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慧++李鵬飛+王艷霞+王子謙+李峰
摘 要:天津位于九河下梢,農村水系繁多,外源內源污染嚴重,小流域周邊環境較差,汛期帶大量污染物進入重點流域,嚴重影響天津水環境。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印發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通知》精神,需加強農村小流域環境綜合治理,本文就如何把農村小流域的環境治理與經濟發展相協調,優化利用資源的重要性進行了初步的探討。
關鍵詞:農村;小流域;環境綜合治理
中圖分類號:S15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7)06-0012-02
1 農村小流域環境綜合治理概況
我國在建國后開展了以水土保持為核心的小流域治理工作,傳統的小流域治理注重清淤疏浚、綠化防沙、土地整理及邊坡加固。農村水體一般具有生態景觀、防洪排澇等功能,河短水急、匯流面積小、水量變化大,呈現季節性河流特征,輸水期間水質濃度發生變化,存在高污染負荷水頭段現象,存在污染侵入和集聚:周邊居民通常堆棄大量垃圾于河道,淤積嚴重;沿河普遍存在小規模畜禽養殖場,產生的糞便露天丟棄于河邊,污水未經處理,直排河道。導致蚊蠅滋生,環境惡劣,惡臭遍野,順流排放不利于流域水質保持;河道周邊多為平整后的生土,經人類擾動后,表層土壤養分和鹽分的易溶性增強,特別是大量雨水沖刷時,水土流失較嚴重;無任何隔離屏障設施,農村水體實行敞開式管理,人為活動直接接觸水域,威脅水質安全。防護設施的缺失,也形成了較大的安全隱患,而截污措施的匱乏,威脅著小流域環境安全。
2 農村小流域環境綜合治理的重要性
2.1 區域生態環境保持與水資源保護的需要
從近兩年水質監測情況來看,天津水環境現狀堪憂,其中COD、BOD呈現出逐年增高的狀態;NH3-N、TP監測值出現波動。水資源總量嚴重不足,許多河道常年處于斷流狀態,導致水環境容量降低,水質難以保證,水資源利用不足。
根據《天津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天津永久性保護生態區域管理規定的通知》,為保護農村小流域環境,需加強流域環境治理,以實現降水、地表水、地下水三水聯動的水資源優化配置。
2.2 促進新時期區域環境與經濟發展及規劃協調統一的需要
隨著農村社會經濟的跨越式發展和城鄉一體化進程,農村水環境將面臨新情況與新挑戰。農村經濟總量偏低,經濟來源單調,農業資源和環境的承載力十分有限。畜禽養殖糞污及農村垃圾堆棄于河道,排污行為防不勝防,限制了水體應有功能的發揮,成為農村環境質量與可持續發展的嚴重威脅,相對于建設全境內全景式生態旅游的發展目標非常不利。
綜合治理河道外源及內源污染,有利于吸引更多的企業在此扎根,加速村鎮建設步伐,形成農村小流域生態防護體系和區域經濟開發優勢,促進農業經濟長期穩定發展和生態環境良性循環,加快鎮街規劃目標工作實施進度。
2.3 是促進養殖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畜禽養殖在農業總產值中占很重要的一部分。從2005年到2012年天津的統計數據來看,畜牧業產值穩定保持在農業總產值的30%左右,農村小流域內普遍存在畜禽養殖污染,且排放量大、濃度高,但由于投入不足,經費匱乏,致使污染治理設施缺乏,管理經驗不足。
通過環境綜合治理,促進清潔生態型畜禽產業的發展,為周邊種植養殖產業的生存和發展提出可行性的示范作用,形成適合當地經濟發展的農業生產格局,促進區域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綜上所述,農村小流域環境綜合治理工作的深入開展,既是重大的生態問題,也是重大的政治任務和民生項目,中央有要求,市委有部署,群眾有期待。為推進“美麗天津”的建設,改善和提高本市水環境質量,落實《水十條》任務,實現京津冀流域性水污染聯防聯控等,積極推進農村小流域環境綜合治理工作,是十分必要且緊迫的。
3 農村小流域環境綜合治理建設
3.1 技術目標
以保障農村小流域生態環境得到有效改善為核心,以構筑“環境治理、環境修復、環境保護”三道防線為重點,以“控源減排、環境修復、點面結合”為手段,充分利用當地現有資源,通過優化、整合和治理河道內、外源污染,人工治理與自然修復相結合,改善環境和景觀,增加水體生境改善面積;提高植被覆蓋率,促進小流域產業發展優化;養殖糞污穩定化處理、資源化利用,控制入河污染;在農村小流域綜合管理體制機制方面有所進展,最終實現小流域“廢物利用、環境清潔、景觀優美、人居舒適、產業發展、流域和諧”的目標。
