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曉勤
(江蘇省如皋市中醫醫院心病科,江蘇 南通 226500)
探析Roy適應模式護理對慢性心力衰竭(心衰)睡眠障礙患者睡眠狀況的改善效果
潘曉勤
(江蘇省如皋市中醫醫院心病科,江蘇 南通 226500)
目的 研究探析Roy適應模式護理對慢性心力衰竭(心衰)睡眠障礙患者睡眠狀況的改善效果。方法 選取的研究對象為2014年6月~2016年1月在我院進行治療的慢性心衰睡眠障礙患者,將50例患者計算機隨機分為2組,各25例。一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對照組),另一組基于Roy適應模式引導進行護理干預(觀察組)。對比兩組患者的PSQI評分。結果 觀察組慢性心衰睡眠障礙患者的PSQI評分同對照組患者比較差異明顯(P<0.05)。結論 在慢性心力衰竭(心衰)睡眠障礙患者的護理中應用Roy適應模式可有效改善其睡眠狀況。
慢性心力衰竭;睡眠障礙;Roy適應模式;護理;睡眠狀況
慢性心衰因住院時間長,常存在睡眠障礙等不良狀況[1],對患者的治療和康復造成嚴重的影響,因此在患者治療過程中應及時給予護理干預,改善患者的睡眠質量和生活質量。我院將慢性心衰睡眠障礙患者50例作為此次的研究對象,以下是詳細報告: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收治的50例慢性心衰睡眠障礙患者(屬于2014年6月~2016年1月期間)作為研究對象,計算機隨機分為兩組,各25例。對照組:男15例,女10例,年齡61~80(70.26±2.71)歲。病程(1~7)年,平均病程(3.56±0.82)年。觀察組:男14例,女11例,年齡61~82(70.32±2.73)歲。病程(1~8)年,平均病程(3.59±0.86)年。對照組和觀察組慢性心衰睡眠障礙患者在基線資料方面比較差異不明顯,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護理方法
為本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對照組),給予基礎護理干預,進行健康教育,具體內容包括疾病知識、正確用藥方法、改善睡眠狀況的方法等。
對本組患者采用Roy適應模式護理(觀察組),具體操作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生理功能、自我概念、相互依賴以及角色功能。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使用匹茲堡睡眠質量量表(PSQI)在病情穩定時和出院兩個月后對慢性心衰睡眠障礙患者的睡眠質量進行評價,共七個因子,總分為21分,分值>7分則認定為睡眠障礙,以得分低為優勢。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護理前,兩組患者的PSQI評分對比無統計學意義;在經過護理后,觀察組慢性心衰睡眠障礙患者的PSQI評分比對照組更佳,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患者的PSQI評分(,分)

表1 對比兩組患者的PSQI評分(,分)
各項因子 觀察組(n=25) 對照組(n=25)病情穩定時 出院2個月后 病情穩定時 出院2個月后睡眠質量 2.28±0.49 1.67±0.34 2.25±0.43 2.14±0.73入睡時間 2.34±0.75 1.61±0.68 2.38±0.77 2.20±0.74睡眠時間 2.76±0.42 2.00±0.32 2.79±0.48 2.48±0.59睡眠效率 2.68±0.71 2.01±0.59 2.73±0.72 2.36±0.65睡眠紊亂 1.92±0.43 1.00±0.48 1.96±0.42 1.49±.57催眠藥物使用 0.60±1.12 0.43±0.82 0.61±1.13 0.69±1.10日間功能障礙 2.75±0.41 1.06±0.37 2.77±0.43 2.43±0.62總分 15.62±2.08 9.05±0.66 15.58±2.11 13.38±2.57
在對慢性心衰睡眠障礙患者采用常規護理效果不佳后,我院實施了Roy適應模式護理,有利于患者長期適應水平的提高以及睡眠狀況的改善[2],其具體內容如下:
(1)生理功能:通過專業培訓選擇出合格的護理人員為患者進行放松訓練提供指導。根據患者的愛好選擇輕柔、舒緩的音樂,使患者通過想象放松身心,指導其深呼吸三次,使手、上臂、前臂等每組肌群保持緊張狀態,之后放松、收緊,一次15~20 min,一天兩次。叮囑患者在睡前不得服用過多的食物和液體(含咖啡因或尼古丁類)、禁酒,指導其睡前使用熱水泡腳以及飲用熱牛奶[3]。
(2)自我概念:叮囑患者按照自身起床、休息時間、次數等情況記錄睡眠日記[4],與患者一起商量、談論后制定針對性的睡眠護理方案,促使患者的休息、活動具有規律性。根據患者的心功能分級為患者安排適當的活動,心功能Ⅱ級:室內進行被動或主動運動,注意保持充分的休息時間;心功能Ⅲ級:在床上或床邊進行適當運動。
(3)相互依賴:鼓勵患者家屬和朋友多探視患者,給予患者心理上的支持,患者家屬能夠及時做好經濟支持,使患者的心理負擔減輕[5],叮囑患者家屬配合醫護人員做好護理工作,督促患者做好睡眠日記的記錄。
(4)角色功能:安排治療成功的患者與其進行溝通及交流,性格樂觀和表達能力強的患者現身說法有利于減輕患者的顧慮,交流會應30 min/次,2次/周,增強患者對治療的信心。
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慢性心衰睡眠障礙患者的PSQI評分各項因子與對照組相比更具優勢(P<0.05)。
綜上所述,Roy適應模式護理能夠使慢性心衰睡眠障礙患者生理功能、自我概念的適應水平提高,建立良好的社會家庭關系,促使睡眠狀況得到改善。
[1] 孫秀梅.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睡眠障礙原因分析及護理干預[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雜志(電子版),2015,3(7):186-187.
[2] 李 梅,潘國翠,王麗麗.Roy適應模式在呼吸內科重癥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醫學創新,2016,13(1):106-109.
[3] 趙亞玲.Roy適應模式護理肺結核抑郁患者的效果探討[J].中外醫療,2016,35(12):150-152.
[4] 朱 偉.Roy適應模式在腦卒中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中醫藥臨床雜志,2015,27(10):1449-1451.
[5] 李 艷,單 巖,張文萍.Roy適應模式在慢性心力衰竭睡眠障礙護理中的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2012,27(8):692-694.
本文編輯:劉帥帥
R473.54
B
ISSN.2096-2479.2017.05.5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