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芳+李文新
摘 要:當前,隨著農業發展速度的不斷提升,農作物栽培技術持續革新,給超級稻高產栽培提出新的要求。而在超級稻栽培中,集成技術的應用越來越廣泛,能大大提升超級稻產量,還能推動國內農業經濟發展。文章在全面闡述廣西賀州八步區超級稻發展及示范推廣現狀的基礎上,提出超級稻高產栽培中集成技術的應用,以此為相關實踐和研究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超級稻;高產;栽培技術;集成技術;示范推廣
中圖分類號:S51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431037
超級稻是一種特殊的水稻品種,是指在抗性和米質與對照品種(組合)相仿的基礎上,產量有大幅度提高的新品種(組合)。而促使超級稻充分發揮內在高產潛力的一個重要因素,便是高產栽培技術。在超級稻種植過程中,實施高產栽培技術集成及示范推廣,能有效推廣超級稻品種,促使水稻單產實現質的飛躍,還有利于確保糧食安全,有著較為深遠的歷史意義。基于此,筆者在全面分析廣西賀州八步區超級稻發展及示范推廣現狀的基礎上,歸納了超級稻高產栽培集成技術和特點。
1 八步區超級稻發展及示范推廣
糧食生產是廣西賀州八步區的主導產業,水稻是該區糧食生產的主要品種,年播種面積保持在3.5萬hm2以上,占糧食生產種植面積90%左右,稻谷總產19.3萬t,占糧食總量的92%以上,糧食安全生產,對整個八步區經濟發展有著決定性的作用。
但由于受傳統水稻品種老化,水稻單產水平極不平衡,加上種田技術水平落后,極大程度上制約著糧食產量的提高。為了進一步挖掘水稻增產潛力,大幅度提高全區水稻綜合生產能力和生產效益,實現全區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八步區從2003年開始引進超級稻試驗,2004年開始小面積示范,2005年全區推廣200多hm2,2006年全區推廣1600多hm2,發展到2016年超級稻種植面積已經接近2萬hm2,超級稻產量也持續提升。
實踐證明,超級稻比一般水稻增產潛力大,而且單產高,品質好。目前,八步區現正以每年2000hm2種植超級稻的速度遞,超級稻品種不斷增多, 比如Y兩優1號、Y兩優2號、Y兩優372、Y兩優087、Y兩優9918、桂兩優2號等品種。因此,研究超級稻示范推廣,大力發展超級稻,可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發展,高產優質栽培技術,對于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2 超級稻高產栽培中集成技術的應用
2.1 稻草回田技術
稻草回田技術主要是通過將稻草作為肥料撒回稻田,提升稻田土壤中有機物質,改善土壤團粒結構,促使土壤耕性、物理性等性能得到提升,以養護稻田。具體主要是通過機械工具收獲并粉碎稻草,將其撒回稻田,通過撒石灰、灌溉、翻土等方式,促使其充分融合到稻田中。其中,撒石灰能在一定程度上中和土壤酸性,便于促使稻草腐爛速度加快。此外,稻草回田過程中,還需要控制漚田時間,通常為7~10d,漚田期間避免排水,防止損失有機質[1]。
2.2 塑料軟盤育秧
通過塑料軟盤對秧苗進行培育,能縮短秧苗期,促使本田秧苗生長發育時間延長,便于合理調控禾苗長勢和干物質積累,可促使形成高產禾架。而且,經由塑料軟盤育秧,還能實施帶土帶肥移栽,不會損傷秧苗根部,便于促使其早生快發,使得秧苗成穗率得到提升。塑料軟盤育秧還能提升分蘗率,促使其高達90%以上,百苗鮮質量在300.0g以上[2]。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實施塑料軟盤育秧時,需要確保田地平整、肥沃、無雜草、排灌方便,保證播種后軟盤不沉陷。還強調基肥施足,一般情況下,1000~1500mg優質糞水肥、5kg尿素、15kg復合肥可適用于667m2大田。此外,秧床開廂1.5m,通常以20~30cm為廂溝寬,以20cm為廂溝深,需確保廂面平整、無雜草。
