者頒發機械行業職業能力認定書,從各個環節嚴把質量關,確保證書的公信力和權威性。
5.1 標準發布
由機械工業職業技工能鑒定指導中心組織編寫的《工業機器人裝調維修工》、《工業機器人操作調整工》兩項職業技能標準,2017年3月15日在武漢正式發布。
5.2 標準宣貫
為宣傳貫徹《工業機器人裝調維修工》、《工業機器人操作調整工》兩項職業技能標準,將于2017年底舉辦“全國機械行業首屆工業機器人職業技能競賽”活動,競賽全程采用賽鑒結合的方式進行,對預賽和決賽中符合申報條件的選手頒發職業能力鑒定書。這些活動在全產業掀起了“崇尚技能、崗位成才”的浪潮,全面提升了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為實現中國制造、中國智造、中國質造戰略目標提供堅實的技能人才支撐。
6.1 競賽啟動
在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機械工業經濟管理研究院指導下,由中國機械冶金建材工會全國委員會、共青團中央青年發展部、機械工業職業技能鑒定指導中心主辦的全國機械行業首屆工業機器人職業技能競賽活動擬于2017年舉辦。競賽于3月15日在湖北省武漢市正式啟動,并馬上組織召開了全國機械行業首屆工業機器人職業技能競賽技術論證會議。
參加會議的有來自沈陽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大連機床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上海發那科機器人有限公司、武漢華中數控股份有限公司、廣州數控設備有限公司、南京埃斯頓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等機器人制造企業,還有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東風汽車公司、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北汽福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奔馳汽車有限公司、北京現代汽車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等機器人應用企業以及相關院校共170余家單位的300余名領導和專家。
6.2 競賽方案
(1)競賽分為兩個工種:工業機器人操作調整工、工業機器人裝調維修工。其中,工業機器人操作調整工由武漢華中數控股份有限公司和廣州數控設備有限公司,根據《職業技能標準》和企業產品特性分別設置相應競賽內容和提供競賽設備。工業機器人裝調維修工由上海發那科機器人有限公司和南京埃斯頓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根據《職業技能標準》和企業產品特性分別設置相應競賽內容和提供競賽設備。
(2)參賽考核內容。參賽選手按工種進行報名并參加所報名工種內兩個競賽操作技能模塊的全部考核內容。
(3)競賽的時長。操作技能競賽各考核模塊為180 min,累計實操考核時間為360 min;理論知識考試為90 min.
(4)理論知識與操作技能成績比重。選手最終成績按操作技能考核成績占70%,理論知識考試成績占30%的比例確定。
(5)競賽設三個組別:職工組、教師組、學生組,職工組和教師組競賽內容一致,按企業職工、院校教師、學生分別設立競賽獎項。
(6)決賽操作技能分兩地、兩場和兩個時間段進行。競賽時間擬定于11月下旬、12月上中旬,在第二個決賽場地完成操作技能考核模塊后統一進行理論考試決賽,并舉行競賽的表彰活動和閉幕式。
Standard Establishment and Career Empolder of Industrial Robot
SHI Zhong-guang1,2
(1.Research Institute of Machinery Industry Economic&Management,Beijing 1000555,China;2.Machinery Industry Vocational Skills Appraisal Guidance Center,Beijing 1000555,China)
Si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guidance center for the career skill appraisal of machinery industry,especially in recent years,in the career empolder,standard preparation,vocational skills identification and organizational skills competition and other work results.This article mainly introduces the empolder background of the two occupations related to industrial robots,and the process of compiling and approving the skills standards,this describes in detail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wo occupational skills standards of industrial robots,the scope of adaptation,as well as our country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alent development total creed and the core task.Finally,a brief introduction is given to the 2017 robot competition programme.
standard compilation;skills identification;skills competition;industrial robots
TP242.2
A
1672-545X(2017)03-0001-04
2017-03-16
專家簡介:史仲光,高級工程師,中國機械工業企業管理協會副理事長、機械工業經濟管理研究院副院長、機械工業職業技能鑒定中心執行主任。歷任北京市小型動力機械廠團委副書記,北京市機械局企管質量處主管,北京標準件集團公司綜合部部長,北京標準件模具廠副廠長,北京水泵廠廠長、黨委副書記,北京市閥門總廠廠長、黨委副書記、獨立董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