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祥
摘 要:本文簡述了循化縣森林植物保護現狀,對森林植物有效保護的方法進行分析,并對循化縣今后的森林植物保護工作進行探究。
關鍵詞:森林植物;保護工作;探究
中圖分類號:S718.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431027
循化縣位于青海省東部,祁連山支脈拉雞山東段,總面積2100km2。地處青藏高原邊緣地帶,南高北低,四面環山,山谷相間,平均海拔2200m,是青海省海拔較低的地區之一。近年來,由于進行林木保護的需要,大量使用農藥,使環境、水源和林產品受到較大的污染,破壞生態環境,嚴重影響循化縣林業的可持續發展。
1 森林植物保護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1.1 有毒性化學農藥使用過量
目前人們越來越依賴于化學農藥在防治病蟲害上的效果,使用量呈不斷增加的趨勢,雖然在一定程度上使病蟲害得以有效的控制,但大量的使用農藥,不僅導致農產品上有大量的農藥殘留,同時森林生態環境受到了破壞,呈現出病蟲害種類增多,防控難度增大。
1.2 單純依靠化學農藥
由于群眾一年中連續不斷地過分使用氧化樂果、敵敵畏、辛硫磷等毒性化學農藥,在消滅病蟲害的同時,也消滅了有益或害蟲天敵,使生態環境的平衡性受到破壞,同時害蟲對農藥的抗藥性不斷的增大,導致農藥的濃度不斷的增加,很多病蟲害都不同程度地產生了抗藥性。
1.3 農藥誤用、錯用現象非常普遍
循化縣農林部門在使用無公害藥劑的宣傳方面普及力度不夠,加上群眾整體素質普遍較低,認為對殺病蟲藥劑有立竿見影的效果就是好藥,不管藥劑對人的身體和環境的影響,區分不清殺菌劑和殺蟲劑之間的關系,存在著混用和誤用的情況。這樣盲目的對化學農藥的使用,不僅影響了藥效的正常發揮,同時也導致藥害的發生。農民對害蟲的認識度不夠,抓不住防控的最佳時機,不僅達不到應有的防治效果,同時也會導致經濟林果品品質低,好多雜果由于藥害,無銷路,最終自己受到了很大的經濟損失。
1.4 農藥使用濃度逐年提高
由于長期對化學農藥進行使用,這樣就使害蟲的抗藥性得以逐漸的提高,所以為了更好的達到的殺蟲的效果,只能不斷的提高藥的濃度,這樣對植物的正常生長發育則造成一定的影響,同時也導致大量的農藥殘留在土壤中和農林產品當中。
1.5 噴藥設備落后
長期以來在循化縣農林業生產當中所使用的背負式手動噴霧器,由于其霧滴直徑較大,所以導致化學農藥的利用率較低,不僅達不到應用的效果,好多藥劑滴入土壤中污染了土地,同時也浪費了農藥。
2 有效地進行森林植物保護,使森林生態環境得到可持續發展
2.1 推廣新型無公害藥劑的使用
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無公害藥劑的研制也取得了較大的進步,好多地方特別是人工公益林、天然林發生病蟲害時,林業部門及時給群眾解決無公害藥劑,按照“誰經營、誰防治”的原則,在技術上指導,讓群眾自防治。新研制出來的化學農藥具有高效、低用量、易分解和低殘留的優點。而且藥劑免費提供,減輕群眾的負擔。隨著群眾防護意識增強,使新型無公害藥劑不斷得到推廣和應用。
2.2 加快昆蟲生長調節劑的推廣應用
昆蟲生長調節劑類農藥只作用于昆蟲,干擾昆蟲的正常生長發育, 從而控制害蟲發展。它無毒、無害、無污染, 不殺傷天敵。比如:循化縣近年來使用滅幼脲、除蟲脲等藥劑,對林業的可持續發展有很大的作用。
2.3 有效保林業有害生物天敵
近幾年循化縣在退耕還林區,為了保護退耕成果,減少鼠兔害危害,進行了人工捕捉鼠兔、修建招引架、積石碓等措施,減輕鼠兔害的危害。在天牛發生區在樹干上安鳥窩,招引啄木鳥。
3 對今后的森林植物保護工作進行不斷研究
3.1 提高廣大群眾的文化素質
生態保護,人人有責。林業要想取得可持續性發展,提高廣大群眾的文化素質是十分必要的。利用科普宣傳、病蟲害防治技術培訓、現場實地操作防治技術、利用廣播、電視、網絡等手段進行宣傳,讓廣大農村群眾樹立全民防治意識,提高農民的文化水平。
3.2 加強植物檢疫,嚴防外來有害生物入侵
不斷加強植物檢疫工作,特別是調運檢疫工作要仔細、認真。對從外省、市調入的苗木、花卉、種子、木材及制品等加強復檢,防止外來林業有害生物入侵,造成大面積的傳播蔓延,從源頭上堅決杜絕重大林業有害生物傳入循化縣,造成森林生態環境破壞。
3.3 杜絕劇毒藥劑的使用
查處繼續生產劇毒藥劑的生產廠家,引導停產轉型。對市場上流通的劇毒藥劑不斷進行清理,宣傳推廣使用新型無公害藥劑、昆蟲生長調節劑等,從而有效保證森林生態環境的平衡,加快林業可持續發展的步伐。
3.4 推廣使用新型藥劑防控林業有害生物
循化縣近幾年生態建設和經濟林產業步伐的加快,藥劑的使用也非常普遍,林業部門帶頭宣傳劇毒藥劑的危害性,對新型無公害藥劑的使用進行示范,有關部門對市場上無經營許可的藥劑營銷進行嚴厲打擊,在藥品價格上適當優惠,在經濟林產業發展建設中,堅決不用劇毒藥劑,保證果品質量,打造綠色、環保的食品。在天然林病蟲害防控中,堅決不用劇毒藥劑,以防造成整個森林生態環境的破壞。
參考文獻
[1]廖福林.生態文明建設理論與實踐[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1.
[2]張和平,劉云閣.環境生態學[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