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妍
(江蘇省如皋市精神病防治醫院,江蘇 如皋 226500)
?精神科護理?
住院神經癥患者伴發抑郁的心理護理干預分析
朱 妍
(江蘇省如皋市精神病防治醫院,江蘇 如皋 226500)
目的 探討住院神經癥患者伴發抑郁的心理護理干預效果。方法 選取2014年10月~2017年2月我院住院部收治的神經癥伴發抑郁患者5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25例,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加強心理護理干預,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結果 觀察組患者護理后無抑郁、輕度抑郁以及中度抑郁程度均要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加強住院神經癥伴發抑郁患者的心理護理干預能夠獲得顯著效果,可明顯緩解患者的抑郁癥狀,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神經癥;抑郁;心理護理干預
神經癥是臨床較為多見的一種精神障礙疾病,主要表現癥狀有抑郁、焦慮、神經衰弱、恐懼、多疑以及強迫等,其發病機制目前尚未確切,通常認為是因多種精神原因導致大腦神經機能活動障礙發病[1]。該疾病患者心理反應較為復雜,臨床癥狀多樣,病程具有遷延性,因此在為患者實施合理治療時,必須重視患者的心理干預,對患者病情康復具有重要作用[2]。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探討住院神經癥患者伴發抑郁的心理護理干預效果,特選擇我院神經癥伴發抑郁患者50例的臨床資料給予分析,現總結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0月~2017年2月我院住院部收治的神經癥伴發抑郁患者50例作為研究對象,本次所選患者均經我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三版)》中關于神經癥相關診斷標準和抑郁自評量表(SDS)關于抑郁評判標準予以確診。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25例。觀察組男14例,女11例;年齡19~67歲,平均(41.1±4.3)歲;病程1~18年,平均(5.8±1.8)年。對照組男12例,女13例;年齡20~67歲,平均(41.4±4.2)歲;病程2~18年,平均(5.7±2.2)年。比較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加強心理護理干預,具體措施有:①心理支持:營造和諧、舒適以及優美的住院環境,維持室內空氣流通與清潔衛生,定期開窗通風;用暖色調壁紙裝飾病室,并適度播放舒緩音樂;護理人員要保證穿著整潔、態度和藹以及舉止大方,注意護理操作的規范性,減少患者精神受到不良環境的刺激;重視患者日常飲食、睡眠與衛生的護理,鼓勵患者多參與集體活動,盡可能放松心情與精神;根據心理學基本理論與方法,以安慰、疏導、宣教、鼓勵以及暗示等方式調整患者不良心理;利用森田療法訓練患者主動認同自己癥狀而非排斥,不要過度關注自身病情,盡量把注意力轉移到別處。②建立和諧護患關系:主動和患者交流,掌握患者的實時情感與思想變化,及時發現患者異常;依據患者個性與思想特點開展有的放矢與耐心的語言交流,利用適度暗示性話語感染患者心理狀態,引導患者主訴內心痛苦,不但有助于評估病情,且能夠有效改善病情。③情緒療法:護理人員要保持和藹可親和熱情友善的態度面對患者,時不時為患者講幽默笑話,用開朗、積極樂觀和自信等情緒帶動患者,定期組織多種集體娛樂活動,如打球、組織讀報、唱歌、健身操比賽等,盡量讓患者的住院生活變得豐富多彩,分散患者注意力,加強患者的主觀能動性。
1.3 觀察指標
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后的抑郁程度,主要包括輕度(指數是0.5~0.59)、中度(指數是0.6~0.69)、重度(指數是0.7~079)以及無抑郁(指數是0.5以下)四個標準。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25例患者護理后無抑郁、輕度抑郁以及中度抑郁程度均要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后抑郁程度對比分析 [n(%)]
有相關數據調查顯示[3],有30%左右的神經癥患者均伴有抑郁癥狀,結果表明抑郁是神經癥患者伴發最多的一種精神癥狀。此次研究主要是探討心理護理干預對住院神經癥伴發抑郁癥狀患者的臨床效果,通過為患者開展多層次與綜合性的心理上的護理干預,實施多種形式的心理護理措施,在緩解或是消除患者抑郁癥狀的效果上十分顯著,明顯改善了臨床護理質量,讓患者住院生活更為豐富多彩,改善了患者日常生活質量。近些年因為現代心理-生物-社會醫學模式的逐漸轉變,護理理念開始轉向為“以人為本”的人文護理上,而心理護理干預就是該護理模式中的重要構成之一,其護理目標主要是讓患者能夠在任何狀況與條件下均能維持最佳心理狀態接受治療機護理[4]。通過護理人員一天24 h的和患者接觸與焦慮,極易發生互動效應,因此在神經癥患者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加強心理護理干預,不僅能緩解病痛,還能有效改善治療效果,解除心理障礙,加快患者身心康復。
此次研究發現,觀察組患者護理后無抑郁、輕度抑郁以及中度抑郁程度均要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表明,加強住院神經癥伴發抑郁患者的心理護理干預能夠獲得顯著效果,可明顯緩解患者的抑郁癥狀,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趙愛玲,陳 娟.64例住院神經癥患者伴發抑郁的心理護理干預[J].中國民康醫學,2011,23(23):2996-2997.
[2] 喬曉欣.團體心理治療對住院神經癥患者的影響[J].中國醫藥指南,2015,11(6):64-64,65.
[3] 張素娟,張秀芳,宋 丹,等.“用心聆聽”心理護理對住院神經癥患者護理效果的觀察[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2,20(9):1312-1314.
[4] 李 椰,周曉芬.改良森田治療對神經癥患者抑郁、焦慮情緒的影響[J].現代實用醫學,2012,24(4):402-403.
本文編輯:劉欣悅
R473.74
B
ISSN.2096-2479.2017.05.13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