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芳
(張家港市第一人民醫院神經外科,江蘇 張家港 215600)
腦外科監護患者躁動的原因分析和護理對策
李 芳
(張家港市第一人民醫院神經外科,江蘇 張家港 215600)
目的 探討腦外科監護患者躁動的原因分析與護理對策。方法 選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診治的腦外科監護患者38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按照護理干預方式分為對照組(常規護理)與觀察組(舒適護理);比較兩組患者各項實驗數據。結果 觀察組患者臨床護理效果優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躁動程度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要詳細分析腦外科監護患者發生躁動的原因,根據患者病情給予舒適護理,可有效穩定患者的情緒,降低患者躁動程度,提高療效,值得臨床廣泛應用。
腦外科;躁動;舒適護理
腦外科監護患者躁動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對患者的臨床治療與遠期預后意義重大,此次實驗選擇了我院收治的腦外科監護患者38例,現將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診治的腦外科監護患者38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按照護理干預方式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19例。對照組男10例,女9例;年齡21~63歲,平均年齡(32.57±5.21)歲。觀察組男12例,女7例;年齡23~69歲,平均年齡(33.82±5.34)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腦外科監護患者躁動原因分析
腦外科監護患者躁動原因大概為下述幾方面:(1)護理人員。護理人員專業醫學知識缺乏,且并不了解患者的具體病情,應急處理意識弱,加上其心理素質與應變能力、防范意識差,患者出現躁動時未能及時處理,導致其將管道拔出,嚴重影響療效及其術后恢復;(2)陪護家屬。通常患者家屬對護理知識并不了解,很多時候都是好心辦壞事,患者出現異常時便自行處理,但卻因處理不當而造成十分嚴重的后果,且家屬又不能正確的安慰、安撫患者,使得患者情緒波動而出現躁動;(3)疾病本身。腦外科患者多是行為控制能力差或是喪失,若患者繼發顱內出血、腦疝等問題,使得患者顱內壓升高而出現躁動;(4)術后輔助醫療器材。腦外科患者術后都會留置尿管,患者極易因尿管刺激而產生不適感或是排尿不便,且多數患者會因口渴、饑餓未得到滿足而產生躁動,致使管道脫落或自己將管道拉出。
1.2.2 護理方法
給予對照組患者相關基礎護理,以常規護理模式干預;觀察組選擇舒適護理,具體護理內容包括加強護士培訓、心理舒適護理、生理舒適護理、環境護理、用藥觀察和護理等方面內容。
1.3 效果評價
躁動程度:觀察兩組患者護理前后躁動程度。患者四肢擺晃、多語且可清楚表達時為輕度躁動;患者興奮且胡言亂語、搖床,表達不清楚時為中度躁動;患者狂躁、亂抓且極度不安,四肢掙扎時為重度躁動。臨床護理效果:顯效為護理后患者躁動程度與臨床癥狀明顯改善;有效為護理后患者躁動程度與臨床癥狀稍有改善;無效為護理后患者躁動程度與臨床癥狀無改善。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數據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護理后躁動程度分析
觀察組患者經護理后躁動程度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后躁動程度比較
2.2 兩組患者臨床護理效果分析
觀察組患者臨床護理效果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臨床護理效果比較 [n(%)]
腦外科監護患者極易發生躁動,誘因亦是不同的,比如患者病情本身、醫源性刺激、環境刺激、情感不適等方面原因,若患者未能得到及時有效的護理,便會加重患者的痛苦,甚至是發生意外[1]。
此次實驗選擇了我院收治的腦外科監護患者38例,對照組選擇常規護理,觀察組選擇舒適護理,具體護理內容為:(1)加強護士培訓。醫院要根據護理人員的具體情況給予相應的培訓,不斷提高其風險意識、應變能力,要求護理人員懂得神經外科相關知識與護理基本要求、注意事項,使其明確患者產生躁動的各方面原因,并做好應急預案與演練;(2)心理舒適護理[2]。護理人員要充分理解患者的各種行為,并與患者交流溝通,盡量用安慰與鼓勵的語言,對患者家屬做相應的宣教工作,指導患者家屬安撫患者,盡量穩定患者的不良情緒;(3)生理舒適護理。給予患者相應的保護性約束護理,為患者講解約束帶的重要性,并隨時觀察患者的皮膚情況,要盡量保持患者肢體功能位,每隔2 h為患者放松肢體,不可讓患者肢體長時間受壓迫而影響肢體血液循環。同時給予患者良好的導管護理,留置導管時的動作務必輕柔、熟練,務必無菌操作,每隔半個小時巡視1次患者的導管情況,嚴格觀察引流液的性質及其固定情況;(4)環境護理。要保持室內溫濕度,室溫要控制于22~25℃之間,濕度要控制于50%~60%之間,并于病房內播放優美的音樂,讓患者逐漸放松心情;(5)用藥觀察和護理。護理人員要密切觀察患者病情,及時給予患者鎮靜、鎮痛藥物,減輕患者的躁動。若患者躁動是因有效血容量減少而致,要為患者開放多條靜脈通道、快速補液,同時做好輸血的準備,必要時給予患者輸血。實驗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經護理后躁動程度低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臨床護理效果優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要詳細分析腦外科監護患者發生躁動的原因,根據患者病情給予舒適護理,可有效穩定患者的情緒,降低患者躁動程度,提高療效,值得臨床廣泛應用。
[1] 徐懷珍.腦外科患者非計劃拔管的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J].中國實用醫藥,2016,11(22):220-223.
[2] 冷金華,周月萍,廖志云,鐘曉紅.舒適護理在腦外科躁動患者中的應用[J].現代臨床護理,2014,13(6):61-62.
本文編輯:劉欣悅
R473.6
B
ISSN.2096-2479.2017.05.9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