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長江經濟帶城市生態環境協同發展能力評價

2017-05-12 05:40:51滕堂偉瞿叢藝曾剛
中國環境管理 2017年2期
關鍵詞:生態發展

滕堂偉,瞿叢藝*,曾剛

(華東師范大學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研究基地,上海 200062)

長江經濟帶城市生態環境協同發展能力評價

滕堂偉,瞿叢藝*,曾剛

(華東師范大學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研究基地,上海 200062)

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是長江經濟帶國家戰略的核心要求,城市生態協同發展是落實“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關鍵。城市生態協同發展主要體現為特定地方對全流域生態環境質量的貢獻度,體現了特定地方對流域性生態公共物品和服務的供給能力。長江經濟帶110個地級以上城市生態環境協同發展能力差異懸殊。協同發展水平較高的城市主要集中在經濟發展水平較高、能耗和污染排放較少的城市以及經濟發展水平不高、工業污染較少的城市。而生態協同發展能力較差的城市多集中在那些能耗和污染嚴重的地區。這些城市形成了三大一級城市群和八大二級城市子群的空間分異格局。該格局表明,區域經濟發展水平與生態協同發展能力之間在現階段并非存在著嚴格的對應關系。長江經濟帶生態協同發展需要切實體現一體化治理(流域性)、中央集中性治理(國家戰略性)和經濟、社會、生態、環境統籌性治理(復合地域生態系統)三大內在需求。從長江流域整個生態系統恢復與地方生態環境保護的分工協作入手,處理好中央與地方政府在流域生態環境治理中的責權利關系,實現上下游之間、中央與地方政府之間在生態環境治理實踐中的戰略協同。

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協同發展

引言

長期高強度開發所帶來的生態風險和環境問題,已成為長江經濟帶尤其是沿岸城市綠色發展的重大挑戰。長江經濟帶土地開發強度高出全國平均開發強度2.5個百分點;能源消費總量占全國能源消費總量的36.4%;用水總量、工業用水量分別占全國總量的47.3%和60.8%。長江沿岸約有40萬家化工企業,規模以上的排污口有6000多個,此外還分布著五大鋼鐵基地、七大煉油廠,以及上海、南京、儀征等石油化工基地[1]。長江已形成近600公里的岸邊污染帶,其中包括300余種有毒污染物[2]。湖泊總體水質較差,富營養化現象嚴重。2014年長江流域60個湖泊共評價水面面積12 575.0平方公里,水質符合Ⅰ~Ⅲ類標準的水面面積占評價面積的23.4%;Ⅳ類占55.5%;Ⅴ類占14.8%;劣Ⅴ類占6.3%。從營養狀態看,長江流域的重度富營養湖泊12個、輕度富營養湖泊25個、中度富營養湖泊23個,分別占評價湖泊總數的20.0%、41.7%和38.3%①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2014年長江流域及西南諸河水資源公報.2016.。大氣環境整體堪憂。沿江城市群及中下游地區大氣污染尤為嚴重,長三角地區、成都平原地區是我國霾日數最高的地區之一[3]。長三角大部分城市、成都市及周邊地區的霾日數在50天以上,其中江蘇及浙北的部分城市霾日數超過100天。此外,大量工業園區建設、尤其是重化工企業密集分布,不僅造成河湖濕地生態破壞和岸線不合理占用,而且還導致突發環境事件頻發,并嚴重威脅所在地及下游地區的供水安全。2014年長江經濟帶11省市總共發生環境污染事件256件,約占全國突發環境事件總次數的54%。尤其是上海,2014年共發生108件環境污染事件,居全國之首[4]。

長江入海口、杭州灣在很大程度上集中反映著長江水生態環境狀況,《2015年中國海洋環境質量公報》顯示,兩地均屬于主要污染海域(主要污染要素是無機氮和活性磷酸鹽),均屬于重度富營養化海域。長江入海口區域海洋生態系統處于亞健康狀態,杭州灣處于不健康狀態②中國海洋信息網.2015年中國海洋環境質量公報.2016-04-14.。

