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逢斌+夏江林+曠柏根


摘 要:南岳樹木園營建石斛種質資源庫,共收集引種石斛植物70種,其中國產種62種,國外的8種,初步探討了石斛屬植物在南岳的引種栽培方法、經驗及管理措施,并就今后發展的方向與研究的重點及應用提出了建議,以期為指導本區域內利用石斛資源有所幫助。
關鍵詞:石斛植物;引種栽培;種質庫基地;南岳衡山
中圖分類號:S718.4-339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431002
石斛是一種極為珍稀名貴的中藥材,早在2000年前,我國第一部藥學專著《神農本草經》將其列入養生延緩衰老的上品藥物中,記載為“味甘,平,無毒。主傷中,除痹,下氣。補五臟虛勞,羸瘦,強陰。久服厚腸胃,輕身延年”。在《本草綱目》草部第20卷中,更是評論道:“石斛,本經上品”。石斛與靈芝等傳統中藥材一樣,是中華醫藥里的一朵奇葩,它與人參、鹿茸一起列為中國三大補藥,不同歷史階段的中醫名家對它始終是贊譽有加。
石斛是蘭科石斛屬植物,全球約1400種,分布于亞洲至大洋洲熱帶,我國約74種2變種,分布于秦嶺以南各省區,尤以西南地區和臺灣最多[1,2]。因石斛受獨特的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其自然繁殖率極低且生長期緩慢,加之人們長期無節制地采摘,導致了野生資源極為稀少,瀕臨枯竭,是國家瀕危保護物種,由于人們不斷地關注和重視,近年來已對石斛加大了研究力度,特別是人工種植方面已取得成功,在建立石斛專類園方面,全國有云南麻栗坡縣、深圳仙湖植物園、廣東華南植物園等,但在湖南開展石斛專類園的建立還未見報道,只有鐵皮石斛已形成了規?;娜斯しN植,因此在南岳引種收集建立石斛專類園,并結合南岳衡山的氣候條件,提出石斛屬植物的引種栽培方法、經驗及管理措施,以期為湖南更多更好地引種石斛植物提供科學依據,而且對進一步科學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這一植物資源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 研究地概況
南岳衡山位于湖南省中部的湘中丘陵,為孤山型中山地貌,地處N2712'10"~ 2719'40"、E11234'28"~ 11245'36",總面積為8270hm2。境內最低海拔80m,最高主峰祝融峰,海拔1300.2m,屬大陸性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南岳現有的森林植被主要是大面積的次生林和人工林,原生性森林群落保存面積較少,僅在上封寺、廣濟寺、常在庵、藏經殿、龍池、方廣寺和水口山等地點殘存。其森林植被的垂直分布規律不甚明顯,海拔850m以下為馬尾松、杉木和毛竹人工林,面積占75%左右;海拔700 ~ 850m存在小面積的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常綠落葉闊葉林,又是亞熱帶暖性針葉樹種與溫性針葉樹種的過渡區域;海拔850m以上為亞熱帶針葉林如黃山松以及灌叢集中分布區,同時又是人工林如柳杉、華山松、黑松、油松的種植區[3]。
石斛收集區建于南岳樹木園內海拔400m處,年平均氣溫15.8℃,極端最高氣溫40.8℃,極端最低氣溫-5℃,年降雨量1439.1 ~ 2153.4 mm,無霜期280d,冰凍期9d,相對濕度80%。土壤主要為花崗巖母質風化發育的山地紅壤。原生性次生植被為馬尾松林。
2 研究方法
主要是收集、栽培我國石斛屬植物的原生種,重點引進、培植分布于中亞熱帶的一些種類及熱帶較耐寒的一些種類。苗木主要為人工培育的組培大苗,少量為引進插扦苗。根據石斛的生態習性,采用仿野生的樹上栽培、石上栽培、地上栽培、掛樹枝栽培與盆內栽培技術,以促進其更好地自然生長。
3 結果與分析
3.1 湖南的石斛資源