2.3 精量播種
實現塑料軟盤育秧的一個關鍵措施,是確保播種的精量性。精量播種強調對超級稻播種量進行嚴格控制,且需保證超級稻播種質量。通常情況下,7.5kg以下的播種量適用于667m2大田,一般每個孔內播種2或3粒。處理種子步驟與要點同平常育秧無差別,包括合理選擇、曬晾、浸泡、消毒等。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通過塑料軟盤對秧苗進行培育的過程中,秧苗串根現象較為常見。所以在進行催芽時,最佳播種時機是種子破胸露白時。播種過程中,先攪爛秧床表層泥漿,將其中雜質去除,在塑盤孔內灌滿攪爛的泥漿,清除多余的泥漿和種子,防止發生串根現象。
2.4 合理控制“四期”
超級稻高產栽培強調量化田間管理,重視實時播種。水稻播種“四期”包括播種期、插植期、抽穗期、成熟期4個階段。而在超級稻栽培過程中,需要對這4個階段進行合理控制,即按照超級稻品種熟期,并結合當地氣候特點,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妥善安排這四個時期,以確保秧苗順利抽穗揚花。栽培早稻時,需要避開“龍舟水”;種植晚稻時,需要避開“寒露風”[3]。此外,按照當地稻田土壤和氣候特點,進行適當稀植,對秧苗進行定量控制,能合理調控株高,改善中后期透光及通風條件,促使成穗率得到提升,且能提升超級稻栽培質量,減少紋枯病的發生。通常情況下,667m2大田中插植1.3~1.4萬秧苗為超級稻合理密植量化目標。
2.5 測土配方施肥
主要是嚴格按照稻田土壤、超級稻品種等具體情況,結合本地氣候特點,選擇恰當的施肥方法[4]。通俗的說,測土配方施肥能在全面評估超級稻生長過程中所需營養、土壤養分含量的基礎上,制定合理化的施肥方案,以充分發揮施肥效果。
2.6 科學用水
在對超級稻進行栽培的過程中,需堅持科學用水。前期進行插秧時,需堅持薄水插秧,控制用水量[5]。后期以濕為主,避免斷水時間太早;排水過程中,需要尤其重視防止因流出肥料和農藥而污染環境。
2.7 綜合防治病蟲害
超級稻高產栽培群體大,且生長旺盛,需要加強病蟲鼠害預防和控制。具體需要立足超級稻栽培實際,對超級稻個體與群體生長發育進行協調,促使超級稻植株抗逆能力得到提升[6]。重視調查田間生長情況,進行分類指導,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重視防治“破口期”病蟲害,在破口期施1次藥,隨后隔5~7d,再施一次藥,堅持全面施2次藥,后期按照具體病蟲害發生情況,進行挑治。在對藥劑進行選擇時,需確保其高效、低毒、低殘留。此外,考慮到廣西地區處于南方,氣候具有高溫高濕特點,特別需要重視做好紋枯病的預防和控制。
3 結束語
在對超級稻進行高產栽培集成管理過程中,需重視稻草回田、塑料軟盤育秧、精量播種、合理控制“四期”、測土配方施肥、科學用水、綜合防治病蟲害等,實現高產目標,提升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李先友. 超級稻高產栽培技術集成與示范推廣[J]. 河南農業, 2016(11):46.
[2]劉正忠. 閩中山區超級稻高產栽培技術集成與應用[J]. 農業科技通訊, 2013(9):141-142.
[3]孫克仕. 淮北地區東海縣超級稻高產高效集成栽培技術與示范研究報告[J]. 自然科學:文摘版, 2016(6):90-91.
[4]卞壽祥, 李夕明, 劉衛東,等. 超級稻超高產精確栽培技術示范推廣[J]. 安徽農學通報, 2015,21(17):43-44.
[5]蔣勇. 超級稻高產栽培技術示范與推廣項目的實施及組織管理探析[J]. 現代農業科技, 2016(9):48-49.
[6]朱德峰, 張洪程, 潘曉華,等. 超級稻高產栽培關鍵技術及區域化集成應用[J]. 中國科技成果, 2015(3):49-50.
作者簡介:李春芳(1964-),女,廣西桂林恭城縣,大專學歷,助理農藝師,研究方向:農業技術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