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樺
(山東省聊城市第四人民醫(yī)院,山東 聊城 252000)
心理護理干預對精神分裂癥患者抑郁癥狀的影響分析
周 樺
(山東省聊城市第四人民醫(yī)院,山東 聊城 252000)
目的 研究心理護理干預對精神分裂癥患者抑郁癥狀的影響。方法 選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本院精神科收治的精神分裂癥患者88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平均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給予對照組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給予心理護理干預,比較兩組患者的抑郁癥狀評分和護理滿意度。結(jié)果 觀察組上述指標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 采取心理護理干預可有效的優(yōu)化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抑郁癥狀,提高護理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和使用。
心理護理干預;精神分裂癥;抑郁癥狀;影響
由于社會壓力的增漸增大,使我國精神分裂的人群逐漸增多,主要發(fā)病人群為青壯年。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認知能力降低、思維障礙、情感冷漠等,而且此病復發(fā)率較高[1]。因此,臨床治療時需配合心理護理干預,提高治療效果。通過本文數(shù)據(jù)研究得出,應用心理護理干預可有效降低精神分裂患者的抑郁癥狀,現(xiàn)將結(jié)果匯報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本院精神科收治的精神分裂癥患者88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平均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對照組男28例、女16例,年齡19~69歲,平均年齡(44±8.9)歲,HAMD評分8~13分,平均評分(10.5+1.75)分;觀察組男29例、女15例,年齡19~70歲,平均年齡(44.5±9.2)歲,HAMD評分9~14分,平均評分(11.5+2.15)分。對比兩組患者年齡、HAMD評分等基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進行精神分裂藥物治療,在臨床治療的同時,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guī)護理,其包括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指導,組織患者參與健康教育講座等。觀察組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干預,現(xiàn)方法如下。
階段式教育:由于不同的患者疾病呈現(xiàn)出不同情況,在護理時應針對患者的實際情況給予相應的健康教育,教育共計12周,在第1周、第2周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向其介紹病房環(huán)境與注意事項及用藥方法,全面評估患者的病情,制定相應的護理計劃。在3~6周時,向患者介紹病情,講述精神分裂伴有的抑郁狀況的發(fā)生、發(fā)展以及治療方法,讓患者全面的認識此病,幫助患者樹立治療信心。在6~8周時,對患者講解病情好轉(zhuǎn)的規(guī)律,給予信心支持,根據(jù)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心理需求、接受能力給予相應的心理護理,指導患者宣泄不良情緒的方法,充分地調(diào)動患者積極性,讓其能主動參與治療、參與社交娛樂活動,培養(yǎng)患者的興趣愛好,比如打球、下棋等。對患者家屬的健康教育指導:患者明顯好轉(zhuǎn)時,對患者的家屬進行健康教育指導,讓其幫助患者進行后期的恢復,讓患者感受到親人的關(guān)愛,使其盡快得到恢復,并強調(diào)患者需進行定期復診[2]。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的抑郁癥狀(HAMD)評分和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較滿意、不滿意)進行觀察分析,并進行評價。HAMD評分根據(jù)抑郁量表行評分,HAMD≥8;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度+較滿意度。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數(shù)(%)表示,采用x2表示。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2 1HAMD評分對比情況
治療護理后,觀察組HAMD評分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HAMD評分對比情況()

表1 HAMD評分對比情況()
組別 n 干預2周 干預6周 干預8周觀察組 4 4 2 0 . 6 ± 1 . 7 1 5 . 3 ± 2 . 8 9 . 3 ± 2 . 7對照組 4 4 2 3 . 1 ± 1 . 8 1 9 . 4 ± 3 . 1 1 7 . 3 ± 2 . 8 t 6 . 6 9 8 6 . 5 1 0 1 3 . 6 4 3 P<0 . 0 5 <0 . 0 5 <0 . 0 5
2.2 護理滿意度對比情況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95.4%相較于對照組79.5%有顯著的差異,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護理滿意度對比情況 [n(%)]
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使現(xiàn)代人生活與工作壓力俱增,導致精神分裂的患病幾率快速上升,而患有此病的患者還會出現(xiàn)抑郁癥狀。抑郁癥狀還會直接影響患者的認知功能、思維功能、社會功能和生活質(zhì)量等,這對于患者精神恢復是非常不利的[3]。在臨床治療中,通常選用的是抗抑郁藥物和抗精神分裂藥物療,取得了理想的臨床治療效果,但由于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提高了藥物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進而降低了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更加容易使患者的病情加重[4]。
抗精神分裂藥物的不良反應、病癥的過程、治療信心是精神分裂后期出現(xiàn)抑郁情緒的常見原因,對患者進行有效的心理護理干預可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緒。心理護理干預通過對患者進行入院宣教、診斷護理、心理護理、家屬指導等,進一步降低患者的抑郁癥狀。通過本文對比發(fā)現(xiàn),觀察組HAMD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其護理滿意度觀察組95.4%明顯高于對照組79.3%。通過數(shù)據(jù)可知,應用心理護理干預,極大的優(yōu)化精神分裂患者的抑郁癥狀,為患者提供優(yōu)質(zhì)的護理服務,提高護理滿意度,對患者的恢復奠定了良好的基礎(chǔ)。
綜上所述,在臨床治療精神分裂癥患者抑郁癥狀時,應用心理護理干預,對患者的抑郁癥狀有明顯的改善,同時還會提高護理滿意度。因此,值得在臨床推廣選用。
[1] 金鳳仙,趙建利.心理護理干預對改善精神分裂癥患者抑郁癥狀的效果觀察[J].廣東醫(yī)學,2013,34(20):3217-3219.
[2] 蔣 紅.心理護理干預對精神分裂癥患者抑郁癥狀的影響[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5,36(3):422-423.
[3] 于 莉,孫錫絹.心理護理對改善精神分裂癥患者抑郁癥狀的效果觀察[J].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5,2(14):2821+2824.
[4] 郅鳳蓮.心理護理干預對精神分裂癥患者抑郁狀態(tài)的影響分析[J].中國衛(wèi)生產(chǎn)業(yè),2013,2(5):28-29.
本文編輯:劉欣悅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depression symptoms of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were analyzed
ZHOU Hua
(Liaocheng city in shandong province in the fourth people's hospital,Shandong Liaocheng 252000,China)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depressive symptoms in schizophrenic patients.Methods From January 2015 to January 2016 as the study period,88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were selected as the subjects in this study.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Nursing,the observation group to give psychological care intervention,compared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depressive symptoms score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Results The above index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which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effectively optimize the depressive symptoms of schizophrenia patients,improve nursing satisfaction,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and use.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Schizophrenia;Depressive symptoms;Impact
R473.74
B
ISSN.2096-2479.2017.05.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