2016年1月5日在重慶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是國家一項重大區域發展戰略,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明確要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戰略定位,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放在首要位置,推動長江上中下游協同發展、東中西部互動合作,建設成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先行示范帶、創新驅動帶、協調發展帶。生態文明、綠色協同發展成為指引長江經濟帶建設發展的新坐標。

作為流域型巨型經濟帶,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需要上中下游各地對生態環境的協同治理,長江經濟帶110個地級以上城市作為生態環境最大的壓力源,在其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增強各個城市的生態環境協同發展能力,是長江經濟帶建設的重中之重。

1 長江經濟帶城市生態環境協同發展能力評價方法

1.1 生態環境協同發展衡量指標篩選

城市生態環境協同發展能力充分體現地方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的流域外部性[5],本質上是生態環境收益在地方與區域兩大空間尺度效應的有機耦合。為此,評價工作中要盡可能排除地方性收益強烈的生態環境指標,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人均公園綠地面積等。此外,要盡可能選擇流域生態環境狀況顯示度最高的指標。

本文納入了環保固定資產投資占GDP比重、單位GDP的耗電量、單位工業產值的污水排放量、空氣質量指數(AQI)變化率四個指標,分別代表生態制度、生態經濟和生態環境3個維度的生態發展能力。

其中,環保固定資產投資是改善環境質量的有效手段,環保投入占GDP的比重是國際上衡量某一地區生態環境保護能力的重要指標。環保投資的多少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該地區對環境保護的重視程度和投入力度,一個城市只有加大環保投資比例,才有可能在區域生態環境中減少其自身生態安全潛在問題對整體環境的負面影響甚至破壞的風險,進而促進社會-經濟-自然復合生態系統的協同演進過程。單位GDP的耗電量是用于衡量地區經濟活動對能源利用效率的國際通用指標,直接反映了區域經濟發展對能源的依賴程度,間接反映了產業結構狀況、設備技術裝備水平、能源消費構成和利用效率等多方面內容,反映了區域社會經濟活動的生態環境壓力,進而反映各項節能政策措施所取得的效果,起到檢驗節能降耗成效的作用。單位工業產值的污水排放量既是衡量經濟-環境協調發展程度的量化表征,也是反映經濟活動對水環境影響的基礎數據,工業廢水排放是長江流域水環境問題的主要成因,該指標能夠表征長江經濟帶各城市的水環境治理能力。空氣質量指數(AQI)是大氣環境質量的表征,反映了城市對空氣質量治理與改善的投入力度,間接反映一個城市的環保意識與行動力(包括產業轉型力度,尤其是“三高一低”落后產能的淘汰力度、新能源的普及度等),長江經濟帶各大城市廢氣排放量大幅上升,空氣質量堪憂,尤其是中下游地區霧霾天氣頻發。大氣與水類似,其流動性大大加劇了整個區域的污染擴散,協同治理迫在眉睫。

1.2 指標計算與賦值方法

長江經濟帶城市生態環境協同發展能力評價指標數據主要來自《中國城市統計年鑒》、長江經濟帶內各地級市城市統計公報以及相關機構公開發布的數據。為了減少個別年份數據波動造成的偏差,本文收集了長江經濟帶內110個地級市2012—2014年的指標,并采用這三年的平均值計算各個城市的協同發展水平。

本文采用逐層取平均值的方法計算長江經濟帶城市生態環境協同發展水平。首先,為避免不同指標量綱不同而不可比,對每個指標進行無量綱轉換,將最大值城市的分值設為100,最小值城市的得分設為0,其他城市得分參照最高與最低城市的得分進行轉換。具體轉換公式如下:

式中,Xij′為i城市的第j個指標無量綱轉換后的值;Xij為i城市第j個指標的原始值;minj和maxj分別為所有城市中第j個指標的最低和最高原始得分。

對得分進行無量綱轉換后,分別對每個指標取均值,并將各指標均值再次轉換到0~100的區間。如某個城市的生態環境協同發展能力得分Yi1′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Xi1′到Xi4′分別為i城市的環保固定資產投資占GDP比重、單位GDP耗電量、單位工業產值的污水排放量、空氣質量指數(AQI)進行無量綱轉換后的值。

