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帆
摘 要:數據元、元數據和主數據在企業信息化建設過程中會被提及,用以構建企業業務底層基礎數據,但相關標準和官方解釋較為晦澀,使部分年輕科研人員無法快速深入理解,本文用大量的實例解釋數據元、元數據和主數據的定義,望助各位讀者快速理解。
關鍵詞:數據元;元數據;主數據
中圖分類號:TP39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7)05-0015-01
企業管理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必然要求從原有的統一規則規范向統一數據源轉變。為推動企業信息化建設,加強經營管理,解決數據源不一致、數據定義不準確、傳遞不及時等問題,實現信息資源充分共享、信息資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必須從全局角度出發,研究分析不同層級單位、不同業務領域、不同種類信息系統建設中所涉及到的業務基礎數據,構建統一的底層數據源,而其標準化程度直接影響著信息化水平,而底層數據源中最基礎的莫過于數據元,下面將圍繞數據元、元數據等概念粗略地講一下自己的認識。
1 數據元
數據元表1所示;大多數期刊和標準中對他的定義是:通過定義、標識、表示以及允許值等一系列屬性描述的數據單元,在特定的語義環境中被認為是不可再分的最小數據單元,即data element。這里介紹兩個概念,一個是“數據元”,另一個是“數據元概念”。
2 元數據
元數據表2所示。大多數期刊和標準中對他的定義是:關于數據的數據,即data about data或metadata(meta作為前綴表示“變化”、“變換”或“元標簽”之意),用以描述、解釋、識別、評價甚至追蹤數據。
因此,(1)元數據一般是可結構化的,這樣才能用以描述或解釋某對象或數據;(2)元數據是一組可結構化的數據元或數據元概念的集合。
3 主數據
如果元數據中某幾個數據元或數據元概念可能基礎性較強,通用性高,兩個或兩個以上管理系統共享且相對靜態,那么這幾個數據元或數據元概念就是主數據,換句話說:主數據是元數據的一個子集。
4 數據元標準內容
數據元標準主要規定了某對象或某方面的數據元標識符、數據元數據類型、數據元表示格式和數據元允許值等內容。標準正文制定的內容應含下表3(表格內數據為示例)。
5 結語
本文主要針對數據元、元數據和主數據這三個容易弄混的名詞,借助通俗易懂的實例從根本上加以解釋,并對數據元標準內容進行了簡要的說明,為從事這方面的標準化和信息化工作人員提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