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喬迪
摘 要:近年來,我國建筑行業得到快速發展,建筑市場競爭極為激烈,很多企業都在對自身施工技術進行不斷優化,從而提高其市場競爭力。在地基基礎施工中,要求必須嚴格按照施工實際情況,規范施工工藝,提高施工技術水平,只有這樣才能全面提高工程建設的整體質量,才能推動工程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房屋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概況
中圖分類號:TU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7)06-0131-02
1 工程概況
某建筑工程地下1層,地上13層,為框架—剪力墻結構。主樓中為框架剪力墻,主樓左右、附樓為框架。±0.000與絕對標高值957.95m相等。49.9m為建筑高度,4.5m為地下室埋置深度。在結構設計中,C15為基礎墊層混凝土強度等級。C25為構造柱、填充墻水平系梁、圈梁混凝土強度等級。C45為墻、柱混凝土強度等級。梁筏式為主樓中、主樓左右的基礎形式,則梁式條基為附樓的基礎形式。該工程建筑物地基基礎設計等級為主樓乙級、附樓丙級。主樓地基為500厚級配砂石,天然地基用于裙樓。施工過程中,如存有地下水問題,可通過人工方式進行地下水位降低施工,要求向施工面下方500mm位置降低地下水。基坑開挖時,應保證邊坡具有良好穩定性,在基坑周圍不得堆放土方,與設計標高相比,機械挖土與其之間的距離必須控制在300mm左右,墊層施工前,要求做好清理工作,基底超挖問題不得出現。完成土方開挖工作后,需及時封閉基坑,避免暴露。
2 現代房屋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流程
不斷發展的科學技術使人們的生活也發生了極大的改變,且對生活中的各個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工程方面也是如此。地基基礎施工作為房屋建筑施工的重點內容,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為有效提升工程施工質量,必須規范施工流程。具體內容如下:
2.1 施工測量
根據規劃紅線、水準點及總平面布置圖等進行建筑物位置定位,在施工現場周圍,進行臨時水準點位置的設置,要求在4處以上。通過國家標準DS—2精密水準儀等工具將臨時水準點標準引測出來,以此為水準測量提供依據,根據工程建設需求,選取閉合水準線路引測,在基礎施工環節,要求3次復核臨時水準點標高,如出現誤差需立即進行處理。
2.2 清槽
相比設計基底標高,完成開挖工作的基坑標高高出30cm,此時必須再次開挖基坑,一般選取人工挖土的方式進行施工。開挖施工中,基底標高必須通過跟蹤測量的方式加以控制,相隔2到3m2進行一個標樁設置。展開工作面后,需根據標樁具體要求,進行開挖、修整基底工作,避免不平整問題出現在基地土方表面。
2.3 級配砂石、混凝土墊層施工
選取500厚級配砂石地基用于主樓地基處理,選取天然地基用于裙樓施工,按照該工程施工現狀,土方與基坑之間的距離必須進行有效。為防止積水問題出現于基坑內,要求將排水溝合理設置到基坑周圍,30cm×30cm為水溝截面尺寸,5%以上為其坡度。
2.4 混凝土墊層施工
為對墊層標高進行有效控制,在混凝土墊層澆筑時,要求在2.5m以內控制“標樁”縱橫間距。C15素混凝土為墊層施工材料,選取插入式振動器進行墊層振搗、密實及平整施工,要求振搗、抹平作業同時進行。澆筑墊層后,需進行薄膜棉氈覆蓋,做好澆水養生施工。當每平方毫米強度符合1.2N時,既可進行基礎放線施工。
2.5 鋼筋施工
嚴格遵循鋼筋放樣圖加工鋼筋,在軸中位置設置底板鋼筋上部鋼筋接頭,跨中30%位置設置下部接頭,要求在相同截面內合理控制其接頭數量,通常在一半以下。通過電渣壓力焊進行住縱向鋼筋接頭連接,且做好強度檢驗。底板鋼筋施工中,70cm為其厚度,為保證板筋位置準確,選取直徑22mm三級鋼馬凳筋撐腳固定筏板鋼筋排距,且相隔1m進行一個設置,形狀為梅花型。
選取綁扎搭接的方式用于剪力墻水平筋、縱向鋼筋,選取20#鐵絲綁牢其2頭與中間位置,順序為縱向筋—水平筋。綁扎墻、板鋼筋時,必須穩固綁扎周圍2行鋼筋,可交錯綁扎中間位置,以八字扣作為綁扎點的扎絲扣形式。要求柱子鋼筋向底板內軸線準確插入,且做好固定工作,通過定位箍筋進行柱、板、梁交接位置點焊,根據45°設置四角柱筋。交錯設置柱箍筋封閉接頭,完成柱子鋼筋綁扎作業后,需合理進行保護層墊塊設置。因本工程具有較大基礎梁尺寸,為確保斷面尺寸正確,需將斜撐筋設置到梁內,選取直徑22mm三級鋼作為斜撐筋,每5m距離進行4根設置,30°為其角度。