2 長江經濟帶城市生態環境協同發展能力評價結果

2.1 長江經濟帶城市生態環境協同發展能力排名

在長江經濟帶城市生態環境協同發展指數排名前十強城市中,武漢憑借巨額的環保投入和較好的空氣質量,生態環境協同發展能力高居榜首(表1)。不過,武漢的污染排放和能耗指標落后于長沙、合肥等城市,未來仍有待進一步提升。南京、重慶、上海、長沙、合肥和成都等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綜合實力較強的城市生態環境協同發展能力也較為突出。南通、鎮江、資陽等城市憑借其環保投資及節能減排等方面的努力,為長江經濟帶的生態環境協同做出了重要貢獻。這說明,鎮江等低碳試點城市和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對于推動城市生態環境協同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嘉興、攀枝花、昭通、銅仁、安順、畢節、婁底、保山、衢州、六盤水等10個城市的生態協同發展能力弱,位居長江經濟帶110個城市的后10名。其中,攀枝花、六盤水是典型的資源型城市(礦業城市),在生態保護領域表現較差。盡管衢州和嘉興位居長三角城市群且經濟發展水平較高,但是能耗和污染排放強度過高,亟待對地方產業結構進行調整升級、對落后產能進行關停淘汰。

總體上看,長江經濟帶110個城市的生態保護領域協同能力差異懸殊(圖1)。協同發展水平較高的城市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經濟發展水平較高、能耗和污染排放較少的城市,以上海、重慶、武漢、長沙等為代表;另一類則主要是經濟發展水平不高、工業污染較少的城市,以舟山、溫州、資陽等為代表。而生態協同發展能力較差的城市多集中在那些能耗和污染嚴重的地區,包括能耗較高的衢州、嘉興、馬鞍山、宿遷、新余、黃石、婁底、攀枝花、廣元、樂山、雅安和畢節等城市,工業廢水排放量較高的淮南、池州、銅陵、景德鎮、荊州、懷化、保山、臨滄等城市,空氣質量較差的臺州、新余、攀枝花、雅安、畢節、玉溪等城市。

表1 2016年長江經濟帶城市生態環境協同發展能力排名

圖1 長江經濟帶城市生態保護協同能力空間分布圖(2016)

長江經濟帶存在著上游經濟發展、生態環境發展“雙低”的現象,區域經濟增長的訴求對生態環境帶來現實壓力,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顯得尤為迫切和重要。長江經濟帶內從發達地區向欠發達地區產業轉移的態勢較為明顯,轉移的產業往往是那些高耗能、高污染、占地面積大的“夕陽產業”。本文研究表明,那些生態環境本底較好的城市在能源節約和污染控制方面反而做得較差,因此向這些地區進行產業轉移可能加劇當地的生態破壞,造成污染的區域擴散,并惡化長江經濟帶的整體生態環境。這也表明,要采取以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推動生態保護的政策,而不是以限制當地經濟增長為代價的生態環境保護,否則落后的發展水平會促使當地不計代價地推動經濟增長,最終削弱環境保護政策的堅實基礎,影響生態環境保護政策的實踐效果。

2.2 城市生態環境協同發展能力的空間分異

圖2 長江經濟帶城市生態環境協同發展能力城市組團分布(2016)

根據城市流、城市相互聯系的強弱,可以將長江經濟帶110個城市大致劃分為三大一級城市群和八大二級城市子群(圖2)。三大一級城市子群為長三角城市群、長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八大二級城市子群為長三角城市子群、蘇皖北部城市子群、皖南城市子群、武漢城市子群、南昌城市子群、長沙城市子群、成渝城市子群、貴昆城市子群。

就三大一級城市群而言,長三角城市群生態環境協同發展水平最高,長江中游城市群緊隨其后,兩者差距不大。成渝城市群生態環境協同發展能力較大幅度落后于前兩者,且城市間協同發展水平的差異也比較大,標準差系數達到19.66,而長江中游城市群與長三角城市群兩大組團基本維持在15左右(表2)。

表2 長江經濟帶三大一級子群生態協同指數的均值和標準差(2016)

