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江( 中國石油集團長城鉆探工程有限公司測井公司, 遼寧 盤錦 124010)
油井高溫長效測試技術的應用
曹江( 中國石油集團長城鉆探工程有限公司測井公司, 遼寧 盤錦 124010)
高溫長效測試技術解決了稠油、超稠油油井生產過程井底溫度、壓力錄取的難題,并能夠通過試井分析得到油藏參數,全面認識稠油、超稠油開發特征,指導地質工藝措施實施,滿足了超稠油開發動態監測需要。
稠油;油藏;動態監測
油井在注汽轉抽后,其油藏溫度場是一個變溫場,初期最高溫度超過150℃,常規電子壓力計無法滿足要求。為此,針對超稠油開發動態監測需求,高溫長效測試技術在高溫長時間絕熱技術、高溫長時間數據采集存儲技術、高溫高精度傳感器技術等方面取得了技術突破,獲國家實用新型專利。為了充分利用測試資料,配套開發了解釋軟件。軟件建立了考慮變溫度、變流量實際生產情況的試井理論模型,從試井分析角度研究油藏參數變化,實現了對測試資料的合理解釋。
高溫長效測試儀為存儲式測試儀器,采用真空金屬隔熱技術解決儀器耐溫問題。
①溫度、壓力測量原理。采用鉑電阻作為溫度敏感元件,壓力傳感器采用硅藍寶石傳感器測量。②數據采集原理。儀器數據采集與存儲通過單片機系統實現,單片機CPU按照上位機預先輸入的指令參數定時采集溫度、壓力傳感器信號,經A/ D轉換后存入存儲器中;測試結束,通過地面主機回放儀器單片機存儲的測試數據。③測試工藝。在油井下采油管柱作業時,將預先設置好工作參數的測試儀器置于保護托筒內,接在采油管柱底部,隨泵下入井內,一個采油生產周期結束隨管柱起初出儀器,回放數據。
3.1 主要技術指標
儀器尺寸:Φ68×2050mm
溫度測量范圍:0~350℃,精度:±1℃
壓力測量范圍:0~30MPa,精度:0.1%F·S
3.2 技術特點
高溫長效測試技術實現了稠油井吞吐后采油生產階段的連續監測,具有以下特點:①穩定性好;②壓力隨動性好,壓力計在溫度順變后的短時間內,能夠準確記錄數據;③測試時間長,最長能夠滿足4~6個月的測試需要;④采樣設置靈活,可滿足流溫流壓、壓力恢復等各種測試方式的需要。
依據高溫長效測試技術所測得的溫度壓力資料,結合油井生產數據,可以優化油井工作制度、進行井間干擾評價、儲層評價以及指導高周期井間歇吞吐。高溫長效測試資料在確定合理生產周期、確定合理燜井時間等方面具有決定性的指導意義。
4.1 基本數據
測試井段:738.0~774.0m
測試層位:興IV
射開厚度/層數:29.9m/2層
井筒半徑:0.0889m
原油密度:0.9974g/cm3
原油體積系數:1.0
地溫:45℃
孔隙度Φ:31%
綜合壓縮系數Ct:150×10-51MPa
氣測滲透率 :1195×10-3μm2
原油粘度:7.448×104MPa·s(50℃)
4.2 生產及測試簡況
以遼河油田一口生產井為例,目的層為興VI超稠油油層,采用蒸汽吞吐越泵加熱工藝開采。該井2015年5月7日投產,2015年10月12日完成2輪次吞吐生產,累計注汽2766t,累計采油2028.7t,累計采水1675.2m3,累計采注比1.34;第3輪次吞吐生產中注汽量為1991t,于2015年11月5日放噴,放噴生產1個月,產油117t,產水208m3,12月6日洗井作業后下泵生產同時下入高溫長效測試儀監測,周期生產時間約75d,累計采油1449.3t,累計采水1337.3m3,累計采注比1.39。
高溫長效測試儀懸掛于泵下,本次測試抽油泵下入深度757.97m,儀器下入深度770.54m,測試時間為2015年12月7日至2016年2月22,監測了油井生產全周期,監測時間約1850hr,取得了有效的流溫流壓數據。流溫流壓數據曲線見圖1、圖2。

圖1 曙1-36B-845井流溫測試曲線圖

圖2 曙1-36B-845井流壓測試曲線圖5小結
現場應用表明,高溫長效測試技術具有穩定性好、靈敏度高、測試時間長、測試工藝簡單不影響生產等特點,解決了稠油、超稠油井生產過程中的井底流溫、流壓長時間連續監測難題,為了解油井生產過程中流溫、流壓變化特征進行生產預測、確定間歇吞吐井合理停關時間、評價油井注汽效果、井間干擾、預測汽竄及程度評價等方面提供了重要依據。該技術對于稠油、超稠油生產井動態監測是一項非常有效的手段。
[1]馬建國.油氣井地層測試[M].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2006.
[2]王文良.石油計量及檢測技術概論[M].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2009.
[3]劉寶和.油田動態監測技術進展[M].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2001.
曹江(1977- ),男,主要從事于儀器儀表,及相關石油儀器的檢測與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