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幾年我國的資源消耗量越發龐大,資源短缺愈加嚴重,伴隨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提出及推廣,林業工程在建設時應當重視工程生態收益,提高生態收益以確保林業工程轉向綠色發展模式,使林業工程實現可持續發展模式,最大程度減少自然災害帶來的影響。本文就新形勢下的林業生態工程建設展開探討,以促使林業工程獲得經濟、生態雙收益。
關鍵詞:林業生態工程;建設;環境
中圖分類號:S70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431025
前言
目前社會在發展中因不注重環境保護,使得全球的生態環境遭到極大的破壞,我國的生態環境惡化加劇,迫切的需要解決。而林業生態工程建設能夠有效遏制環境惡化,從根本上解決環境問題。在新形勢下,應當注重林業生態工程建設,加大建設力度,緩解環境壓力,確保農、牧業穩定發展,從而構建起最堅固的城墻來抵御自然災害的侵襲。
1 我國林業工程的現狀
林業生態工程建設應圍繞可持續發展展開,應合理的利用森林資源,做到最優配置,促使林業平衡、循環發展。近年來,我國許多林業生態工程投入建設,但是有些工程的結果卻不盡如人意,存在許多問題急需解決。
1.1 林業工程規劃困難重重
林業工程分布較廣,遍及到全球許多地方。而且林業工程包含面廣,涵蓋了保護森林資源、治理水土流失、林業產品的加工及處理等工作。所以林業生態工程建設管理比較紛雜,管理中存在許多困難。因對各區域的真實狀況了解力度不夠,與資源保護、治理等各方面因素整合力度不夠,所以,往往導致工程的策劃方案、布局規劃等許多存在不合理的地方,使得生態環境與經濟收益都大打折扣。
1.2 林業工程建設管理存在一定的難度
通常,林地所處位置都比較偏遠或在深山之中,因此,同其他建設項目相比,無論是在自然環境、地形,還是道路等建設條件方面都要差一些,因而導致施工的難度加大,在惡劣的環境中對工程技術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而且工期拖延、成本提高等現象也會時有發生。
1.3 林業工程建設沒有準確的造價
在林業生態工程的財務部門中,有部分會計人員專業素質、職業素質欠缺,使得林業工程中許多資金的去向不明或有較大的出入,使得工程管理部們對工程所需造價不能準確的了解,因而嚴重影響了林業生態工程建設的進度、質量。因預算審計工作不規范,預算的結果可信度不高,不能為決策提供有效的數據。并且,因林業生態工程建設管理工作比較繁雜,增加了工程預算審計工作的負載。再加上管理不善,審計人員在記錄時,有些信息、數據存在很大的漏洞,準確度不高。而預算人員受到專業及工作量等方面的影響,使預算、審計結果嚴重失實,相關部門不能掌握林業工程的實際造價。以上種種對林業工程的影響很大,使工作質量無法得到保障,工作效率極其低下,阻礙了林業生態工程的建設工作。
1.4 在林業工程建設中環境意識缺失
林業生態環境的形成不是一成而就的事,乃是一項長久的重大工程,需要不斷優化自然環境才能慢慢的形成。大自然就像是一座巨大的寶庫,不斷的向人類提供所需資源,但是,社會的發展,使得人類對資源的需要量是越來越大,如果人類不懂得節制,不合理的采伐,只注重當下的利益,只會將這座寶庫掏空,到那時人類的處境可想而知。我國林業生態環境一直遭到大肆破壞。所以在林業生態工程建設前,向群眾普及生態建設的意義,培養環境意識,人人都自覺去保護環境與生態資源,不能這邊保護治理,那邊在大肆破壞,要知道治理的速度永遠追不上破壞的速度。唯有全民動員投入到生態建設中,才能早日形成林業生態環境。
2 林業生態工程建設的有效管理措施
2.1 應當全面推廣可持續發展意識
可持續發展是林業生態工程建設中的基本原則,想要使林業工程建設管理順利實施,提高管理效益的有效措施就是向廣大人民群眾普及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的價值,進而將這種意識植入到群眾的心中,才能真正實現可持續發展。所以,只有讓人們群眾都擁有這種意識,才能確保林業生態工程建設的有效開展,促使環境與經濟收益雙豐收,使人與自然共同和諧發展[1]。
2.2 完善林業工程管理體系
林業工程想要順利、有效的實施,必須配備一套完善的林業工程管理制度,并實時的改進、更新。以往的林業工程因技術欠缺使林業工作的整體效益受到影響,同時林業工作的質量也無法得到保證。隨著科技的發展進步,林業工程也應順應時代的發展,將信息數字化運用到工程建設中,借助計算機技術開展林業工程作業。高科技的運用不但可以提高林業工程建設的效益,并且確保林業工程管理的合理性、有效性。而且林業工程建設的資金審核環節,通過運用計算機管理,使得準確度、可信度更高[2]。
3 結語
在環境及生態建設中,森林是其賴以生存的根本。在新形勢下,應當合理的利用森林,去改善環境、規劃資源利用,實現生態平衡發展。所以,必須強化林業生態工程建設,在實施過程中,通過有效的管理策略和方法,處理好各個方面的問題和影響,確保工程建設順利進行,通過林業生態工程的建設,徹底解決環境問題、資源短缺問題,實現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田維新,黃芳松.淺談新形勢下的林業生態工程建設[J].黑龍江科學,2016,(10):66-67.
[2]何鳳珍.試議新形勢下林業工程的建設管理[J].中國林業產業,2016,(02):13.
作者簡介:張俊(1980-),男,漢族,重慶萬州人,重慶市萬州區國有分水林場,林業工程師。研究方向:森林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