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塔莉

記憶中的味蕾是情感的閘門,敏感地牽動著人們內心最深的歸屬感。亦如近幾年網絡上出現的咸甜豆花、粽子之爭,之所以大家爭得如此面紅耳赤,憤憤不平,大抵都是因為對家鄉的食物認了真。各家各戶“外婆的味道”“媽媽的味道”“故鄉的味道”是一聲故鄉的召喚、一份記憶載體,同時也是一種安全感與滿足感。
往深說,從飲食來觀察地域、社群的文化特點,也是人類學一直以來的研究落腳點之一。吃什么、不吃什么,為什么吃、為什么不吃,怎樣吃,這些表面上人的本能需要和習慣,其實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在經濟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某個民族的飲食行為、飲食習俗,不可避免地影響到其他民族的生存、生活方式,也與文化的發展息息相關。因此,對飲食開展跨文化、跨時空和多視角的討論也是不少攝影師的創作主題。
從移民視角講故事
工作生活在英國的攝影師塔尼婭·霍頓(Tanya Houghton)也將飲食作為她拍攝的一個切入口,拍攝項目《移民的故事》(A Migrant's Tale)意在引起人們重新審視歐洲當下最焦灼的移民問題。
霍頓是在2015年末開始研究歐洲移民問題的。在這一年,歐洲的移民問題正處于媒體的風口浪尖。隨著中東和非洲的政治動蕩,來歐洲尋求避難的人數激增。在2015年4月,有一艘搭載約700人的偷渡船在地中海海域沉沒,大部分人不幸死亡。但忽然涌入的大量移民也讓歐洲人的生活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危機,因此無論在政府層面、媒體層面還是民間,持不一觀點立場的辯論者劍拔弩張。而一系列與移民有關的爭執背后,無法忽略的是個體命運的動蕩與生活的艱辛。
在媒體鋪天蓋地的關于移民危機的圖片中,霍頓卻認為這些影像不能全面反映他們的問題,因為其中缺乏了從移民個體出發的視角。她認為,現有照片更應該被看作是政府所做的議程設置的一部分,是當權者為了推動政策而進行的“政治修辭”。
“移民問題最根本的一點,難道不應該是關注個體命運,哪些人因為戰爭無家可歸,或者為了更好的生活而從一個地方來到另一個地方進行冒險嗎?”霍頓帶著這樣的疑問開始拍攝她的項目,并希望借此來挑戰社會對于移民的刻板印象。
打探移民的餐桌
霍頓曾經在倫敦時裝學院( London College of Fashion)學習時尚攝影,畢業后一直從事商業攝影和圖片數字處理方面的工作。不過霍頓并沒給自己打上時尚攝影師的標簽,她反而在敦促盡量跨領域展開自己的創作。因此霍頓訓練自己將一些典型的紀實攝影題材以她擅長的靜物、肖像等形式呈現,講述故事。
在做《移民的故事》拍攝準備工作時,霍頓明確地將拍攝落腳在移民的食物上,她計劃拍攝一個容量較大的樣本,樣本里的人來自不同國家,他們來到英國,或是為了工作,或是為了求學,或是為了解決生計問題,而食物是他們維系故土的一條紐帶,是群體歸屬感的一處庇護所。
“我想要將食物作為一種語言,來探索他們對家的回憶,而且無論是哪種類型的飲食,在世界上都是平等的,這也是這個項目所要傳達的,無論我們來自哪里,我們都希望擁有一個安全的家。沒有誰比誰更好,無論我們來自哪里,都應該被平等地對待。”霍頓說。
目前,霍頓聯系到10位參與者拍攝這個項目,包括6位女性和4位男性。他們中既有第一代移民,也有第二代移民。為了盡量保證樣本的豐富,她特意挑選了這些在年齡段、國籍都不一樣的拍攝對象。同時,她也沒有邀請自己的朋友來參與這個項目,以免讓朋友關系影響她在拍攝時的立場、情感。
拍攝工作強度大而集中。霍頓在找到拍攝對象之后,會跟他們在約定的地點見面,大多是在她的工作室中。通常,她會先用一兩個小時對拍攝對象進行采訪,詢問他們關于食物、家鄉的記憶以及移民的經歷;之后拍攝肖像。而作品最重要的環節則是最后的靜物照,霍頓會反復通讀自己的采訪稿,試圖從中找出與故事可以連接的、拍攝對象提到的食物,并進行采購。同時她也會要一些拍攝對象珍藏的、充滿回憶的家庭照片,將之與準備好的食物一起,以靜物攝影的方式拍攝下來。
在最后的作品中, 可以看到人物肖像與靜物攝影兩者一一觀照地出現在這組作品之中,而連接兩者的則是無論輾轉多少國家,每個人心中對故鄉食物難以磨滅的情感。
食物是一種生活箴言
食物之美,在于滄海桑田。在拍攝過程中,每個人都會向霍頓回憶起他們每個人獨特的關于飲食的記憶。
比如,一位叫Christin的韓國裔女孩,在加拿大長大,現在生活在英國,她輾轉了幾個國家生活,依然很懷念小時候媽媽做的泡菜;已經在英國生活很多年的岡比亞人Lamin,平時吃飯依舊喜歡加一種家鄉的“綠色神秘醬汁”;而一位德國大叔Juergen則告訴霍頓,他兒時于二戰期間被一位德國面包師救走藏在面包房里,這讓他對德國傳統面包有著深深的感情。
“我很感謝他們愿意對著我的鏡頭回憶這些往事,從這些關于食物的故事中,我收獲了大量珍貴的文化知識。”霍頓說。而食物為什么能成為一種文化語言呢?霍頓覺得因為食物塑造和架構著每一天的生活,也許生活會經歷巨大的起伏,但是食物卻日日依舊,“這就是一種穿越時間的力量。食物是生存所必需的,也是家人照料彼此的方式。你選擇在哪里購買食物,是喜歡自己種菜還是喜歡去大型超市,喜歡正式的進餐體驗,還是隨意的燒熟就好……在注意和分析這些內容時,你會發現食物在我們的生活與社交中,起到組織性的作用。”
而對于霍頓自己來說,最讓她充滿情感的食物是野外燒烤,她從小就特別喜歡和家人朋友一起去野外露營,“每個人帶著自己喜歡的菜,我們燒烤海鮮、魚、排骨和蔬菜,大家在火堆周圍集中坐著,分享自己喜歡的食物。”這種野外燒烤的氣味總能讓霍頓想起那些在夏日晴朗的天空下的好時光。
可以說,人與食物的關系就是人與傳統的關系,也是人與家的關系,食物、家、傳統密不可分,食物、愛、安全感也密不可分。這種美好關系,潤物細無聲地潛入每家每戶的廚房,變成文化的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