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胡鋒
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的推進,初中科學教學模式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問題化教學成為現階段教學的主要形式。問題化教學模式不僅能夠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而且還能提升科學教學質量。本文簡要概述了問題化教學,并重點闡述了問題化教學在初中科學教學中的具體應用,進一步促進初中科學教學能夠取得更為理想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初中科學;問題化教學;效果
問題化教學是基于新課改目標而提出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更側重于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學習態度,培養學生的探究思考能力。本文基于初中科學教學現狀闡述了問題化教學實施的教育意義,論述了具體的教學實施措施,以達到優化教學效果的目的。
一、問題化教學含義
所謂問題化教學,實質上就是借助問題開展教學活動,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其創新思維的開發能夠起到促進作用,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教師需要對其進行引導與啟發,借助已知材料對其進行有效分析,并總結規律、原則,讓學生能夠獲取新知識,發揮其聰明才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問題化教學需要創設良好的問題情境,強化學生的問題意識,培養創新精神。在教學中,教師需要汲取生活實例,這對教學是非常有幫助的。通過問題讓學生養成積極思考的良好習慣,這也是素質教育的要求。
二、初中科學教學中問題化教學的具體實施
1.從學生生活經驗著手,創設問題情境
科學與生活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因而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需要從生活中汲取教學資源,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論聯系實際,尤其是要從學生感興趣的事物上著手,增強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例如,在初中科學“水的三態變化”內容教學時,教師從生活層面選取相關案例,讓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知識點,如水灑在陽臺上干的速度較快、水燒開之后出現很多“白氣”等,教師將上述內容進行整理,然后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從身邊比較熟悉的實際案例進行認知,并鼓勵學生進行思考,從生活中發掘科學知識,進一步理解水的物態變化規律。學生只有自己動腦思考才能真正掌握學科知識,從生活中獲取熟悉的科學知識,通過適當的問題情境轉化,促使學生對科學知識產生探知欲望。
2.通過實驗教學,創設問題情境
科學知識很多都是通過實驗得以驗證的,因而實驗是初中科學教學中不可缺少的環節,為了最大限度地吸引學生的科學學習興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運用了較多的實驗教學環節,強化學生對教學內容的認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實驗向學生演示“魔術點燈”,將玻璃棒蘸幾滴濃硫酸,然后再粘少許高猛酸堿粉末,緊接著讓其接觸酒精燈芯,借助上述兩種元素產生化學反應,由此點燃酒精燈,這時教師設置問題,引導學生思考酒精燈為什么能點燃。上述問題情境的創設能夠促進學生的思維不斷擴展,積極思考教師設置的問題,增強他們的求知欲望,進一步推動學生的學習動力,從而達到極好的教學效果。
3.借助文學作品,創設問題情境
文學作品中的某些情節,或是名句對科學教學活動能夠起到引導作用。教師可以設置教學情境,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科學知識,加強學科認知。例如,教師在開展環境對生物影響因素教學時,可以用名句拓展教學活動,如“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這樣學生對教學內容有了比較全面的了解,從側面更深刻地理解環境對生物的影響。又如,在月相變化教學時,教師可以借助“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的詩句進行問題情境設置。通過上述問題情境的設置,學生能夠對科學知識有更全面的認知,加強了學生對科學知識的求知欲望,強化學生的文化修養,可謂一舉兩得。從整體角度分析,借助文學作品中的情境或是名句展開初中科學問題情境教學具有良好的教育意義,但是教師在應用過程中要從實際情況著手,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促使初中科學知識教學借助問題化情境能夠實現良好的教學效果,改善學生對科學學習的看法,提升他們的創新能力。
總體來說,問題化情境教學在初中科學知識教學中得到了良好應用,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成果,對于學生而言不僅能夠改善他們的學習態度,更能激發他們對知識的學習欲望,提升教學質量,改善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李振中.問題化教學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運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4(1).
[2]劉國軍.初中化學課堂中問題化教學的應用探討[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22).
[3]鄭葉飛.問題化教學在初中科學教學中的運用探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2(31).
[4]梁新姝.問題化教學在初中科學教學中的運用探析[J].才智,2016(9).
[5]樓灝.淺議問題化教學在初中科學教學中的運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