查閱相關的文獻資料[4,5],湖南的石斛屬植物約有11種,即鉤狀石斛Dendrobium aduncum、串珠石斛Dendrobium falconeri、曲莖石斛Dendrobium flexicaule、細葉石斛Dendrobium hancockii、疏花石斛Dendrobium henryi、重唇石斛Dendrobium hercoglossum、美花石斛Dendrobium loddigesii、羅河石斛Dendrobium lohohense、細莖石斛Dendrobium moniliforme、鐵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廣東石斛Dendrobium wilsonii,分別分布于全省的石門、桑植、桃源、永順、安化、瀏陽、炎陵、南岳、衡陽、資興、宜章、江華、江永、道縣、通道、新寧等約16個縣區,南岳有3種,即細莖石斛、曲莖石斛、鐵皮石斛。
3.2 南岳樹木園的引種與栽培
南岳石斛種質庫建于南岳樹木園內,海拔約410m處的桎木潭景區闊葉林內,2014年開始引進石斛品種,進行栽培管理,見表1。
從表1可知,本園共引進石斛屬植物70種,其中國產種62種,國外為紅芽刷石斛、澳洲石斛、粉燈籠石斛、黃貝殼石斛、檀香石斛、勺唇扁石斛、獨角石斛、黃玉石斛8種。2014年開始少量引種試驗,表現較好,2015年開始大量引進石斛品種,現從栽培保存的效果來看,僅有紅芽刷石斛、竹枝石斛、河南石斛、梳唇石斛4種,因全栽于野外被凍死或不適應死亡流失外,還有少量數叢由于栽培處過于潮濕,死亡19叢,總成活率達90%以上,其引種保存率還是較高的。
引種的方法為成年大苗或插扦成苗,其生長適應性較強,利于栽培管理,且大部分的種當年引進當年開花,沒有引進組培苗,大部分的植株生長均較好。
目前,我們對引進的石斛種類在當地進行栽培模式觀察,探討其在當地的生長適應性,并進行物候觀察,了解其越冬、越夏、抗病蟲等情況。
3.3 生長特性與栽培管理
由于石斛是一種附生植物,好溫暖、喜空氣濕度大,對周圍的環境要求較高,選擇和營造盡可能合適的環境,是保證石斛正常生長成活的關鍵,因此在栽培管理上,要營造其理想的生境,以促進石斛更好地生長。
石斛栽培,我們開展了5種栽培方法,即盆內栽培、林內地上栽培、林內樹上栽培、掛樹枝栽培和石上栽培。栽培的基質采用山中腐爛的樹木碎塊與碎石子,樹上采用水田內的淤泥與青苔。上盆栽培,選用碎石子墊底,再用腐爛的樹木碎塊栽培,石斛不能深栽,最好露出蔸部;林內地上栽培,選擇坡度在10 ~20的闊葉林內,鋪地建成帶狀,下面用碎石子堆墊成寬20cm高約10cm的壟,再在上面堆放5cm厚的樹木碎塊進行栽種;林內樹上栽培,最好選擇郁閉度在0.5~0.7之間的闊葉樹種,猶以樹皮厚、有溝槽的為佳,如樟Cinnamomum camphora、大葉青岡Cyclobalanopsis jenseniana、短尾鵝耳櫪 Carpinus londoniana、楓香Liquidambar formosana等樹種,栽培方法分2種,一種采用青苔包裹石斛的根部用裁成條帶的遮陰網固定在樹干上,一種采用淤泥與青苔粘貼石斛于樹干上再用條帶遮陰網固定于樹上;石頭、假山上栽種,以質地粗糙、凸凹不平、表面附有腐質土與青苔的為佳,栽于石凹或石縫處。從目前的5種栽培方法來看,以林內地上栽培保存、生長的效果最差,主要是林內光線不強,地上濕度大,在春、夏雨水多的時候,造成石斛腐爛死亡。以盆內栽培與掛樹枝栽培的生長保存效果最好,因為這2種栽培方法較為靈活,在冬天可移入室內,避免一些不耐寒的種類在露地野外凍死。
石斛管理,要充分保證基質的濕潤,在生長旺季6—9月份,可施濃度為0.05 %~0.1%的充分腐熟后的菜枯肥,夏季可每天澆水,秋季3~5d 1次,冬季10d半月1次,但對于那些落葉的植株可以不用澆水。進入冬季低溫期,只對盆栽石斛進行移入室內越冬,對樹上、石上、地上栽培的石斛,當溫度接近0℃或下雪時,我們采處了用薄膜進行簡易的覆蓋防寒,觀察其耐寒的適應性,從越冬耐寒的效果來看,采用簡易的覆蓋薄膜來防寒,作用不大,大部分不耐寒的種類在野外露地均被凍死(見表1),因此在野外露地栽培須選用本地或較耐寒的石斛品種。通過近2a來栽培試驗,篩選出了能在本地野外越冬,適應當地氣候較耐寒的種類,除湖南鄉土種以外,還有一些較耐寒的種,具體有11種:鐵皮石斛、石斛、曲莖石斛、細莖石斛、霍山石斛、河南石斛、細葉石斛、羅河石斛、櫻石斛、廣東石斛、流蘇石斛等,這些種建議栽在背風向陽,海拔450m以下的樹上或石上。
3.4 石斛屬在南岳的引種價值