八大城市子群中,長三角城市子群包括上海、蘇州、杭州、南京、寧波等城市,其生態環境協同發展水平在八大二級子群中最高,生態環境協同發展能力平均得分達到50.57,但是與除了貴昆子群外的其他子群都未拉開大差距(表3、圖3)。不過,在該子群中,城市間協同發展水平的差異(標準差)也比較大,南京的生態協同發展能力比第2名上海高出近20分,呈現明顯的以南京為中心的極核發展結構。嘉興、衢州是長三角子群中兩個位列110個城市排名中的末十位的城市,生態協同發展能力分別僅為25.40、2.44,與區域內其他城市差距懸殊。當然,這種差異具有多中心特征,城市間的差異主要源自高水平協同發展中的分工互補,而非整體水平的絕對差異。

表3 長江經濟帶八大二級子群生態環境協同指數的均值和標準差(2016)

圖3 長江經濟帶八大二級子群生態環境協同發展能力均值和標準差(2016)

蘇皖北子群包括徐州、合肥、淮北、宿遷、淮安等城市。該城市子群的生態環境協同發展水平均值達到47.76,在長江經濟帶八大二級子群中位列第4。該子群以徐州、合肥、蚌埠為核心,子群內城市間的差異較小,標準差為8.63,在八大子群中位列第2。因此,該子群總體上呈現中等發展水平的均衡發展格局。

皖南子群包括黃山、蕪湖、馬鞍山、池州等城市。皖南子群的協同發展水平均值為41.28,在長江經濟帶八大二級子群內位列第7,處于長江經濟帶中下等水平。該子群以黃山市為中心,子群內部各城市間生態協同發展能力的差異較小,在八大二級子群中位列第3,各城市生態環境發展較平衡。

南昌子群包括南昌、贛州、九江、撫州、吉安等市。南昌子群的生態環境協同發展水平在長江經濟帶八大二級子群中位列第5,處于長江經濟帶的中等水平。南昌、鷹潭、撫州、九江等城市的生態環境協同發展水平在子群內排名較高,但是與子群內其他城市差距也并不大。城市間協同指數水平的差異(標準差)僅有6.82,在八大二級子群中位列第1。因此,該子群總體上呈現中等發展水平的均衡發展格局。

武漢子群包括武漢、黃石、荊州、孝感、鄂州等城市。武漢子群的生態協同能力均值達到48.02,在長江經濟帶八大二級子群中位列第3,處于長江經濟帶的中上水平。但是,該子群內的區域發展差異很大,除武漢位列長江經濟帶110個城市中的第1名外,其他城市的協同發展水平較為接近,且與武漢的差距較大,幾乎是該子群內第2名的2倍,呈現出以武漢為中心的極核發展結構。

長沙子群包括長沙、株洲、湘潭、岳陽、婁底等城市。長沙子群協同發展能力均值不到45,在長江經濟帶八大二級子群中排名倒數第3,在長江經濟帶內處于中下等水平。該子群內的城市生態發展呈現長沙市一家獨大的局面,與此同時,婁底市生態協同指數極低,子群內的其他11個城市發展較為平衡,但都與長沙市有較大差距。

成渝子群包括成都、重慶、綿陽、宜賓、德陽等市。成渝子群協同發展能力均值接近50,在長江經濟帶八大二級子群中排名第2,僅次于長三角子群,處于中上等發展水平。該子群內的空間差異較大,重慶作為核心城市,生態環境協同指數達到96.37,僅次于武漢、南京,與子群內第2名的成都拉開30分之多,幾乎是攀枝花水平的5倍。其他城市之間發展差距也較大,得分在30~60。

貴昆子群包括貴陽、昆明、遵義、玉溪、麗江等市。貴昆子群的生態環境協同發展能力均值在長江經濟帶內位居末位,處于低水平發展階段。從區域內發展差異看,并沒有呈現以昆明為中心的極核發展結構。貴陽、昆明、遵義和麗江在生態環境協同發展方面更為突出。長江經濟帶110個城市生態環境協同發展得分較低的城市多集中在該子群,包括昭通、銅仁、畢節、保山、六盤水在內的5個城市都位列110個城市排名中的末十位。