3.2 建設內容
3.2.1 河道外源污染治理
養殖場排放的污水主要來源于畜禽糞便及地面沖洗水,糞便主要來源為棚舍。本著科學發展觀統籌兼顧的根本原則,嚴格按照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因地制宜,探索能夠實現畜禽糞便減量化、無害化和資源化的最優的工藝設計,根據養殖場的實際情況和長遠規劃,參考《天津規模化畜禽養殖場糞污治理項目實施方案》中種養一體化模式,示范建設“三改兩分再利用”,即改水沖清糞為干式清糞,改無限用水為控制用水,改明溝排污為暗道排污,固液分離,雨污分離,糞污無害化處理后再利用到農田。糞污處理構建筑物做好防漏、防雨、防外溢處理,建設規模參考《“十二五”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核算細則》及市農委在《天津市規模化畜禽養殖場糞污治理項目建設標準》制定過程中的指導數據。
(1)為防止禽畜糞便直接排出場外造成地表水、地下水的污染,建設糞便堆放場,糞便經過簡易堆存后,自然熟化,殺滅部分病菌,同時能保證外銷間歇期間不對周邊環境造成污染。
(2)建設污水處理設施,有效收集沖洗水,沉降固體糞便,改變污水隨徑流污染周邊環境的現狀。污水處理設施池容大小能滿足吸排周期的儲存量,使污水完全作為肥水澆灌農田,不隨意外排。
(3)建設有機肥處理設施,利用自動化高溫封閉式有機肥發酵設備和嗜熱復合微生物菌劑高效組合,加速廢棄物有機質的降解和腐殖質的形成,生產出穩定化、腐熟化、無害化的有機肥產品,完成高溫滅菌、快速發酵、資源再生和節能環保的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
3.2.2 河道內源污染治理
河道內除畜禽污物肆意排放外,沿岸村民大部分垃圾堆放在岸坡或河道附近低洼灘地。需清理淤積廢物,減少內源污染,有利于加深疏浚河道,增加泄水流量,但不盲目擴大過流能力;通過生態方式護砌邊坡,建設滲流生態床,孔內可生長植物,美觀整齊,通過表面固定和擋土,以及排水導向,可以穩固河堤,減少徑流泥沙沉積,防止邊坡因風化剝落、表水沖刷,造成流泥沖溝、水土流失及表層溜坍等危害;合理布置滾水壩,可攔蓄泥沙,控制水位,形成跌水景觀;河道兩岸設生態防護帶,流經的地表徑流,經過林木枯枝落葉層的過濾和攔淤,凈化水質,減慢來水流速,從而有利于泥沙雜質的沉淀和去除,同時增加觀賞景觀,隔離河道保護區,避免周邊居民傾倒垃圾,豐富項目區園林的空間結構層次和立體景觀藝術效果。因地制宜,做到適地、適樹、適草的原則,優化樹種,選擇優良的鄉土樹種和草種。喬木配以色塊及其他灌木花草,高低錯落、分層布置。治理與村莊共建、綠化美化相結合。
綜上,農村小流域環境綜合治理是在新的形勢下,面對水資源問題,有效地開展水環境保護、水污染防治的重要途徑。以農村小流域為單元,緊緊圍繞水少、水臟兩大主題,治理與開發結合的新理念。達到控制侵蝕、凈化水質、美化環境的目的。把小流域環境綜合治理與流域水土資源以及其他自然資源的開發、管理與利用結合起來,建立監管制度,加快治理速度,提高治理效果。
4 結語
目前,農村小流域環境綜合治理工程的建設和發展正處在一個非常有利的時期,政策的保證、資金的投入以及多項措施的齊頭并進,是符合水環境治理中長期規劃指引方向的。結合農村小流域自然和社會經濟狀況及可持續發展要求,以小流域環境綜合治理為中心,以提高環境效益和社會經濟持續發展為目標,以畜禽污染物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清理河道淤積污染及建設滲流生態床和生態防護帶為重點,建立具有治污兼高效環境經濟功能的農村小流域環境綜合治理模式,按照小流域的特點逐步實施,由點到面,推動整個水環境的綜合治理,為我國的環境建設和水資源保護積累經驗。對培養技術骨干和管理人才、提高群眾的環保意識,改變農村環境結構也將產生深刻影響。既注重自然資源的保護與合理開發利用,又重視環境的安全及可持續,把小流域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做到“治理一方水土,改善一方環境,發展一方經濟,富裕一方群眾”。
參考文獻
[1]劉震.我國水土保持小流域綜合治理的回顧與展望[J].中國水利,2005(22):17-20.
[2]陳建剛,侯旭峰,吳敬東.北京北部山區石匣小流域綜合治理模式研究[J].北京水利,2002(6):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