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瑞特


在互聯網技術和文化高度發展的今天,信息生產的方式和傳播的渠道完全改變,“遍地開花”的自媒體平臺成為最大的資訊推手。世界上各個地方的美麗風景、最新的流行視聽、各大名家的激揚文字、突發事件的第一手資料,越來越多的信息由個人在網絡上發布,極大地擴充了我們的視野,占據了我們的時間。新聞資訊的閱讀方式急劇變化,報道攝影的生存土壤悄然改變。
自媒體用戶只需要通過簡單的注冊申請,根據服務商提供的網絡空間和可選的模版,就可以在網絡上發布內容,創建屬于自己的“媒體”。其進入門檻低,操作運作簡單,令其大受歡迎,發展迅速。
薄高鵬就是一個自媒體“玩家”,他來自河南,此前是職業攝影師,攝影作品多以參展為主,極少在媒體上有過大規模傳播。2016年4月,他在朋友的推薦下入駐了企鵝媒體平臺,開設了微言薄語企鵝號,短短幾個月時間,發圖100多組,通過在天天快報和騰訊新聞客戶端的推送,企鵝號閱讀量過億。從此后,他開始每天編輯、整理自己的照片,由攝影師過渡到編輯。
其實,對很多攝影人來說,如何通過自媒體運營自己,都是個難題,過程也很難熬,但薄高鵬很快探索出了一套頗見成效的流量運營法則,雖然難免辛勞,但經濟效益喜人。我們采訪了薄高鵬,和他聊一聊他運營自媒體的“秘笈”。
你是從什么時候開始接觸攝影的?
薄高鵬:我從小就接觸攝影,小時候看見鄰居家有一臺鳳凰牌相機,那時候心里想著,如果能有一臺相機該多好。后來,因為家在城鄉結合部,家門口經常會有趕大集的活動。我9歲那年,利用家里的院子,為趕集的人存自行車,掙了一筆外快,就買了人生第一部相機,不過時間太久遠了,相機品牌已經忘了。真正開始從事職業攝影,是2008年。
開始時,你主要拍攝哪些內容?收入如何?
薄高鵬:主要拍攝人文紀實題材的作品比較多,就是對某一個地域文化和特定人群的長期深度拍攝。說收入的話,和拍攝費用是不成正比的,收入遠遠不夠我的拍攝成本。
你的作品中好多都是反映農民、打工者等普通百姓的生活狀況,為什么鐘愛,或者說堅持拍攝這一類題材?
薄高鵬:我本身就是農民出身,對農民和土地有著很深的感情。而且在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大潮中,農民及打工者為這個國家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們的生活狀況、精神面貌卻往往被大眾忽視,所以我覺得應該增加對他們的曝光,以謀求社會更多關注。
你是什么時候開始接觸自媒體的?當時有什么感受?
薄高鵬:2015年,我做了自己的微信公眾號“微言薄語”,當時想有一個平臺把自己拍攝的人和事記錄下來,分享給大家看。但真正有意識利用自媒體應該是2016年4月份,騰訊圖片的李佳介紹我加入了企鵝號。我剛加入的時候,沒有特別大的感受,只是覺得有一個更大的平臺發布自己所拍攝的內容挺好的,但是發布了第一篇便一發不可收拾,那篇文章在短短的2個小時就有了30萬的閱讀量和一千多條評論,我感覺很意外,原來自媒體平臺的傳播力量這么大,更欣喜的是自己的作品被那么多人喜歡。
轉行玩兒自媒體的初衷(目的)是什么?
薄高鵬:說到目的,這要講個小插曲:我前兩年一直在拍攝一個黃河流域的專題,在公眾號上會斷斷續續更新那個地方的真實生活照片和故事。記得和一個大學教授聊起這些的時候,她說她以前所讀的所有關于這個地方的書籍資料中,都沒有我所拍到和講到的內容,多虧看了我的公眾號。然后我就在想,如何把我所看到的、了解到的讓更多人知道,生活不止一面,也不止是書本里的那一面,自媒體讓我的目的達到了。
開始做自媒體后,日常工作與以前有什么不同?
薄高鵬:有太大的不同了,估計每一個做自媒體的朋友都深有體會。自從2016年4月份我創立微言薄語工作室以來,我和同事就沒有休息過一天,出差是便飯,看了很多山河大地,也深知歲月不居,每一天都在和時間賽跑。
這期間遇到的困難有哪些?