3 促進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協同發展的對策建議

長江經濟帶110個城市生態環境協同發展能力評價分析表明,區域經濟發展水平與生態協同發展能力之間在現階段并非存在嚴格的對應關系,環境庫茲涅茨曲線[6]在長江經濟帶內尚未成立。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協同發展需要切實體現一體化治理(流域性)[7,8]、中央集中性治理(國家戰略性)[9]和經濟、社會、生態、環境統籌性治理(復合地域生態系統)[10]三大內在需求。從長江流域整個生態系統恢復與地方生態環境保護的分工協作入手,處理好中央與地方政府在流域生態環境治理中的責權利關系,實現上下游之間、中央與地方政府之間在生態環境治理實踐中的戰略協同。

3.1 促進公共參與、環境決策領域的創新,強化流域協同治理

流域型生態環境修復和保護離不開相關當局、利益相關者的協同治理[11]。長江經濟帶國家戰略的實施并不能自發保證該流域一躍成為一個具有內在凝聚力的國家經濟戰略區,中央和地方、地方和地方以及不同群體在生態環境領域的利益訴求需要通過制度性的框架得到切實尊重和協調。

3.1.1 中央治理機構創新與全流域性生態環境問題的解決

為更好地實施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國家戰略,需要改變目前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領域國家部門“九龍治水”的機構分立局面。為此,建議設立長江流域生態環境治理跨部門工作組,制定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行動計劃,統一領導、協調長江經濟帶流域性生態環境問題的修復與治理工作,集成多部門行政資源、多專項資金投入財政資源的力量,提高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的投入產出效率。設立長江流域生態環境國家項目管理辦公室,負責事關全流域生態環境協同發展能力提升的重大項目的遴選、論證、立項與資助等工作。

3.1.2 地方城市政府聚焦本地性生態環境問題的修復

通過與中央在生態環境治理上的事權分工,地方城市政府一方面可以向中央推薦本地具有流域外部性的重大生態環境建設項目信息,發揮信息通報、決策建議、項目配套等功能;另一方面可以將相對有限的資金投入到流域外部性弱的生態環境問題的解決上。

3.1.3 啟動長江環保信息庫建設,推動科學決策和環保信息的開發利用

可信而充分的環保信息是一切科學決策的基礎和前提。德國、日本等國家區域發展實踐表明,長江經濟帶環境治理、生態保護、風險防范等工作的成敗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環保信息的搜集、處理、發布與應用轉化。因此,應該完善、開發利用現有環境保護部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環境工程評估中心、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的潛在功能,建設由覆蓋全領域的關鍵生態樣點、斷面、剖面組成的觀測網絡,在武漢或上海建立長江經濟帶環境保護信息中心。本著內外有別、內外結合的原則,為政府部門的科學決策、社會輿論的實時引導、企業的有效參與提供可靠的數據、信息基礎。同時,在可控、安全的范圍內,實現長江經濟帶環境保護信息中心環保信息的共享,充分利用長江流域生態環境類國家重點實驗室、省部級重點實驗室的科技人員優勢和強大的分析能力,為長江經濟帶生態風險,特別是重大生態環境災害提供及時的預報、預警服務及其防范方案。

3.1.4 啟動長江經濟帶綠色技術跨界共享試點,推動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下的綠色技術共享機制建設

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框架內,根據“共同而有區別的責任”的原則,建議由我國聯合其他金磚國家共同發起,推動建立以發達國家政府開發的垃圾處理、水體污染、土壤污染治理技術為基礎的國際綠色技術共享機制,降低發展中國家引進發達國家污染治理技術的成本,進而推動全球范圍內節能減排和聯合國“清潔世界”行動。而長江經濟帶是我國橫跨東、中、西三大不同發展水平地區的巨型經濟帶,上海、江蘇等東部經濟發達省市已經積累了一大批政府資助開發的環境保護技術。建議開展長江經濟帶內綠色技術從發達的東部省市向欠發達的中西部省市轉移的試點工作,為推動聯合國共享綠色技術倡議提供經驗,進一步彰顯我國在實現聯合國重大發展目標的大國責任和重要貢獻。

