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莉
(河北北方學院附屬第三醫院,河北 張家口 075000)
阿托伐他汀用于老年冠心病患者伴陣發性房顫患者治療中的效果
李可莉
(河北北方學院附屬第三醫院,河北 張家口 075000)
目的 分析阿托伐他汀用于老年冠心病患者伴陣發性房顫患者治療中的效果。方法 選擇我院2013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伴陣發性房顫患者150例作為本研究對象,按照隨機的方式,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對照組患者施以常規治療,觀察組在此前提下加入阿托伐他汀治療,對比兩組患者治療不同時間段轉復率、心率與血壓變化情況。結果 經過治療后,觀察組患者不同時間段轉復率明顯高于對照組,且血壓顯著降低,數據間存在明顯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和對照組心率變化不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阿托伐他汀用于老年冠心病患者伴陣發性房顫患者治療中,其效果突出,可在臨床推廣使用。
阿托伐他汀;冠心病;陣發性房顫;療效
冠心病常發于中老年群,隨著我國開始步入老齡化社會,該疾病的發病幾率越來越高,如果患者病情沒有得到良好的控制,很有可能出現陣發性房顫等嚴重并發癥狀,進而誘發腦卒中[1],直接影響到患者生活質量,基于此,本文重點探究分析阿托伐他汀用于老年冠心病患者伴陣發性房顫患者治療中的臨床效果,現將結果整理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對象為我院2013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伴陣發性房顫150例患者,按照隨機的方式,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觀察組75例患者中,男39例,女36例,年齡55~75歲,平均年齡(62.6±4.5)歲,房顫持續時間2~23 h,平均時間(11.8±2.4)h,左室射血分數(63.9±3.8)%;對照組75例患者中,男38例,女37例,年齡57~77歲,平均年齡(63.3±5.3)歲,房顫持續時間3~24 h,平均時間(12.1±2.8)h,左室射血分數(64.3±1.9)%。對比兩組患者研究資料,不存在明顯差異,可將其進行比對(P>0.05)。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在治療時均創建靜脈通道,并動態監測患者血壓變化與心電圖變化。對照組患者實行常規治療:使用胺碘酮藥物,采取微泵靜脈注射的方式,按照5 mg/min的注射速度,持續1 h。對于陣發性房顫沒有轉復的患者,將注射速度降低至1 mg/min,持續注射24小時,藥物注射總劑量為1200 mg。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聯合阿托伐他汀:口服阿托伐他汀,一天10 mg,一天一次[2]。
1.3 觀察指標
觀察患者治療不同時間段轉復率:觀察患者治療3小時、12小時、24小時的轉復率。觀察患者治療后心率與血壓變化情況。
2.1 兩組患者不同時間段轉復率對比
經過治療后,觀察組治療3小時、12小時、24小時的轉復率均明顯優于對照組,且數據間存在明顯差異(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不同時間段轉復率對比 [n(%)]
2.2 兩組患者心率、血壓變化情況
治療前,兩組患者心率、血壓變化情況均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觀察組收縮壓、舒張壓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心率變化情況略優于對照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心率、血壓變化情況對比()

表2 兩組患者心率、血壓變化情況對比()
組次 n 時間 收縮壓(mmHg) 舒張壓(mmHg) 心率(次/min)觀察組 75 治療前 (142.5±9.5) (92.2±6.2) (139.6±4.3)治療后 (109.9±11.3) (73.4±9.4) (72.3±12.3)對照組 75 治療前 (143.7±7.9) (93.9±4.5) (138.9±3.7)治療后 (124.8±12.8) (86.9±3.8) (75.6±8.6)
陣發性房顫是冠心病患者常見的并發癥狀,主要表現為胸悶、心悸,如果沒有得到及時控制,還有可能會損害患者整體心房功能,本研究通過分析阿托伐他汀治療老年冠心病伴陣發性房顫患者效果可知,觀察組患者不同時段轉復率明顯優于對照組,且舒張壓與收縮壓顯著降低,說明觀察組治療效果高于對照組,阿托伐他汀屬于臨床他汀類藥物,主要成分有HMGCoA還原抑制酶,具有良好的抗炎功效,可抑制補體系統,降低患者機體的中性粒與內皮細胞,進而延長NOSmRNA半衰期,改善患者心肌基質,消除其心律失常的問題。
綜上所述,阿托伐他汀用于老年冠心病伴陣發性房顫患者治療中,不僅能夠有效改善患者收縮壓與舒張壓,還可提升患者整體轉復率,值得在臨床大力推廣使用。
[1] 王羅卿,孫黎明,王怡練,等.瑞舒伐他汀與阿托伐他汀對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肪因子Vaspin的影響[J].實用醫學雜志,2015,31(2):289-291.
[2] 楊 焱.不同劑量阿托伐他汀對老年血脂正常冠心病患者炎癥、心功能及心血管事件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6,36(17):4208-4210.
本文編輯:劉帥帥
R541.4
B
ISSN.2096-2479.2017.05.3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