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莉
摘 要:在園林植物管理中,病蟲害是令人頭疼的事情。如果對病蟲害控制不到位,就會使園林植物受到嚴重的影響。文章立足園林植物管理實際,就如何發揮生物防治在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的作用問題進行探討,旨在與各位同仁探討。
關鍵詞:生物防治;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S608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431062
生物防治是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的重要技術之一,但是,從現實情況看,還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文章就生物防治在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方面的問題進行探討,并提出了針對性的對策與建議。
1 生物防治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1 了解認識不夠,難以準確預測
作為園林管理工作人員,必須加強對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有關知識的了解,才能做好此項工作。但是,從現實來看,有的園林從業人員對園林植物病蟲害了解不夠,沒有較好地掌握病蟲害多發易發的時間節點,未能準確了解掌握病蟲害發生的特點規律等,從而就難以準確掌握病蟲害可能發生的時間節點,無法進行有效地進行應對,從而導致病蟲害造成的損失較大。
1.2 知識宣傳不夠,難以準確防控
作為基層園林管理技術人員,應該高度重視生物防治技術對園林病蟲害防治的重要作用,但是從現實來看,還存在著對園林病蟲害生物防治技術宣傳不到位的問題。思想上不夠重視。有的認為這些知識都有較強的專業性,一般園林工人或群眾難以掌握,因此認為可宣傳可不宣傳。有的則認為這些生物防治技術學起來枯燥乏味,只要會簡單的操作就行,不善于與實際情況相結合,因此在學習宣傳中也就不夠重視。有的錯誤認為采取化學藥物控制病蟲害能夠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方法上比較單一。從現實情況來看,在生物防治技術宣傳手段方面,存在著單一單調的問題,缺乏多種行之有效的手段。一般只是采用粘貼和發放宣傳單的方式,這樣很容易讓人感到枯燥乏味,因此,也就難以達到良好的宣傳效果;培訓上流于形式。在園林病蟲害生物防治技術的培訓上,存在著重形式、輕失效,重表面,輕實際的問題,培訓內容陳舊空泛,培訓過程缺乏科學有效的設計與管理控制,導致培訓效果大打折扣,這與培訓的初衷也就相違背。
1.3 生防菌難以適應野外復雜環境
在試驗環境中來看,其環境條件是比較理想的,而野外條件則相對要復雜和惡劣得多,因此,作為在野外環境中如果要應用生防菌,就必須經過篩選鑒定合格,才能真正適應野外多元化的復雜環境。正因為生防菌在野外難以有效地定殖,從而就會影響生防菌應有的防治效果。與田間野外環境中,生防菌的定殖能力較差,也就無法成為生物群體。在引入菌株時,不同時間地點,會產生不同的實際效果,這樣就會極大制約生物防治的商品化問題。從這些問題來看,有很多影響生物菌防治的實際效果,如植物、土壤、細菌等因素,哪一種因素都會破壞和降低生物防治技術的應用。
1.4 生防菌抗藥性穩定性較差
抗藥性較差。在試驗環境中,因為一切條件都比較理想化,因此,生物菌能夠發揮良好的效果。在野外環境下,其條件要復雜得多,特別是一些農民因為缺乏對這方面的認識與理解,就會噴灑農藥,從而出現大量農藥殘留的問題,這樣就會對生防菌予以致命的破壞,導致生防菌數量急劇減少,從而影響生防菌的方針效果;穩定性不夠。生防菌的菌株缺乏較好的穩定性。在野外環境中使用活菌制劑時,經常容易受到土壤、干濕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干擾,這樣就會影響生物防治效果的穩定性[1]。
2 對策與建議
2.1 提高思想認識,準確預測規律
