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英
(武漢市第九醫院,湖北 武漢 430015)
人文關懷護理在換藥室工作中的應用
王 英
(武漢市第九醫院,湖北 武漢 430015)
目的 探討人文關懷護理應用于換藥室工作中的價值分析。方法 選取我院換藥室2014年10月~2016年10月就診的1520例換藥病人,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常規換藥程序換藥)與觀察組(對照組基礎上增加人文關懷),比較兩組患者的傷口愈合率及滿意度。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傷口愈合率為97.63%,滿意度為98.82%,與對照組相比,兩項指標均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結論 換藥室開展人文關懷護理不僅在改善患者傷口愈合情況方面具有顯著的優勢,并且對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適合廣泛開展于臨床中。
人文關懷;護理;換藥室工作
人文關懷就是對人的生存狀況的關懷,就是關心人、愛護人、尊重人。人文關懷護理是對患者生命價值和意義更深層次的專業護理服務。良好的人文關懷護理能顯著減輕患者的心理應激,緩解緊張焦慮的情緒,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對換藥工作中的護理產生積極向上的作用。換藥又稱更換敷料,是有效預防和控制創面感染,消除傷口愈合的影響因素,加速康復的一項重要外科操作[1]。換藥或多或少對病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創傷。2014年至今,我院換藥室將人文關懷護理融入到換藥工作中,總結出人文關懷護理在換藥室工作中能促進傷口愈合的一些應用體會,報告如下。
1.1 患者資料
病人資料來源于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換藥室收治的1520例換藥病人,其中927例外科患者,593例內科患者,男性910例,女性610例,年齡在18-84歲范圍內,平均年齡為(62.15±3.05)歲。全部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并以隨機數字表法為分組依據,將其分為行常規換藥程序的對照組與行人文關懷聯合常規換藥程序的觀察組,每組各760例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種等等基本資料方面,兩組患者不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對比研究的價值和意義。
1.2 護理方法
1.2.1 對照組
對照組進行常規換藥程序換藥:1.了解病情,去除外層,內層敷料,污穢敷料均放在彎盤,以防到處污染環境。2.創周皮膚處理。3.創面處理,有肉芽組織、膿腔較大、膿液較多、有結核病和糖尿病患者、傷口無營養不易愈合,傷口內有線頭、腐肉、死骨等異物時,按照特殊傷口分別作相應處理。傷口用凡士林、酒精、雷佛奴爾等各種適應的藥物敷在創面上,外層覆蓋無菌干紗布若干層。4.包扎固定。5.完成換藥操作后,幫助病人整理好床單位,整理污穢敷料,并將其倒入污物桶內。將污染過的彎盤、器械等沖洗干凈,后進行消毒備用。
1.2.2 觀察組
觀察組在對照組換藥護理的基礎上融入人文關懷護理:1.換藥室環境溫馨,保證適宜溫度、濕度、光線好、地理位置噪音少僻靜,能保護好病人隱私。2.用和藹可親的態度接待病人,和病人講話在讓他聽清楚的情況下,盡量降低音量,耳朵有聽力問題的病人盡量靠近病人耳朵講話,年紀較長的病人叫“爺爺或奶奶”,小孩稱呼“寶貝 或乖乖”,讓病人感受到被尊重。3.接待病人時問問他們感覺如何不好,多次就診的病人關切的問他們病情好些了吧,換藥時嚴禁仔細,不輕易在換藥過程中接聽電話,給病人以溫暖產生信任感。4.來換藥的病人身上都有或輕或重的傷口,來到換藥室都有恐懼感,工作人員絕對不能在病人傷口上“灑鹽”,多關心患者的傷痛,邊換藥邊和患者交流,投他們所好,進行心理疏導,處處表現出對病人的真切關懷,安撫患者不良情緒,多鼓勵患者,讓患者對疾病增強信心。5教會患者各種換藥過程中止痛的有效方法,如:手指腳趾換藥時用手指用力捏住手或腳指根部,或利用旁邊的病人激勵怕痛的小朋友要堅強,用各種分散病人注意力的方法邊交談邊輕輕掀開敷料。6.血痂較干硬或特別敏感的傷口,用生理鹽水或雙氧水多浸泡傷口,讓敷料濕透再輕輕掀開敷料,膠布粘貼較牢固時,用鹽水或汽油稍浸濕,從一角部輕輕撕開一點再撕開其它部分盡量減輕病人換藥時的痛苦。7.病情特殊或傷口難愈合的病人,多和醫生加強溝通,讓他們提供更多的專業化的處理意見,病人感覺到我們不但是在給他們換藥治療,還在全方位為他們著想,并且發自內心的感激和充分相信我們。8為患者制定康復及保健的計劃和指導,如:手指甲溝炎的病人注意不要用手拉倒欠,腳趾嵌甲的病人注意穿鞋的松緊度合適,女同志盡量不要穿高跟鞋等。
1.3 護理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傷口愈合率及護理滿意度。其中護理滿意度采用問卷調查的形式進行,問卷為本科室自制,滿分為100分,80分以上表示滿意,60-80分表示一般,60分一下表示不滿意。
1.4 統計學方法
運用統計學軟件SPSS 18.0對所獲得的資料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表示,并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x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在傷口愈合率與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方面,觀察組患者均遠遠高于對照組,且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傷口愈合率及護理滿意度的比較
過去的患者只注重治療性護理,而忽視了患者人文要求,導致患者對換藥產生恐懼,拒絕換藥[2]。近一年來,我們不斷總結,將“以人為本,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理念應用在換藥工作中,這種理念下的人文關懷護理模式在幫助患者換藥處理好傷口的同時還注重滿足患者的心理、社會需求,使病人在換藥時感到親切,放松,減輕患者的恐懼,增強病人對我們工作的信任感,從而全身心配合我們換藥,更好的促進傷口康復,增進護患關系融洽[3]。
從本研究中可以看出,在常規換藥流程的基礎上,觀察組患者增加人文關懷護理,干預效果十分顯著,患者的傷口愈合率為97.63%,滿意度為98.82%,與對照組相比,兩項指標均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充分表明人文關懷護理開展的意義和價值[4-5]。
總之,人文關懷護理在換藥室工作中的實際應用值得大力提倡,它大大的增加了病人的滿意度,更快的促進了病人傷口的愈合。
[1] 韓 榮.72例晚期癌癥患者的人文關懷護理[J].中國臨床護理,2016,8(1):42.
[2] 周 陽.人文關懷護理在心臟移植后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臨床護理,2015,7(6):485-486.
[3] 肖瑞楣.人文關懷護理在門診換藥中的應用研究[J].當代醫學,2011,34:24-25.
[4] 唐 瑩.人文關懷在學生面部傷換藥中的應用[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5,04:204.
[5] 王治瓊.人文關懷護理在門診換藥中的應用體會[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6,10:255.
本文編輯:王 琦
R473.6
B
ISSN.2096-2479.2017.05.9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