在南岳衡山上引種了70種石斛資源,其中大部分都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特別是鐵皮石斛、霍山石斛等,被民間稱作“救命仙草”、“還魂草”,在國際藥用植物界稱之為“藥界大熊貓”、“植物黃金”,為養生極品,具有增強免疫功能、促進消化、護肝利膽、抗風濕、降低血糖血脂、抗腫瘤、保護視力、滋養肌膚、抗衰老等功效;對陰虛內熱體質者的作用十分明顯,可作為體質衰弱、糖尿病等患者的輔助用藥,也適合亞健康人群。同時石斛屬植物還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其花姿優雅,花色艷麗,氣味芳香,被喻為“四大觀賞洋蘭”之一[5],有的種花大、色艷、芳香,即可作鮮切花,又可作盆栽,是一種非常好的觀賞植物,正因為石斛類植物具有極高的觀賞與藥用價值,使得人們隨意采挖野生資源,以至于野生石斛資源現處于瀕危滅絕的狀態。南岳樹木園引種石斛營建種質庫,通過對石斛的科普宣傳,讓廣大群眾認識到,正是對石斛資源的過度開發,才導致并加速了石斛資源的瀕臨滅絕,從而樹立牢固的對植物和環境的保護意識,開展石斛屬種質資源遷地保育與栽培技術,可以減少對野生資源的采挖,并從中篩選出一些適宜本地區的藥用與觀賞價值高的石斛屬植物,在當地進行推廣栽培,這不僅能拯救瀕臨枯竭的石斛屬資源,還能為本地引種栽培石斛屬植物提供科學依據,減少一些在引種栽培及生產中的盲目性,節省資源,同時還能帶動周邊的石斛產業,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
4 討論與建議
我國的石斛資源較為豐富,本文僅就在南岳樹木園引進的石斛基礎上,提出在周邊的引種和栽培管理措施及觀賞應用的方法,作為種質庫的建設,今后還須加大引種力度,收集更多的石斛品種,包括一些國外的種類,要不斷加強在引種馴化、繁殖技術、栽培管理等基礎性方面的研究,更要開展一些雜交育種的難點研究,以培育出園藝新品種,為石斛種質資源儲存和園藝事業的可持續發展服務。
石斛引種其氣候條件是一項重要的制約因素。南岳樹木園引進70種石斛資源營建種質庫,在栽培管理、植物的越冬越夏的性能上,可為其它地區的引種保育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鑒經驗。建議當地政府要重示這一項目,在資金上給予支持,這不僅能成為本地區的生物多樣性保護、資源儲備與開發、科普教育、旅游觀賞的基地,還能豐富南岳的物種生態資源及人文生態景點,為南岳的生態旅游事業增光添彩。
參考文獻
[1]中國科學院中國植物志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志第19卷[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9.
[2]楊明志,順慶生.中國藥用石斛標準研究與應用[M].成都: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12.
[3]夏江林,曠建軍,彭珍寶,等.南岳自然保護區藤本植物多樣性[J].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2011,20(11):1341-1347.
[4]祁承經,喻勛林.湖南種子植物總覽[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
[5]王雁,李振堅,彭紅明,等.石斛蘭——資源.生產.應用[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7.
[6]包雪聲,順慶生,張申泛,金良標.中國藥用石斛圖志[M].上海:上??茖W技術文獻出版社,2005.
[7]賴小平,侯少貞,劉星華,等.人間仙草——石斛[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3.
[8]魏剛,順慶生,楊明志,等.石斛求真——中國藥用石斛之歷史、功效、真影與特征指紋圖譜[M].成都: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
作者簡介:何逢斌(1970-),男,湖南南岳人,本科,工程師,主要從事森林資源保護與園林綠化工作;夏江林(1968-),男,湖南永州人,本科,高級工程師,從事森林生態及植物資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