3.1.5 加快構建橫向水生態補償/交易框架,解決上中下游無序排污導致的水環境持續惡化問題

組織方面,由國務院牽頭組織長江流域11省(市)建立省際長江水環境合約組織與橫向交易平臺。技術方面,將一個省流域的斷面進水口和出水口取樣,進行水質檢測。以斷面水質考核指標為測算系數,確定省際生態補償標準。出水水質優于考核目標,下游省份向上游支付生態補償金;反之,由上游省份向下游省份支付生態補償金。動力方面,強化環境執法及環保政績考核,形成橫向補償外在壓力與內生動力。嘗試制定長江經濟帶水環境“紅線”(確定水環境的容量與標準,并進行嚴格管制);將長江水質納入省市考核,以及“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建立長江流域聯合環保機構,開展水環境環保督察巡視,嚴格執法。

3.2 聚焦重點城市實施差別化治理,克服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協同發展的脆弱點

一是那些能耗高型生態環境協同發展水平低的城市,包括衢州、嘉興、馬鞍山、宿遷、新余、黃石、婁底、攀枝花、廣元、樂山、雅安和畢節等城市,需要在經濟上持續優化產業結構、在技術上提高能耗效率。二是工業廢水排放量較高導致污染嚴重型的城市,包括淮南、池州、銅陵、景德鎮、荊州、懷化、保山、臨滄等,空氣質量較差的臺州、新余、攀枝花、雅安、畢節、玉溪等城市,近期需要有針對性地加強對廢水、廢氣治理的技術投入和監管投入。三是生態環境協同發展能力位居末位的貴昆城市子群,其中貴陽、昆明、遵義和麗江生態環境協同發展能力較高,重點在于昭通、銅仁、畢節、保山、六盤水5個城市,需要采取綜合性的生態環境治理措施。

[1] 決旭東. 倘若長江有知[J]. 人民周刊, 2016(2): 3-3.

[2] 王爾德. 長江必須要有一個強力機構來管理[N]. 21世紀經濟報道, 2014-03-18.

[3] 楊桂山, 徐昔保, 李平星.長江經濟帶綠色生態廊道建設研究[J]. 地理科學進展, 2015, 34(11): 1356-1367.

[4] 魏敏. 加速布局生態廊道 長江經濟帶舞動綠色“巨龍”[N]. 中國經濟網, 2016-09-26.

[5] CHASE S K. There must be something in the water: an exploration of the Rhine and Mississippi rivers’ governing differences and an argument for change[J]. Wisconsin international law journal, 2012, 29(3): 610-641.

[6] PANAYOTOU T. Empirical tests and policy analysis of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at different stage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R]. ILO Technology and Employment Programmed Working Paper, WP238. Geneva: International Labour Office, 1993.

[7] HILDEBRAND L P, PEBBLES V, FRASER D A. Cooperative ecosystem management across the Canada-US border: approaches and experiences of transboundary programs in the Gulf of Maine, Great Lakes and Georgia Basin/Puget Sound[J]. Ocean & coastal management, 2002, 45(6-7): 421-457.

[8] DORE J, LEBEL L, MOLLE F. A framework for analysing transboundary water governance complexes, illustrated in the Mekong Region[J]. Journal of hydrology, 2012, 466-467: 23-36.

[9] CREED I F, LAURENT K L. The great lakes futures project[J]. Journal of Great Lakes Research, 2015, 41(S1): 1-7.

[10] 曾剛. 基于生態文明的區域發展新模式與新路徑[J]. 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9, 41(5): 33-43.

[11] KONISKY D M, BEIERLE T C. Innovations in public participation and environmental decision making: examples from the great lakes region[J]. Society & natural resources, 2001, 14(9): 815-826.

