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砜
(湖南百舸疏浚股份有限公司 長沙市 410007)
龍圣洞水庫防滲墻施工中產生壩頂裂縫的原因分析和應對措施
徐砜
(湖南百舸疏浚股份有限公司 長沙市 410007)
混凝土防滲墻技術已廣泛應用于病險水庫土石壩的防滲加固中,但在工程施工中,由于壩體土本身質量、施工等原因,壩頂常出現縱向裂縫。在龍圣洞水庫防滲墻液壓抓斗成槽過程中,槽孔下出現了塌孔現象,與此同時,混凝土導軌出現了下沉并產生裂縫。水庫曾經垮過壩,原壩體填土質量較差,時值防滲墻施工中正是雨季,大壩土體含水量漸趨于飽和,進入槽段兩側的滲流水引起空隙水壓力上升是造成裂縫的主要原因;布置在壩頂的混凝土防滲墻在施工期容易產生縱向裂縫。在施工中應加大分期成槽間距,縮短槽段長度,縮短成槽后到混凝土澆筑間隔時間,增加護壁泥漿濃度,同時避免在雨季施工。
混凝土防滲墻技術 混凝土導軌 裂縫 處理措施
1.1 工程簡介
龍圣洞水庫位于清泉縣西北部浣溪鎮境內,地理位置坐標為東經121°51′52″,北緯33°46′05″,距浣溪鎮10.0 km,距清泉縣城30.0 km。
水庫壩址控制集雨面積23.1 km2,多年平均降雨量1 533.0 mm。正常庫容964.6萬m3,總庫容1 010.2萬m3,灌區設計灌溉面積為0.31萬hm2(4.72萬畝),保護下游耕地0.27萬hm2(4.1萬畝),保護人口1.5萬人,電站裝機2×200 kW,是一座以灌溉為主,結合防洪、發電、城鎮供水、養殖等綜合效益的中型水利工程。
樞紐工程由大壩、溢洪道、輸水建筑物、電站等組成。水庫正常蓄水位304.0 m,相應正常庫容984.6萬m3;設計洪水位304.84 m,相應庫容1 027.0萬m3;校核洪水位305.10 m,相應庫容 1 040.2萬m3;死水位272.50 m,相應庫容31.0萬m3。
大壩為粘土心墻壩,壩頂高程為306.57 m,壩基高程264.3 m,最大壩高42.27 m,壩頂軸線長為463 m,壩頂寬為6 m,上游壩坡坡比為1∶1.8~1∶3.75,下游壩坡坡比1∶1.5~1∶2.75。
1.2 原壩體土質量狀況
(1)龍圣洞水庫大壩分三個階段建設而成,第二階段大壩填筑至30.85m后,在1975年10月庫內連續降特大暴雨,洪水漫頂后導致垮壩;垮壩復工后,新老壩結合面處理質量未達到設計要求,潰壩后的土體未能得到徹底清除。
(2)大壩填筑土90%的土料為灰巖風化溶蝕的殘積土,10%左右的土料為砂巖風化殘積的粘土夾碎石,大壩心墻主要由含礫的粘土、粉質粘土填筑而成,其粘粒含量的平均值為37.28,最大達42.5%,最小為30.1%;施工采用人工挖運、人工平倉、人工夯實等方式,壓實質量未能達到規范要求。
(3)壩體填土含水量過高,整個壩體抗剪強度偏低;1975年潰壩后的土體未能得到徹底清除,上游壩腳干砌石擋墻直接建于滑移土體上,大壩上、下游壩的抗滑穩定安全系數均不滿足規范要求。
混凝土防滲墻位于原大壩壩頂中間, 沿壩軸線布置,墻頂高程305.73 m,墻體厚度為0.6 m,墻底高度263.92 m,最大墻深約44.8 m,工程量15 050 m2,抗滲等級W6。防滲墻嵌入巖層深度為1.0m。混凝土防滲墻起訖樁號0+028~0+463,長435 m。
