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5月10日文章,原題:中國繁榮正繞開老一代農民工王豐闔(音)經過3天旅行來到中哈邊貿口岸阿拉山口市為當地某銅廠鋪設屋頂。在零度以下的氣溫中干活使他患關節炎的髖部更疼痛。王到這里是為了從事日薪相當于33美元的工作,因為他沒有退休金。他的窘境彰顯中國在將其與日俱增財富帶來的福利擴展至其所有公民方面,仍有漫長的路要走。
官方數據顯示,由于缺乏其他技能,在出生于上世紀80年代以前的農民工中,約30%從事又臟又累且經常被拖欠工資的中國高風險建筑行業——從業人員約5100萬,規模位居世界第一。北京已承諾改善建筑行業農民工和農村貧困人口的處境,但相關改善或無法及時減緩王在暮年的生活壓力。“老王很能干,”43歲的工頭賈書學(音)說。“我寧愿找干活踏實的人,也不愿找身體好但不肯吃苦的年輕人。”其實,就非技術工種來說,建筑業給付的工資相對較高,但缺乏就業保障和工傷險等福利,讓農民工們一直未能躋身中產階層行列。
中國政府正加大扶貧力度,住建部副部長易軍3月表示,政府正采取措施調整建筑業結構且必須真正幫助農民工實現專業化,以使其享受相關社保福利并領取部分養老金。但他坦承這種改善將需要幾年時間才能實現。2009年,中國推出向60歲以上農村老人每月發放最低約10美元的養老金計劃,截至2015年,該計劃已覆蓋4.81億人,相當于中國80%的農村人口。▲
(作者王春涵(音),丁雨晴譯)
環球時報2017-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