Evaluation on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Ability of Urba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Zone

TENG Tangwei, QU Congyi*, ZENG Gang
(Institute for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al Integration,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62)

Urban ecological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is the key to implement the national strategy of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YREB), which mainly refects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particular location to the whole river basi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quality, refecting the supply capacity of the watershed ecological public goods and services. There have great disparities among 110 cities in YREB for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capacity of urba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ities with high level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capabilities include such two types as cities with higher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but less energy consumption and less pollution, low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and less industrial pollution. However, cities with poor ecological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are mainly concentrated in areas where energy consumption and pollution are serious. Furthermore, these 110 cities form the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pattern of the 3 major urban agglomerations and the 8 second level urban sub groups. The pattern shows that there is not a strict correspond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evel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ability of ecological synergy development at the present stage. To achieve ecocoordinated development in YREB needs to embody three internal demands, which include the integration of governance (nature of basin), centralized governance (inherence of national strategy) and economic, social,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overall governance (comprehensive regional ecosystem). Starting from the division and cooperation for eco-environment protection of the whole YREB and local cities, put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sponsibility and rights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strategic coordination in practice of eco-environment governance by central and local governments.

Yangtze River Economic Zon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X321

1674-6252(2017)02-0051-07

A

10.16868/j.cnki.1674-6252.2017.02.051

滕堂偉(1973—),男,華東師范大學城市與區域科學學院副院長、特聘教授,經濟學博士,主要從事集群創新與區域發展模式研究,E-mail: twteng@re.ecnu.edu.cn。

*責任作者: 瞿叢藝(1994—),女,華東師范大學城市與區域科學學院研究生,主要從事區域創新發展模式研究,E-mail: 834283867@qq.com。

猜你喜歡
生態發展
邁上十四五發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牌”
中國核電(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生態養生”娛晚年
保健醫苑(2021年7期)2021-08-13 08:48:02
住進呆萌生態房
學生天地(2020年36期)2020-06-09 03:12:30
生態之旅
生態之旅
生態之旅
從HDMI2.1與HDCP2.3出發,思考8K能否成為超高清發展的第二階段
砥礪奮進 共享發展
華人時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1
改性瀝青的應用與發展
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 13:52:53
生態
領導文萃(2015年4期)2015-02-28 09:19:05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96热在精品国产高清| 国产极品粉嫩小泬免费看| av尤物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91av在线| 国产在线精品人成导航| 欧洲欧美人成免费全部视频 | 欧美第一页在线| 美女无遮挡拍拍拍免费视频| 国产女人18毛片水真多1| 97在线碰| 国产高清无码第一十页在线观看| 午夜成人在线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在线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www.av男人.com| 欧美视频在线播放观看免费福利资源| 亚洲成人高清无码| 亚洲天堂精品视频| 欧美日韩免费观看|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7777| 日本亚洲欧美在线| 亚洲国产成熟视频在线多多| 亚洲乱伦视频| 国产精品开放后亚洲| a级毛片免费看|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日本不卡网| 欧美另类图片视频无弹跳第一页| 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三级|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视频| 国产精品漂亮美女在线观看| 91久久性奴调教国产免费| 午夜三级在线| 国产99视频免费精品是看6| 国产精鲁鲁网在线视频| 日韩天堂在线观看| 欧美午夜视频| 在线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播放不卡| 狠狠做深爱婷婷综合一区| 男人天堂亚洲天堂| 永久免费av网站可以直接看的 | 国产第四页| 99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免费软件| 欧美a在线看| 日韩欧美亚洲国产成人综合| 色成人综合| 日韩一级二级三级| 国产电话自拍伊人| 国产日韩欧美成人| 久久免费成人| 青青草原国产免费av观看| 老司机午夜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欧美精品高清| 亚洲欧洲天堂色AV| 午夜国产精品视频| 国产日韩精品欧美一区灰| 自拍亚洲欧美精品| 国产成人精品第一区二区| 99久久精品视香蕉蕉| 狠狠v日韩v欧美v| 不卡午夜视频|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孕妇大杂乱| 国产综合另类小说色区色噜噜| 免费女人18毛片a级毛片视频| 精品亚洲欧美中文字幕在线看| 国产97色在线| 亚洲精品免费网站| 亚洲无码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不卡片视频免费观看| 在线观看欧美精品二区| 国产网站一区二区三区| 婷婷综合在线观看丁香| 99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午夜福利精品无码不卡| 国产精品冒白浆免费视频| 极品国产在线| 无码专区国产精品第一页| 亚洲精品动漫| 亚洲天堂精品在线| 亚洲天堂自拍| 欧美精品v欧洲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