2.6 模板施工
施工模板前,需將墻、暗柱邊線彈出,并將標高測量出來。選取多層膠合板(18mm)作為模板,木楞尺寸為45.5×85.5mm。多層板板面、裁口位置應做好防水處理,且將脫模劑均勻涂抹到板面。混凝土墻模豎楞間距需控制在300mm以下,暗柱模豎楞間距需控制在250mm以下,板底木楞間距需控制在150mm以下。通過2跟直徑為48mm的鋼管箍緊墻模橫楞、暗柱,剪力墻橫向間距控制在450mm以下,豎向間距控制在550mm以下。
要求將6道橫桿設置到外剪力墻,3000mm為其豎向間距。將5道橫桿設置到內剪力墻,2800mm為豎向間距。450mm為對拉螺栓的橫向間距。為避免錯臺、漏漿等問題出現在外剪力墻,要求不得將塑料管設置到上口板下方150mm位置的拉結栓上。支模前,應清理干凈模板板面,且進行脫模劑涂刷,避免污染鋼筋。完成墻、暗柱支模作業后,需將拉撐設置到模板底部、中上部位置,且連接鋼管滿堂腳手,確保結構截面尺寸、位置無誤。
為便于拆模,應刨平刨光預留洞口模板,龍骨以木方為主,且將多層板(18mm厚)包于外側。可直接選取多層板用于小截面尺寸洞口模板,且進行脫模劑涂刷。
拆除模板時,要求其強度必須與施工規定相符,如8m以下跨度的梁、板,其混凝土強度應控制在設計強度75%以上,如跨度在8m以上時,則要求其強度與設計強度100%相符。拆模順序為梁側—樓板,拆除樓板時,要求先將頂部扣件拆除,保證方木逐步向下運動,當模板和樓板不重疊時,保留養護支撐等,其他模板需放置到滿堂腳手架上。
2.7 混凝土施工
混凝土澆筑、振搗施工前,需將其表面雜物清理干凈,混凝土運輸過程中,應灑水進行管道濕潤,隨后選取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漿進行管道濕潤,也可將一層麻袋包裹到混凝土輸送管表面。澆筑混凝土時,應確保混凝土保護層厚度、鋼筋位置準確。選取插入式振搗器由筏板底部逐步向上振搗,20到30s為振搗時間范圍,防止漏振、超振問題出現,一般情況下,30到40cm為移動振動棒的間距范圍。要求在300到400mm之間控制分層振動厚度,振搗時需向下層混凝土插入10cm以下,為確保兩層混凝土能夠結合緊密,要求振搗施工必須做到插入快,拔出慢。振搗柱時,其順序為四角—中間,通過撬棒在梁上部鋼筋密集位置將鋼筋間距分開,插入振動器,當澆筑混凝土到鋼筋此位置時,需把鋼筋綁扎恢復的原有部位。同時進行門窗洞口2側底部下料施工,需有效控制其高度,必須洞口模板位置發展變化,振搗時,需按照洞口下部—中間墻的順序進行施工。
混凝土澆筑施工過程中,應避免出現分層離析問題。從料斗、漏斗內卸除混凝土材料,在2.5m以內控制其自由傾瀉高度,分2次進行澆筑,先澆筑基礎筏板,后澆筑基礎梁,按照從東到西的順序進行施工,且將橡膠止水條設置到外墻施工縫位置。
3 結語
綜上所述,城市化進程的進一步加快,促使建筑業規模迅速擴大,且其形式、體型也愈加復雜,趨向于綜合性方向發展。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地基基礎施工作為一項重要的施工內容,其施工質量的優劣將直接影響到整個工程的質量。隨著人們對施工技術要求的提高,施工單位必須嚴格按照施工案例的實際情況,提高施工技術水平,規范施工工藝,做好質量控制工作,只有這樣才能全面提升建筑工程的質量,才能為建筑事業的健康、持續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馮克蘭.關于建筑施工中的鉆孔灌注樁技術的分析[J].華章,2012(27).
[2]楊舟海.現代房屋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技術[J].價值工程,2012(22).
[3]李彩英,劉霜菊.房屋建筑鋼筋混凝土預制樁施工技術[J].技術與市場,2011(07).
[4]彭第,潘殿琦,李海礁,張坤.地基處理新技術及發展趨勢[J].長春工程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03).
[5]余北蔥.淺析力在房屋建筑上的應用及對建筑的危害與預防[J].中國科技信息,2011(01).
[6]劉建設,張衛國.探討現代房屋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技術[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