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雅麗
(內蒙古赤峰學院附屬醫院急診科,內蒙古 赤峰 024000)
優質護理服務在急診科的應用效果研究
王雅麗
(內蒙古赤峰學院附屬醫院急診科,內蒙古 赤峰 024000)
目的 探究優質護理服務應用在急診科的效果。方法 選擇2015年10月~2016年10月來我院急診科治療的患者96例作為本研究對象,按照隨機分組方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給予優質護理服務,對比兩組患者各項護理情況的評分。結果 經過護理后,觀察組服務態度等護理情況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數據間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將優質護理服務應用在急診科患者護理過程中,有利于改善患者整體護理情況,值得推廣。
優質護理;急診科;應用效果
急診科是每個醫院的重要組成部分,來該科室就診的患者病情通常都較為嚴重、危急,如果沒有得到及時的治療與護理,很有可能影響到患者的生命安全。針對這一現象,護理人員應加大對急診科患者護理過程的重視程度,結合患者病情變化情況,加入適當的護理方法。基于此,本文重點探究優質護理服務應用在急診科的效果,現將結果分析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文研究對象為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急診科收治的96例患者,按照隨機分組的方法,分成觀察組與對照組,對照組48例患者中,男25例,女23例,年齡22~66歲,平均年齡(42.7±3.7)歲;觀察組48例患者中,男26例,女22例,年齡21~65歲,平均年齡(43.1±3.3)歲。對比兩組患者研究資料,不存在明顯差異,能夠將其進行比較(P>0.05)。
1.2 護理方式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方式,包括常規生命體征監測、常規病房管理等,觀察組實行優質護理服務,堅持“微笑護理服務,用心呵護生命”的理念,具體分為以下幾方面。
1.2.1 制定急診科優質護理方案:醫院可根據急診科工作程序,結合護理人員的優勢,制定針對性的急診科優質護理方案,挑選護士長、骨干護士組成優質護理小組[1],系統學習有關優質護理服務的方式,更新護理人員的服務理念,將臨床護理與基礎護理融入急診科護理過程中。同時,護理小組應加大對優質護理方案的宣傳力度,明確急診科的崗位職責,規范急診科的搶救工程程序。通過將優質護理方案應用在急診科中,能夠有效提升急診科工作效率與質量,節省患者急救時間。
1.2.2 實行急診科優質服務方式:護理人員應及時轉變急診科服務方式,將責任制整體護理模式與急診科有機統一,落實急診科責任制度[2],將急診科劃分為監護、搶救、觀察等區域,并在每個區域配備對應的護理人員,明確每個護理人員的責任,以患者為中心,開展急診科護理工作。按時對患者進行護理滿意度調查,通過投訴、檢舉等方式,及時聽取患者對工作的意見,提升其整體服務質量。通過此種優質服務方法,增強護理人員責任意識,盡可能減少急診科人為失誤,為搶救患者奠定堅實基礎。
1.2.3 明確護理人員職責:優化急診科就診環境,結合急診科使用功能,對每個功能區域進行劃分、布局,加強對搶救室、注射室的管理與布置,明確標識急診科的高危藥物,根據患者疾病類型,對搶救設備、儀器進行規整。分診護理應保證分診臺及轉運設備的干凈整潔,對于病情較危急的患者優先安排診治;做好現場急救、出診工作,保持急救物品、藥品完好率100.0%,重視轉診交接。開通24小時綠色通道,提供接診、搶救、住院的一條龍服務。
1.2.4 調整排班模式:合理安排急診科護理人員,特別是急診科患者較多時,應及時配備充足的護理人員,設置機動班,采取混合式排班模式。明確崗位職責,實行專人接診,主動迎接患者。護士長或者管理人員不定期進行巡查,防止工作人員擅自離崗的現象。設置護理小組,每組選出一名組長、3~4名護理人員,由高資歷護理人員帶低資歷護理人員進行夜班值班,做好傳、幫、帶的工作。
1.3 評定標準
采取自制問卷調查方式,調查患者對各項護理情況的滿意度,具體分為服務態度、護理結果、環境設施、護理過程等,使用5分制計分法,分數越高,說明滿意度越高。
1.4 統計學方法
統計兩組患者臨床資料,借助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表示,并予以t值檢驗,利用P值判定數據的差異,P值小于0.05時,說明數據之間存在顯著差異,反之,則無。
經過護理后,觀察組患者對服務態度、護理結果、環境設施、護理過程的滿意度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同時,觀察組患者總體評分為(4.2±0.2)分,明顯高于對照組的(2.7±0.3)分,且數據間存在明顯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如表1所示。
表1 兩組患者各項護理情況評分對比(,分)

表1 兩組患者各項護理情況評分對比(,分)
組次 例數 服務態度 護理結果 環境設施 護理過程 總體評分觀察組 48 (4.5±0.3) (4.4±0.1) (4.6±0.7) (4.7±0.4) (4.2±0.2)對照組 48 (3.2±0.2) (2.9±0.5) (3.1±0.6) (2.8±0.8) (2.7±0.3)
急診科患者的病情較為危重,必須得到及時治療、護理,因此,護理人員應合理加大對患者護理過程的重視程度,嚴格按照急診科工作程序,配合醫生的各項工作,提升患者救治幾率。本研究通過分析優質護理服務的應用價值可知,觀察組患者對于各項護理情況的滿意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說明觀察組優質護理服務方式的效果優于對照組,護理人員必須根據患者病情變化情況,轉變常規護理方式,提升整體護理質量。同時,護理人員應做好患者家屬工作,贏得患者及其家屬的信任,降低患者護理過程的投訴率[3]。優質護理服務堅持以患者中心開展工作,通過合理安排護理人員、制定科學護理方案、優化服務方式等途徑,有利于快速搶救患者,可充分發揮護理人員的作用,能有效規范急診科工作程序,對患者具有重要意義。
綜上所述,將優質護理服務應用在急診科護理過程中,能夠有效提升患者對各項護理情況的滿意度,值得推廣。
[1] 李凡麗.協同護理模式在急診科管道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5,23(z2):165.
[2] 陳冬梅,翟玉翠,張青松,等.運用線性規劃和指派模型優化急診科護理人力資源配置的研究[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6,22(6): 752-756.
[3] 戚妙芬,周 穎.護理風險管理在急診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實施效果評價[J].護士進修雜志,2014,18(3):223-224.
本文編輯:王 琦
R473
B
ISSN.2096-2479.2017.05.16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