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亮++屈海兵
摘 要: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以及科技的快速發展,就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提高了我國電力企業的發展水平。而隨著電力系統規模的不斷加大,就在一定程度上給電力調度系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不斷的將電力調度自動化系統中的可視化技術運用在電力企業中,對于有效的降低操作人員的壓力以及不斷的促進電力企業的快速穩定發展都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們就應不斷的將電力調度自動化系統中的可視化技術應用在電力企業的發展過程中。
關鍵詞:電力調度;自動化系統;可視化技術
中圖分類號:TM7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7)06-0147-01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于電能的需求量也在不斷的增加,進而就在一定程度上對電力調度系統的運行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可視化技術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有效的提供一種特殊的數據表示形式,進而不斷的為電力系統的運行提供更多精確的數據,這樣不僅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們獲取電能數據的方便性,而且還有效的提高了電力調度的效率。
1 可視化分析
通過對可視化分析技術的認識與了解,我們可更高效的將電力調度自動化系統中的可視化技術運用在電力企業中,進而不斷的提高電力系統的調度效率,以此來有效的促進電力企業的穩定發展。下面,就針對可視化分析展開具體的分析與討論。
(1)可視化技術的基本概述。可視化技術是一種基于計算機圖形學的一種新技術,期通過圖片的形式來代替枯燥的數據,進而為人們獲取數據提供更多的便利。而電力調度自動化系統中的可視化技術主要就是指:不斷的將電力系統中的運行狀況以及各種屬性,來不斷的以圖片的形式展現出來,進而不斷地提高操作人員的閱讀速率,以此來有效的促進操作人員能夠實時的了解和掌握電力調度自動化系統的運行狀況。(2)可視化技術的基本發展情況。隨著科技技術的不斷進步以及網絡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不斷的將信息技術運用在電力企業的發展過程中,已是當前電力行業發展的主流。而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于電能的需求量也在不斷的加大,進而就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電力系統中的數據資源。
2 電力調度自動化系統中可視化技術的應用
隨著電力企業的不斷快速發展以及科技技術的不斷進步,可視化技術在電力調度自動化系統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廣廣泛,進而就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提高了電力系統的運行效率,從而也就有效的促進了電力企業的長期穩定發展。下面,就針對電力調度自動化系統中可視化技術的應用展開具體的分析與討論。
2.1 二維可視化技術的應用
(1)單品圖法。單品圖法在二維可視化技術中的應用主要包括:第一,有效的找出單品圖法下的最大數據,并對最大數據所在的矩形區域進行顏色的填充,以此來有效的標注出最大數據所在的位置。第二,根據電力系統的實際運行情況,在相應的矩形區域內繪制一定的內切圓,進而用規定的顏色對其進行填充。第三,根據系統運行過程中的實際情況以及最大數據,來有效的確定扇形區域。第四,根據電力系統實際的運行情況,來選擇規定的顏色對扇形區域進行填充,進而就能有效的將相關的數據信息直觀的呈現出來。
(2)等值線法。單品圖法可直觀的將電力系統中的數據顯現出來,而等值線法就能有效的將不同類型的數據呈現出來。其中,運用相應的等值線法可有效的將電力系統中的線路負載率、節點電壓以及相關的變壓器負載率呈現出來,進而不斷的促進人們了解和掌握電力系統的運行狀況。
(3)動態潮流法。系統潮流是電力調度自動化系統在運行過程中經常遇到的情況。因此,我們就可將可視化技術不斷的應用在電力調度的自動化系統中,進而不斷的避免此種現象的發生。其中,系統潮流通常用潮流的數量和流動的速度來確定負荷的大小。
2.2 三維可視化技術的應用
(1)單棒圖。單棒圖可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表示出變壓器以及電容器的安全情況,這樣就能有效的促進操作人員對電力系統運行狀況的了解。其中,單棒圖主要是由一個對比棒和一個主棒組合而成,主棒主要是顯示當前的運行數據。(2)圖形三維旋轉。隨著科技技術的不斷進步與發展,電力圖也逐漸的由二維形式轉變成為了三維。
3 總結
隨著電力企業的不斷快速發展,電力系統的規模也在不斷的增加,而不斷的研究與分析電力調度自動化系統中的可視化技術,對于不斷的提高電力系統的運行性能以及有效的促進電力企業的發展都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們應首先認識與了解可視化技術的相關概述,以此來不斷的將可視化技術運用在電力調度的自動化系統中,進而不斷的提高電力系統的運行性能,從而有效的降低操作人員的工作壓力,以此來不斷的促進電力企業的長期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賈書濤,杜珂.關于電力調度自動化主站系統中可視化技術的應用探討[J].河南科技,2014,(10):105.
[2]王世峻,鐘鳴,金皓純等.基于電力調度自動化的可視化技術應用分析[J].機電信息,2013,(33):90-91.
[3]劉璐,任坤龍,聶文昭等.可視化技術在電力調度自動化主站系統中的應用[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5,(29):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