壩基帷幕灌漿孔位于防滲墻體正下方, 在澆筑防滲墻混凝土時預埋¢130焊管作為灌漿管道。大壩單排帷幕灌漿范圍為0+000-0+463,雙排帷幕灌漿范圍為0+283-0+322段。孔距2 m,排拒1.5 m,分3序孔施工。 灌漿底界深入強風化層或相對不透水層地基,防滲標準為q<10 Lu。
按照設計要求,施工順序為先澆筑混凝土連續防滲墻,再利用預埋灌漿管進行壩基帷幕灌漿。
本工程導向墻采用直型導墻形式, 導向墻凈寬為0.80m,深度為1.2 m,直樣形混凝土導墻寬度1 m,導墻頂部高出施工平臺面0.01 m,以免積水流入槽內。防滲墻施工總長度為435m,設計成槽段長度為一期6.4 m、二期5.6 m。 槽段施工分一期、二期成槽施工,導墻及槽孔布置形式見圖1。

圖1 導墻及槽孔布置形式
(1) 槽孔塌孔。 本工程防滲墻成槽采用液壓抓斗開挖土體, 進入基巖面后, 換用沖擊鉆鉆入基巖1.0 m,施工方在采用液壓抓斗開挖38#槽孔的施工過程中槽孔內出現了塌孔現象。 本工程防滲墻設計槽段長度為6 m,在土體槽孔建造時Ⅰ序孔采用“三抓法”,即先抓左右側2.8 m,再抓中間0.8 m(液壓抓斗寬度為2.8 m),再調用沖擊鉆入基巖1 m;Ⅱ序孔采用“兩抓法”,38#槽孔屬于Ⅱ序孔施工,第一抓已挖至基巖面,開挖深度40 m,第二抓開挖至20 m左右深度的時候出現了塌孔現象(據液壓抓斗操作工事后陳述,第二抓15 m深度以上進尺相對其它槽孔而言容易很多,其它槽孔抓斗進尺約30 cm,而38#槽孔第二抓進尺約60 cm,15 m以下進尺恢復正常進尺標準),發生塌孔現象后,操作工在駕駛室內感覺機身有往前傾斜感覺,立即停止了抓孔進尺,將液壓抓斗機械移到了安全位置。
(2) 混凝土導軌下沉及壩頂產生裂縫。 在發現槽孔塌孔的相同時段,38#槽孔下游側混凝土導軌瞬間發生了沉降, 混凝土導軌靠大壩下游側作業平臺出現了泥漿涌出地面的現象, 施工平臺局部有下沉跡象,(下沉幅度50 cm左右),混凝土導軌在0+208和0+286樁號段分別出現了拉裂現象,混凝土導軌沉降變形后,與已澆筑的混凝土防滲墻產生了(3~5)cm不等的裂縫,裂縫深度通過測繩吊鋼筋預測達25 m, 通過現場施工人員檢查變形及沉降混凝土導軌長度達120 m,具體為大壩0+208~0+328樁號段。(注:在塌孔及混凝土導軌沉降過程中及發生后一段時間,槽孔始終沒有發生漏漿現象)
此險情發生后, 一方面督促施工單位采取工程措施防止裂縫進一步擴張(譬如對塌孔槽孔回填干土,抽排導向槽內的積水,清除壩坡荷載等),另一方面向上級及時作了匯報,組織相關水利專家及設計、監理單位對此現象進行研究、分析,制定處理措施。
(1) 原壩體土本身質量問題。 老壩體填筑質量較差,密實度不夠,土體空隙發育,含水量偏高,抗剪強度不均勻。通過對《龍圣洞水庫除險加固工程技施設計報告》的閱讀及研究發現:大壩填筑土90%的土料為灰巖風化溶蝕的殘積土,10%左右的土料為砂巖風化殘積的粘土夾碎石, 大壩心墻主要由含礫的粘土、粉質粘土填筑而成;施工采用人工挖運、人工平倉、 人工夯實等方式, 壓實質量未能達到規范要求;而且大壩在1975年垮過壩,潰壩后的土體未能得到徹底清除,造成原壩體新、老結合面處理未能達到規范要求。 由于壩體碾壓質量較差,密實度不佳,造成土體空隙發育,從而在造孔施工中,出現了劈裂現象,此次產生塌孔及裂縫的樁號段正是原來垮壩的部位。