薄高鵬:做自媒體,會階段性地進入瓶頸期,時刻需要補充相關知識,要充分了解當下的社會熱點信息,以保證高頻高質的內容輸出,但這勢必會讓一兩個人的團隊進入創作枯竭期。所以,組建團隊就被提上日程,但困難在于優秀的自媒體人確實難覓。
因為作為一個影像自媒體人,不但要會拍,還要會寫、會編,還要身體好,能吃苦、能熬夜。打個比方,就是要具備競技體育中“多項全能”“鐵人多項”那種素質的人才,難度可想而知。
大約過了多久,你的自媒體運營得初見成效?
薄高鵬:大概是到了2016年12月份的時候,運營就初見成效,單單12月在企鵝媒體平臺就有將近6萬元的收入。
這些收入是怎樣得到的?自營廣告?還是讀者打賞?
薄高鵬:都不是,是平臺根據點擊率給我們分得的廣告提成。我們到現在也沒有接自營廣告,雖然很多廠商和我們聯系,我們都拒絕了,主要是由于目前精力有限,想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優質的內容創作中去。
你應該非常重視點擊率吧?高點擊率能給你帶來什么?
薄高鵬:自媒體和互聯網分不開,以內容輸出為主的自媒體確實需要高點擊率,但也不是絕對的,看內容的定位在哪里。不過,高點擊率自然會提高曝光率,讓很多難以解決的問題變得比較簡單,譬如幫助了很多民間手藝人、困難家庭、留守兒童,以及解讀某社會群體的另一面,等等。
點擊率雖然不是評判文章質量的唯一標準,但這是讀者對文章認可的重要指標。
請總結一下什么樣的圖文才能創造高的點擊率呢?
薄高鵬:點線面是基礎,高品質內容是核心。
點即標題。80%的人是根據標題才點進去看的,而點進去只有20%的人會仔細看內容。所以做一個綠色的標題黨是必備技能,努力將自己的內容在符合規定的范圍以內說明白并且吸引用戶,是一個很重要的先決條件。
線即視覺。對于攝影人來講,圖片還是重中之重,而且現在處于讀圖時代,用戶更愿意直觀地看圖,圖片足夠吸引人,會進一步來看文字內容。當然完全靠文字內容的是另外一種,不過我身邊很多做文字自媒體的朋友也總在問我,如何能通過封面圖吸引到用戶來閱讀。
面即熱點。有一段時間我們是排斥熱點的,一旦有熱點,大家蜂擁而上,沾邊不沾邊都要靠攏。然而時間長了,我發現熱點是必須要追的,借力使力,可以讓文章更立體,但自媒體的特性決定必須有自己獨到的想法和角度。
你的團隊如何分工?
薄高鵬:前面說到的困難就是我后來擴大團隊的根本原因,收益共享,讓更多的優秀人員加入團隊,才能良性發展,不斷地創造有價值的內容。
我的團隊分工明確,分為拍攝采訪、編輯、平臺的基本運營人員,以及專業的互聯網技術團隊,我期待2017年會有一些大的突破。
你微信公眾號里的圖文原創比例占多少?帶來了什么效益?
薄高鵬:原創會占90%以上,目前公眾號的定位是為工作室在各個平臺發出來的文章做一個后續的服務,或者一些跟進和深度報道,也有和粉絲互動的相關內容。目前我們并不依靠公眾號直接收益,隱形的收益雖然看不見,但確實存在,例如品牌知名度。
你也做網絡直播嗎?一般會選擇什么主題內容?收視率怎么樣?
薄高鵬:是的,我的視頻直播剛剛開通,題材還是和自己工作室目前的定位一致,百姓生活和社會熱點為主,但是收視率我不滿意,可能是因為我對直播這樣的新形式還不能熟練掌握,但直播也是我們未來工作的重點之一。
做自媒體后,你的收入如何?
薄高鵬:目前來看收入比以前工作要高很多,但我相信這只是開始。這些收入只能保證我們目前的正常開支,并不能結余很多,我們的內容是全部需要實地拍攝和采編的,開銷其實很大。
你對自媒體的發展怎么看?
薄高鵬:對于自媒體,以很多傳統媒體人的觀點來講,其實并不看好,主要是認為現在自媒體平臺的內容太粗制濫造,不夠專業和嚴謹。但我認為這并不能成為影響自媒體發展的重要因素。傳統模式下的媒體,產品傳播渠道單一,讀者接受的內容受到局限。而現在人們已經習慣了移動終端內容消費模式,自媒體就是負責把讀者的時間和消費留在平臺中。我想,每天流連于自媒體平臺已經成為現在人們生活的常態了,甚至可以說是生活的一部分。所以,我覺得自媒體還會繼續發展的,但是否會越來越好,很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