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秀春,黃瑾瑜,李曉玲
(廣東醫科大學附屬醫院中心急救,廣東 湛江 524001)
?護理管理?
急診危重癥患者護理安全影響因素分析及護理對策
周秀春,黃瑾瑜,李曉玲
(廣東醫科大學附屬醫院中心急救,廣東 湛江 524001)
目的 分析影響急診危重癥患者護理安全的因素并探討針對性的護理對策。方法 選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急診科出現護理安全事件的危重癥患者55例作為觀察組,同一時期未發生護理安全時間的急診危重癥患者100例作為對照組,將急診科護理人員20位也作為研究對象。收集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調查護理人員的工作情況。結果 合并基礎疾病、就診時間、意識狀態、生命體征是否平穩與急診危重癥患者護理安全事件發生有關。護理人員心理壓力是引起護理安全事件的最重要的因素,其次是護理知識掌握不全面。結論 急診危重癥患者護理安全影響因素主要包括患者和護理人員兩個方面,應針對患者和護理人員制定相應的護理對策。
急診;危重癥患者;護理安全;護理對策
急診危重癥患者病情復雜、生命垂危,護理工作任務重、時間緊,極易出現護理安全問題,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命安全。對急診中危重癥患者護理安全可能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并制定針對性的護理措施,對保證急診護理工作的順利開展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對急診危重癥患者相關的護理安全因素進行了初步研究,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急診科出現護理安全事件的55例危重癥患者的臨床資料作為觀察組。其中男29例,女26例,年齡25~80歲,平均年齡(65.9±4.9)歲。同時選取同一時期未發生護理安全時間的急診危重癥患者100例的臨床資料作為對照組。其中男54例,女46例,年齡27~79歲,平均年齡(63.3±3.2)歲。疾病類型包括腦外傷、心腦血管意外、多發外傷、休克、昏迷、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發生的護理安全事件包括:誤吸、墜床、留置針脫落、引流管道脫落、呼吸心跳驟停等。將急診科20位護理人員也作為研究對象,均為女性,年齡20~50歲,平均年齡(33.2±4.7)歲,工作時間2~30年,平均工作時間為(15.1±5.8)年;學歷本科5人,大專12人,中專3人。
1.2 方法
(1)所有危重癥患者在入院后嚴格按照醫囑、各類危重癥患者搶救流程、制度進行對所有患者進行護理。并由專人收集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年齡、性別、合并基礎疾病、就診時間、意識狀態(清楚/不清)、生命體征是否平穩。對所有收集的資料進行統計分析,并根據可能的相關因素探討合理的護理對策。(2)制定調查問卷,評估急診科20名護理人員的護理理論知識、操作是否全面、急救設備使用是否熟練、責任心高低、護理心理壓力、對規章制度了解程度。向護理人員講解調查問卷的填寫注意事項,并說明每個條目的意義、內容,避免使用引導性詞語。由護理人員根據自身情況自主填寫問卷,按照引起護理安全事件原因高低進行選擇。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各項資料比較
兩組比較,合并基礎疾病、就診時間、意識狀態、生命體征是否平穩,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各項資料比較
2.2 多因素分析
將是否發生護理安全事件作為因變量,將表1中具有統計學差異的因素作為自變量進行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合并基礎疾病、就診時間、意識狀態、生命體征是否平穩與急診危重癥患者護理安全事件發生有關。見表2。

表2 患者護理安全事件的多因素分析
2.3 護理人員相關因素分析
統計急診科護理人員的問卷填寫結果,護理人員心理壓力是引起護理安全事件的最重要的因素(占比35%),其次是護理知識掌握不全面(25%),急救設備使用不熟練占比15%,規章制度了解程度占比15%,責任心高低占比10%。
本研究從患者和護理人員兩個方面對急診中危重癥患者發生護理安全事件的相關因素進行了分析,發現既往合并高血壓、糖尿病等基礎病、自發病到急診室就診時間過長、意識不清、生命體征不平穩的患者更容易發生護理安全事件。護理人員方面,心理壓力是引起護理安全事件的首要因素,依次是護理知識、設備使用等因素。因此在急診危重癥患者護理中,護理人員應充分了解患者的病史、疾病情況,嚴密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一旦出現生命體征異常變化,及時報告醫師并給予處理[1]。做好防護工作,打開床擋、合理使用約束帶等,防止患者墜床,按時觀察引流管道是否通暢,昏迷的患者保持頭偏向一側,及時清理氣道、吸痰等,防止患者誤吸或窒息。同時,加強護理人員的心理疏導,在積極應對急診危重癥患者護理情況時,能保持積極平和的心態,避免產生心理壓力,對心理壓力過大的護理人員,了解其產生心理壓力的原因,上級護士或領導應給與足夠的重視并幫助其解決;加強護理人員業務學習,提高護理理論和操作水平,定期進行考核,考核不合格的護理人員可給予額外培訓,采取以老帶新、以優帶差的方法促進整體護理能力的提高[2-3];學習急救設備的操作,保證每位護理人員能夠熟練操作常用的急救設備,促進護理人員了解相關的法律法規,并培養護理人員的責任心,能夠切身為患者考慮,完成急診危重癥患者的護理工作。
[1] 孫繼萍.急診護理安全隱患及管理對策[J].中國保健營養(上旬刊),2013,23(3):1287.
[2] 周吉鳳,陳 斌.急診護理安全隱患與防范措施[J].按摩與康復醫學(下旬刊),2012,3(8):230.
[3] 徐德瓊.優化急診護理對急診患者不良事件的影響[J].醫學信息,2016,29(1):113-114.
本文編輯:劉欣悅
R472.2
B
ISSN.2096-2479.2017.05.14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