(2) 壩頂施工外荷載的影響。 由于近期雨水比較豐沛,況且液壓抓斗機械自身重量較重(80t),壩頂受上覆壓力的影響,加上施工機械的外荷載,特別是機械長時間的振動,影響了槽段的穩定。
(3) 空隙水壓力上升的影響。 現假設在該土體單元附近開展了防滲墻成槽施工,槽內充滿了護壁泥漿,此時水源源不斷滲入到土體單元ó中,空隙水壓力升高了⊿u,圖2中的圓2向左移動至圓3位置,并與有效強度包線相切,這時土體就發生剪切破壞。沿槽段軸線方向的土體發生剪切破壞,就會出現縱向裂縫。 裂縫出現后,槽內水加速向土體滲流,引起土體的空隙水壓力加速上升, 從而引發沿壩軸線方向的劈裂現象。 對于防滲墻布置在壩頂位置的情況,由于防滲墻軸線靠近最小主應力面,因此更容易發生劈裂現象。

圖2 防滲墻成槽施工過程中引起的土體應力變化圖
(4) 壩頂施工平臺堆載的影響。 施工方在壩頂防滲墻成槽施工中, 將液壓抓斗開挖出來的泥漿就地堆放在施工平臺下游側壩坡上,增加了壩頂荷載,是導致壩體沿下游方向滑動的因素之一。
(5) 壩體土質含水量的變化。 由于施工時段雨水比較豐沛,致使壩體上部土體呈飽和狀態,從而導致壩體浸潤線抬高,槽壁下游側粘土內摩擦角減小,下滑力增加,加上壩頂施工外荷載的影響,繼而誘發了槽孔外壁粘土體由外而內產生了弧狀傾覆, 最終導致砼導軌發生沉降及裂隙。
由上所述,由于原壩體土質松軟,施工外荷載的影響,土質含水量的變化及空隙水壓力的上升,加上堆放在壩頂的棄土的下滑牽引力, 致使在防滲墻成槽施工中沿壩軸線方向產生了一條連續的裂縫。
5.1 預防措施
(1) 清除壩體堆放棄土。 責成施工方立即清除堆放在壩頂的棄土,并對下游一級壩坡削坡減載,保證卸載后的坡比不陡于1∶1.75。恢復防滲墻施工后,成槽開挖出來的泥漿當天必須清除外運。
(2) 加大槽段間隔,縮短槽段長度。下一步的成槽施工中,將槽段分Ⅰ、Ⅱ期施工改為分Ⅰ、Ⅱ、Ⅲ期施工,并將原槽段長度6 m改為3 m;以期減少對壩體的縱向擾動,延長滲流水的滲徑,這樣不容易產生貫穿裂縫。
(3) 采用合適的泥漿護壁。 泥漿中的土顆粒進入土體中的空隙后,對空隙起封閉作用,減緩了空隙水壓力的上升速度,有利于減少裂縫的產生;因此在施工中應嚴格控制泥漿比重、粘度、靜切力、泥餅厚度等參數,適當摻加增強漿液粘滯度的外加劑。泥漿濃度也不宜太大,否則作用在槽壁的土壓力會增大,對壩坡穩定不利。
(4) 縮短成槽到混凝土澆筑的時間。 槽孔內的水是慢慢滲入土體的,時間越長,滲入的水量越多,空隙水壓力上升幅度也愈大,容易產生裂縫,因此施工中應盡量縮短從成槽到混凝土澆筑的時間。
5.2 處理措施
(1) 澆灌粘土水泥漿。 對壩體裂縫進行跟蹤變形監測,每日兩次,倘若裂縫趨于穩定沒有擴展,等汛期過后,先進行下游壩坡透水料的培厚,待培厚成型,大壩的抗滑穩定系數滿足設計要求后,再對裂縫進行套管灌粘土水泥漿,控制灌漿壓力<5 N/cm2。假如在下游壩坡沒有培厚, 大壩抗滑穩定系數不滿足設計要求的前提下進行裂縫灌漿處理, 漿液對壩體槽壁土體的側向壓力可能造成裂縫的進一步擴張,一旦出現這種險情,處理起來將更加棘手和復雜。
(2)在裂縫兩端設減壓井。在已經形成的裂縫兩末端設置減壓井, 已降低作用在壩體的承壓水頭及滲透壓力,約束裂縫的進一步發展。
2017-02-16)
徐砜(1982-),男,大學本科,從事水利水電工程施工與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