思想是行動的指南,只有提高思想認識,才能做好園林病蟲害防治工作。作為園林管理工作人員,要充分認識到生病蟲害防治技術的重要意義,認真研究,發現病蟲害發生的規律和特點,尤其要摸清病蟲害發生的時間節點,從而有效預測,這樣就能采取有效地應對措施,將病蟲害可能對園林植物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程度。
2.2 加大宣傳力度,確保防控到位
作為基層園林管理技術人員,要充分認識到生物防治技術在園林病蟲害防治的作用,特別是要加強宣傳力度。思想上高度重視。作為園林工作人員,要充分認識到生物防治知識技術的重要意義,只有加強宣傳教育,才能讓廣大園林從業人員和農民了解更多的專業知識,并注重與實際情況相結合,加大人力物力財力的支持,就能讓生物防治技術更加廣泛地深入人心;方法上力求科學。在生物防治技術宣傳方面,要從多種途徑入手,堅持傳統宣傳途徑與現代媒體宣傳技術相結合,采取多種方式與手段。如利用網絡、微信等互聯網技術作用,增強宣傳的快捷性和有效性,從而確保取得理想的生物防治技術取得更加理想的宣傳效果;培訓上注重實效。要切實科學規劃安排園林病蟲害生物防治技術的培訓工作,認真設計,精心組織,嚴格管理,確保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從而提高園林管理的專業技術水平[2]。
2.3 以添加法增強生防菌穩定性
為了增強生防菌的穩定性,可以采用添加其他菌種的方式來刺激其產生更多的抗菌素。添加其他菌種。可以通過添加殼聚糖等外來物質,將誘導生防菌添加到土壤中,這樣就能夠在刺激作用下產生更多的抗菌素;采取混合搭配。針對生防菌穩定性較差的問題,而采取菌株混搭的方式,這樣就能夠增強生防菌的定殖水平,提高其防治效果。從當前來看,菌種混合搭配的方式不同,就會有不同的防治效果。與單獨施用來說,混合搭配的效果要好得多,因為混合搭配的根部具有更強的多樣性,這樣就能夠使生物菌根部更加強壯,其生存能力就會極大提升。通過混合搭配的方式,能夠減少土壤、干濕度等因素對生防菌的干擾。
2.4 充分發揮抗性基因作用
任何一種生物基因所存在的劣根性,必須采取有效的改良方式,這樣才能使其具有更為強大的基因。要改良生防菌,增強生防菌的抗菌能力。通過增強抗性基因,可以更好地發揮生防技術能力。要與化學防治手段相結合。在實踐中,要充分考慮到生防技術的優勢和劣勢,并與化學防治技術相結合,以此增強防菌株的積極作用。同時,要考慮到生防技術對化學藥物的影響;培育轉基因植物。針對菌株抗性基因實際,要采取轉基因方式,培育出轉基因植物,通過多代選擇,以此獲得可靠性較強的抗病植物。通過重新分解抗性基因,從而形成新的轉基因植物。這種植物具有很強的抗藥性,借助不斷試驗,使抗病植物的穩定性更強;充分利用抗性基因,通過利用菌株的抗性基因,可以充分將新的農藥生產出來。要著力改良生防菌的遺傳因素,可以極大增強其抗菌作用和競爭力。
2.5 采取以菌治蟲、激素治蟲的方式
以菌治蟲。就是利用真菌、細菌、病毒等防治病蟲害。這種以菌治蟲具有很長的時間,也容易取得良好的效果,且推廣價值較高。從現實來看,主要可以采取土壤處理、噴霧、誘殺等方式,利用綠色木霉產生抗菌素,并將其用作防治園林植物病蟲害,這樣就能夠取得理想的效果;昆蟲激素治蟲。可以采取將自然生物提取出來或是人工合成等方式,利用生物、物理等因子將園林植物植株處理到位,就能夠使其產生較強的抗病性,從而減少病蟲害的危害[3]。
3 結語
生物防治技術在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夠切實有效地預防和控制病蟲害的危害,從而使園林植物得到有效的保護。因此,作為園林從業人員,提高思想認識,準確把握生物防治技術的特點,掌握生物防治的規律,這樣就能準確的預測和控制,從而減少病蟲對植物的傷害。
參考文獻
[1]竇寶峰.生物防治在植物病蟲害防治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北京農業,2015(08):10.
[2]龍漢廣.生物防治在植物病蟲害防治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農業與技術,2013(02):36.
[3]梁建根,施躍峰,竺利紅.生物防治在植物病蟲害防治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08(19):173,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