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瑾
在剛剛結束的2017年CES(國際消費類電子產品展覽會)上,松下發布了最新的旗艦無反相機Lumix GH5,可以拍攝最高每秒30幀4096×2160 或每秒30幀3840×2160的4K高清視頻,固件升級后可以帶來最高400Mbps記錄碼流,并可輸出10比特的4∶2∶2高清信號。這種提升對于專業視頻工作者來說很有幫助,但對于主要拍攝照片,只偶爾拍攝4K視頻的普通攝影愛好者而言,用處不大,14000元的機身價格也貴了。
如果你喜歡松下相機,又希望體驗4K視頻,2015年上市的徠美DMC-G7則更具性價比。這款相機行貨價格已降到了2000元出頭。
不錯的拍攝性能
松下G系列是旗艦GH系列的簡化版本,采用了仿單反的外形和操作方式,有電子取景器和可旋轉液晶屏,功能、性能和操作性很均衡。G7也是這樣,下放了許多GH4的功能、性能,例如同樣的1600萬像素的Live MOS傳感器、同樣的236萬像素的OLED電子取景器、同樣的DFD(空間識別技術)對焦技術、相似的四核Venus Engine圖像處理器等。除了機身外殼沒有采用全金屬,沒有防塵、防潮密封,少數專業性能略遜外,日常使用差距很小,反而體積、重量更小,操作更簡單。要知道,GH4現在的價格幾乎是G7的3倍。
G7可以拍攝最高每秒25幀、分辨率為3840×2160的視頻,最高碼流每秒100MB,足以應付一般的高清視頻拍攝需求,而且沒有錄制時長的限制,比其他同樣具備4K攝像能力的相機來說更具優勢。
在拍照功能上,G7支持松下獨有的4K照片功能。可在一秒鐘以3840×2160的分辨率拍攝30幀畫面,將任意一幀截取保存為800萬像素的照片,并支持“按下快門前連拍”,按下快門前1秒即開始錄制,方便抓拍運動畫面,不錯過精彩瞬間。
G7還提供了多種智能對焦模式,包括臉部識別、眼部識別、追蹤對焦等,能夠滿足在不同場合選擇使用。對焦速度在無反相機中處于較高水平,幾乎不會出現“拉風箱”的情況,在-4EV的昏暗光線下也能自動對焦。
同時,G7還具備“先拍照后對焦”功能,按下快門后可以按照從近到遠的順序對傳感器上49個對焦點進行高速連拍,拍攝完成后用戶可以在49張照片中選擇自己需要的焦點,將照片保存下來。
由于M4/3傳感器尺寸明顯小于APS-C畫幅傳感器,很難在高像素和高信噪比之間達到完美平衡。實拍表明,在ISO 1600的高感光度下,G7依然能夠保持較高的畫面純凈度,能夠滿足日常的使用、報紙、網絡和一般雜志的印刷要求。
硬朗造型與專業操控
與前幾代松下G系列相機相比,G7的造型有了很大變化,總體風格變得硬朗,棱角分明,線條感強烈,在無反相機中有很高的辨識度。手柄部分使用橡膠包裹,有相當好的防滑能力,加之手柄很深,持握感覺也不錯。
操控上,松下為G7搭配了雙撥輪、七個不可變更功能實體鍵、六個自定義實體功能鍵、五個虛擬自定義功能鍵、一個對焦模式切換桿的專業化設計,即便是專業攝影師也很難挑出毛病。
G7使用了3.0英寸、104萬像素的翻轉觸摸屏,經過多代產品的優化,這塊屏幕的顯示效果一流,觸控操作的快速靈敏則達到數碼相機的頂尖水平,基本可以達到智能手機的水平。拍攝時有點觸對焦、AE鎖定、電動變焦(搭配電動變焦鏡頭時)、拍攝效果選擇等功能,當使用電子取景器(視屈度范圍-4.00~+4.00)取景時,還可以設置為“滑動對焦”,眼睛不離開取景器就能靠手指滑動選取對焦點,就像用鼠標光標尋找目標一樣。
豐富的擴展功能
得益于M4/3系統的成熟,G7擁有龐大的鏡頭群,可以覆蓋從魚眼到超長焦的各種焦段,通過轉接環則可以與幾乎所有卡口鏡頭兼容。當配合支持無線引閃的閃光燈時,可以利用內置燈控制3組閃光燈,分別控制各自的閃光輸出,實現專業級的光線控制。在機身左側,G7配備了立體聲麥克風插孔,可以獲得優質的聲音錄制效果。
盡管松下官方并沒有推出適用于G7的豎拍手柄/電池盒,但市場上有國產廠家推出的產品,在大幅提高續航的同時改善了豎拍的持握感。
安裝相應App后,用戶可以通過二維碼掃描連接G7的Wi-Fi,在手機上實現調節白平衡、快門速度、光圈值、曝光補償、對焦模式等參數,設置照片風格、濾鏡效果、圖片尺寸、質量、測光模式、閃光模式等相機功能,并在手機取景畫面上觸控對焦、手動觸發快門或錄制視頻等。
松下G7沒有攝像監聽插孔,略顯遺憾,不適合對4K視頻有很高要求的用戶;不支持USB接口充電也是個小小的不足。但是G7憑借不俗的畫質和出色的操控性能,在目前正在銷售的松下“類單反”無反相機中(共有G7、G85、GH4和GH5四款),仍是能夠滿足大部分普通用戶需求的最高性價比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