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偉
摘 要:伴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和科學技術水平的日益提升,計算機網絡技術得到了空前發展,在人們的生產生活中,扮演著不可磨滅的角色。然而,由于網絡過度開放,使得人們在獲取大量數據信息的同時,容易遭受信息竊聽、盜取、破壞等侵權行為,網絡安全問題日益突出。所以,如何確保數據信息的安全性、可靠性、完整性和不可否認性已經引起人們越來越高的關注。
關鍵詞:計算機網絡;通信安全;數據加密;技術分析
中圖分類號:TN9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7)05-0011-01
1 計算機網絡通信及數據加密技術簡述
1.1 計算機網絡通信技術簡述
當前情況下,網絡通信主要是指網絡通信協議棧的應用。這一協議棧主要是對網絡通信中的各個項目以及相關性能,在一定范圍內制定了相應的標準,使其實際操作時能夠規范化運用。通常來說,這些環節或者性能主要包含以下幾點:信息傳送的速率、數據傳送的代碼、信息傳送的實際步驟以及信息傳送的錯誤控制等。就網絡信息安全而言,要想取得時效,保障數據信息的安全性、可靠性、完整性不受損害,就必須針對數據的傳送環節及存儲環節的安全性能采取科學高效的保護措施。
1.2 數據加密技術的應用
就數據加密而言,它主要是針對有關的數據信息利用特殊手段實施一定程度的處理,使其以密文的形式向接收方傳送,而接收方在獲取密文之后再利用有關技術手段,使其再次轉化為明文,從而獲取數據信息。在數據加密這一進程當中,密鑰的運用十分頻繁,它充分運用于數據的加密、解密環節,因此,它對于網絡通信安全至關重要,必須引起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例如,在進行商業活動時,很多信息都是利用網絡進行傳送,而黑客經常利用一些特殊的手段,針對所要傳送的數據信息進行截獲并不斷分析,依據分析結果從事非法行為,這些都會對商業公司的信息安全造成威脅,使其在經濟效益方面遭受巨大損失。因此,數據加密技術的合理運用對于網絡通信安全來說至關重要。
2 數據加密方式
2.1 對稱式數據加密方式
對稱式數據加密方式對于網絡通信來說顯得尤為重要也較為常用,這主要因為其操作起來十分簡單,處理技術也較為高效。在針對數據信息進行對稱式加密操作時,數據的加密密鑰與解密密鑰完全一致。要想在信息傳送進程中確保數據信息的安全性、可靠性,以避免數據信息被黑客截獲并給自身帶來一定損失,就必須針對所要傳送的數據信息進行密鑰加密處理。而在對稱式加密方式當中,由于加密密鑰與解密密鑰相同,可以有效的節約發送方與接收方進行發送或者傳送信息的時間,為其提升經濟效益提供一定保證。然而,當前情況下,這種加密方式自身還擁有一定局限性,主要是針對密鑰的管理較為松散。一旦,數據共享雙方沒能很好的保障密鑰的安全性就很難確保網絡數據傳送的安全性。
2.2 非對稱式數據加密方式
就數據加密而言,對稱式加密方式與非對稱式加密方式往往差異過大,主要是因為在數據加密、解密的進程當中兩者所采用的密鑰完全不同,在非對稱式加密方式中具有公鑰與密鑰之分,信息傳送雙方往往要針對兩種密鑰進行配合使用,這樣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保證數據傳送的靈活性。然而,非對稱式數據加密方式也具有一定的缺陷存在,其信息在加密解密進程中耗費的時間過長,往往會給使用者帶來很大不便。
3 數據加密技術
3.1 節點加密技術
當前,在眾多的加密技術當中節點加密技術應用十分廣泛。在該種技術中,首先應針對所接受的數據進行不同程度的解密,然后再對節點模塊利用多種密鑰進行加密,這樣可以有效確保數據的安全性、完整性。需要尤為重視的是,在節點加密技術當中要利用明文形式針對數據報頭及路由信息進行傳送,進而確保中間的節點可以有效獲取相關信息。
3.2 鏈路加密技術
網絡通信安全當中的鏈路加密技術與節點加密技術的原理基本相似,其根本目的都是為了有效提升數據傳送的保密性和安全性,并且兩者的要點都是針對鏈路進行的。就鏈路加密而言,它主要是指在網絡通信的鏈路上,對所要傳送的數據進行加密的過程。該種技術中,需要在數據傳送到接收方之前進行數據加密,并在傳送到網絡節點時進行解密,解密之后還需再次加密。按照這種思路在進行數據傳送時,往往需要利用不同的密鑰針對所要傳送的數據進行多次加密、解密操作。如此一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確保數據傳送的安全性。
4 結語
文中針對計算機網絡通信技術進行了系統探究,并詳細介紹了數據加密技術的實際運用。首先,概述了計算機網絡及數據加密技術使人們有了初步了解,并對對稱式加密方式和非對稱式加密方式進行了簡述,最后針對節點加密技術和鏈路加密技術進行了理論分析和探究。這樣可以給數據信息使用者提供一些數據加密的常識,為其以后的使用提供一定的便利,僅供大家參考。
參考文獻
[1]楊攀,桂小林,姚婧,等.支持同態算術運算的數據加密方案算法研究[J].通信學報,2015,36(1):167-178.
[2]龍新征,邢承杰,歐陽榮彬,等.數字校園中管理信息系統安全體系結構設計與應用研究[J].通信學報,2014,(z1):178-184.
[3]陸繼翔,李映.Android移動設備數據加密機制[J].無線互聯科技,2013,(6):169-17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