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祥清
(廣西浦北縣人民醫院,廣西 欽州 535399)
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的護理干預及施行價值評定
張祥清
(廣西浦北縣人民醫院,廣西 欽州 535399)
目的 探討對高膽紅素血癥新生兒采用全程護理方案開展臨床護理的價值所在。方法 選取2014年06月~2016年03月我院收治的高膽紅素血癥新生兒66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一般常規護理方案;對照組基礎上,觀察組:全程護理干預方案;對比黃疸指數、新生兒體重量、胎糞初排時間以及胎糞轉黃時間等。結果 在黃疸指數方面,觀察組高膽紅素血癥患兒低于對照組患兒,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新生兒體重量方面,觀察組高膽紅素血癥患兒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胎糞初排時間以及胎糞轉黃時間方面,觀察組高膽紅素血癥患兒少于對照組患兒,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于高膽紅素血癥患兒的疾病發展程度等加以觀察,臨床在實施護理干預的過程中有效應用全程護理干預方案,最終可以將患兒的胎糞初排時間以及胎糞轉黃時間顯著縮短,對于高膽紅素血癥患兒生存質量的提高表現出顯著價值。
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護理干預;施行價值
于新生兒時期,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屬于較為普遍的一種疾病,此種疾病出現的原因尤為復雜,嚴重會導致新生兒表現出智力低下以及表現出運動障礙的情況,如果未經認真觀察以及有效治療,會導致新生兒出現核黃疸的情況,從而使得新生兒生命安全因此受到嚴重威脅[1]。為了保證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的出現不會對新生兒的生存質量產生嚴重影響,本次研究主要將我院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患者作為主要對象,臨床展開不同護理方案的應用比較分析,具體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06月~2016年03月我院收治的高膽紅素血癥新生兒66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兩組,各33例;所有新生兒Apgar評分的最終結果不小于8分,所有患兒均選擇母乳喂養的方法,未呈現出妊娠合并癥以及相關并發癥的情況。對照組男20例,女13例;胎齡36~39周,平均(38.76±0.15)周;其中分娩方式為剖宮產患兒10例,順產的患兒23例;出生體重2479 kg~3822 kg,平均(3156.17±235.25)kg;觀察組男22例,女11例;胎齡36~40周,平均(38.79±0.19)周;其中分娩方式為剖宮產患兒11例,順產的患兒22例;出生體重2463 kg~3839 kg,平均(3142.59±262.79)kg;兩組患兒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高膽紅素血癥患兒在住院期間護理過程中,主要選擇一般常規護理方案展開,首先對于患兒的原發病類型進行了解,之后展開針對性治療干預。此次對產婦合理展開健康教育干預,對于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疾病的有關知識以及臨床治療方案的設計對產婦加以講解,每天對新生兒的黃疸指數以及體重量進行準確測量,對患兒體溫進行測量的總次數為6次,對患兒實施沐浴撫觸的次數為1次[2]。
觀察組高膽紅素血癥患兒在上述一般常規護理基礎上,展開全程護理干預:新生兒在分娩之后的8 h,未見胎便排出,在患兒家屬全部知情同意的條件下,對患兒實施排便誘導,主要選擇開塞露稀釋液(5 mL~6 mL)進行干預[3];在新生兒分娩之后的6 h~6天之后,合理對新生兒展開撫觸干預,在實施撫觸的過程中,重點對患兒的腹部實施撫觸,撫觸的頻率為2次/d,撫觸的時間為10 min~15 min/次[4],對兩組患兒均完成護理干預后,于臨床對比黃疸指數、新生兒體重量、胎糞初排時間以及胎糞轉黃時間等。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患兒表現出膽紅素代謝異常的情況后,會表現出皮膚黃
2.1 黃疸指數對比
在黃疸指數方面,觀察組高膽紅素血癥患兒低于對照組患兒,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黃疸指數對比()

表1 兩組患兒黃疸指數對比()
注:同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n 第1天 第3天 第5天觀察組 33 9.29±1.16 10.09±0.49* 12.26±1.19*對照組 33 9.05±2.39 11.77±1.29 14.77±1.35
2.2 體重量對比
在新生兒體重量方面,觀察組高膽紅素血癥患兒高于對照組患兒,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胎糞初排時間以及胎糞轉黃時間方面,觀察組高膽紅素血癥患兒少于對照組患兒,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體重量、胎糞初排時間以及胎糞轉黃時間對比()

表2 兩組體重量、胎糞初排時間以及胎糞轉黃時間對比()
注:同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n 體重量(g) 胎糞初排時間(h) 胎糞轉黃時間(d)出生時 出生7天觀察組 33 3142.59±262.79 3275.99±133.62* 6.55±4.51* 37.19±6.62*對照組 33 3156.17±235.25 2988.36±151.39 9.23±4.37 41.29±5.82
疸癥狀、鞏膜黃疸以及黏膜黃疸等系列癥狀,從而使得新生兒的健康發育受到了較大程度的影響。此外在新生兒胎糞中存在諸多的膽紅素,通常在分娩之后的10 h~12 h,開始排出胎糞,在分娩之后的3~4天,便會成功排出黃便。但是胎糞如果在新生兒腸道內部長時間積聚,會使得患兒腸道內部的血膽紅素表現出再次吸收入血的情況,進而導致膽紅素腸肝循環負荷呈現出一定程度的嚴重,進而表現出膽紅素重復吸收的情況,導致表現出新生兒黃疸的情況[5]。
對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疾病形成的原因進行分析發現,母乳喂養屬于關鍵原因,新生兒如果表現出母乳攝入不足的情況,最終較易表現出腸內容物長時間滯留的情況,進而使得患兒表現出血膽紅素水平升高的情況。
通過選擇全程護理干預方案展開護理,對于母乳喂養的相關注意事項以及此種喂養方式的優點,護理人員可以認真對患者進行講解,可以將產婦母乳喂養信心顯著提高。此外可以認真對患兒實施排便監測以及膽紅素監測,進而發現顯著的護理效果,將患兒的黃疸指數進行有效改善。
綜上所述,對于高膽紅素血癥患兒,對疾病進展以及疾病癥狀等加以觀察,合理選擇全程護理的方法有效展開護理,可以成功將黃疸指數降低,將胎兒的胎糞初排時間以及胎糞轉黃時間顯著縮短,值得高膽紅素血癥護理過程中,將全程護理方法廣泛普及。
[1] 葉永青,梁 妮,黃云麗,等.外周動靜脈同步換血治療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的監測與護理[J].廣東醫學,2011,32(1):131-133.
[2] 陳麗萍,譚小華,張費通,等.茵梔黃口服液治療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的護理[J].實用醫學雜志,2011,27(14):2663-2665.
[3] 詹海霞,馮 愛,金紅梅,等.動靜脈自動同步換血治療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的護理及優勢[J].東南國防醫藥,2015,9(6):607-609,621.
[4] 黃素蘭,何少玲,張春麗,等.撫觸在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患兒護理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08(16):43-44.
[5] 聶勛梅,李原莉.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的相關因素分析及護理對策探討[J].海南醫學院學報,2013,19(2):278-281.
本文編輯:劉欣悅
R473.72
B
ISSN.2096-2479.2017.05.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