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瑋,管振萍
(青島市市北區水清溝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山東 青島 266000)
社區護理干預在冠心病護理中的實施效果探討
張 瑋,管振萍
(青島市市北區水清溝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山東 青島 266000)
目的 研究社區護理干預在冠心病護理中的實施效果。方法 選取2013年3月~2015年11月本社區冠心病患者78例為本研究對象,分為兩組,常規護理為對照組患者護理方式,社區護理干預為觀察組患者護理方式,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護理效果。結果 觀察組滿意度為94.87%,要比對照組患者的76.92%高。結論 社區護理干預在冠心病護理中的實施效果顯著,值得廣泛推廣。
社區護理干預;冠心病;實施效果
冠心病在臨床上具有較高的發病率,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了嚴重影響,因此尋找一種科學有效的方式對其進行護理是十分必要的[1]。研究顯示,社區護理干預在冠心病護理中的實施效果顯著。本研究對此也進行了研究,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3月~2015年11月本社區冠心病患者78例為本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39例,其中,觀察組男28例,女11例,平均年齡(63.21±4.26)歲。對照組男29例,女10例,平均年齡(63.05±3.12)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護理方法
常規護理為對照組患者護理方式,主要是對冠心病患者進行定時巡視,采用口頭叮囑的形式向其講解相關事宜,并且給予其生活上相應的照料。觀察組患者進行社區護理干預,具體如下。
1.2.1 健康宣教:首先可以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了解冠心病患者的健康知識掌握程度,然后再將其組織起來,采用定期集中授課、現場答疑、發放健康知識小手冊、觀看冠心病科普錄像、進行電話及家訪、提供電話醫療咨詢等方式來幫助患者加深對疾病的認識,將其自我保護意識提高,并且將相關危險因素降低,對其健康進行有效促進,將其生活質量提高。
1.2.2 飲食護理:因為冠心病本身的原因,對患者的飲食進行科學合理的控制是十分必要的。幫助患者構建合理的飲食結構,并且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屬于社區護理中的重要內容。護理人員要囑咐患者注意日常飲食的清淡,如果患者的血脂偏高,則要囑咐其少食蛋黃以及動物內臟等膽固醇較高的食物,還要對其高熱量與高脂肪食物的攝入進行有效控制。如果患者的病情較為嚴重,伴有尿少、水腫等癥狀,則要對鹽的攝入量進行嚴格控制。鼓勵患者多吃干豆以及粗糧等含有粗纖維的食物。
1.2.3 心理護理:冠心病屬于慢性疾病的一種,患者需要在較長一段時間內接受治療,很容易產生焦慮不安、心神不定等現象,隨著病情的加重,這些負性情緒也會進一步加重。因此護理人員要積極主動的與患者進行交流與溝通,對患者表示充分的理解,對其訴說進行認真傾聽,最大程度上滿足患者分的合理需求。建立起良好的護患關心,獲取患者信任,幫助其樹立治療信心。
1.2.4 用藥指導:向患者講解用藥的必要性、安全性與有效性,叮囑患者一定要嚴格遵照醫囑用藥,不可以隨意增減藥物劑量或者停止用藥。在用藥過程中指導患者進行自我監測,以此來對疾病進行有效控制。
1.2.5 急救處理:指導患者及其家屬相關急救方法,在進行巡回服務的過程中,要將不同患者病情的動態變化情況作為依據,對治療與護理計劃進行及時調整,并且要求患者進行自我記錄。
1.3 觀察指標
針對急救處理、用藥指導、心理護理、飲食護理以及健康教育這五項對患者進行滿意度調查,分為非常滿意、滿意與不滿意三個選項。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表示,計數資料以(%)表示,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的滿意度為94.87%,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6.9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滿意度對比 [n(%)]
臨床上,冠心病屬于一種發作頻率較高的疾病,老年人為其主要發病群體,該疾病會在很大幅度上將患者的生活質量降低,嚴重的情況下還會威脅患者生命安全,也叫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心臟病[2]。該疾病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對其進行科學合理的護理是十分必要的。社區護理干預是一種能夠適應醫學模式改變的護理模式,能夠幫助患者在自由的家庭環境中接受治療、護理以及規范化的保健指導。這種護理模式不僅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患者,而且能夠將家庭經濟與精神負擔減輕,有利于良好護患關系的建立。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滿意度為94.87%,要比對照組患者的76.92%高。由此可知,社區護理干預在冠心病護理中的實施效果顯著,能夠提高患者滿意度,具有良好的推廣價值。
[1] 沈丹紅.冠心病護理中對于社區護理干預的運用探討[J].醫學信息,2016,29(18):373-373.
[2] 周 杰.社區護理干預在冠心病患者血脂調節中的作用[J].中國保健營養,2016,26(13):280-281.
本文編輯:劉欣悅
R473.2
B
ISSN.2096-2479.2017.05.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