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邳州市運河中學()(221300)
沙向麗●
?
高中生物課堂迷思概念教學策略
江蘇省邳州市運河中學()(221300)
沙向麗●
生物迷思概念在人的意識里更深蒂固,受這些概念影響學生很難接受、理解正確的生物概念,對于現實生活中生物知識的認識與科學概念存在很大差異.在生物教學中利用迷思概念教學,要講究方式、方法,通過激發(fā)知識沖突、實驗驗證、聯系實際等方法,可為學生撥開迷霧,使其正確的、準確的掌握生物概念.
生物教學;迷思概念;激發(fā)沖突;實驗;聯系實際
生物教學中,經常會出現些概念、定義,學生感覺知識點很好理解,甚至在大眾認知中也是這樣的;但是真正理解生物學概念本質還是有難度的,這是因為大眾的認識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錯誤,與科學的生物概念不一致,導致學生在頭腦中已經留下的淺層認知與真正的生物學概念本質是不吻合的,甚至是相悖!那么,如何利用生物課堂的迷思概念促進生物教學效率的提升,是本文要研究的重點.
生物教學中有很多知識大家都認為應當是這樣的,實際上科學的概念卻是那樣的,例如基因的自由組合教學中,很多學生會認為基因的自由組合就是基因重組,只是名字不一樣而已;凡是綠色的植物都要進行光合作用,在晚上因為沒有陽光所有植物都不會有光合作用等,對這些迷思概念想當然的理解致使學生很難接受新知識,那么教學中教師要如何做呢?
教學中結合各種教學手段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推導,先推翻學生知識認知中的錯誤思想,再重組新的、正確的生物概念.以基因的自由組合概念的認知為例,先通過多媒體、語言描述等向學生較為直觀的展示基因的自由組合,讓學生結合對生物現象的理解推導基因組合定律,然后再對推導的內容進歸納、總結,得出正確的結論,引導學生對正確的概念進行理解、背誦,學生很容易就識記住概念,很多教師也以為學生熟練掌握了自由組合實質.不過,若將自由組合概念與兩對性狀遺傳圖解過程聯系起來,學生對概念中的自由組合與頭腦中有關數學的組合就會產生知識沖突.比如:
基因自由組合實質發(fā)生在哪一步?很多學生認為環(huán)節(jié)②就是自由組合,實際上環(huán)節(jié)②是學生頭腦中數學意義上的組合,而環(huán)節(jié)①才是自由組合概念的實質.所以利用迷思概念引發(fā)的知識沖突,可以使學生更全面的理解科學概念本質.
生物實驗往往能讓學生直觀的看到生物現象,從而糾正學生在生物學習中的迷思概念.例如“光合作用”的概念學習中,針對學生形形色色的迷思概念,應用概念講解知識最能解決問題.例如,海爾蒙特實驗,使學生認識到含有葉綠素的植物營養(yǎng)只有一部分來自土壤,更多的是來自陽光、水和空氣,這也推導出“光合作用”的主要條件:光、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水,含有葉綠素的植物只有在滿足以上三個條件的情況下才能進行光合作用.又如“普利斯特利實驗”,蠟燭和小白鼠的生存狀況,證明了光合作用能夠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再如,利用天竺葵證明葉綠體、光和二氧化碳對光合作用的影響,讓學生自己動手做實驗,在實驗過程中學生能夠深刻的認識到科學概念的正確性.如光合作用學習中,學生往往會忽略葉綠體在“光合作用” 中作用,認為“光合作用”有光和二氧化碳就足夠了,在天竺葵的實驗中,植物葉片的白色部分能夠幫學生解開迷霧,使其認識到光合作用要在含有葉綠素的植物上才能發(fā)生.教學中如不能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認知,可能會一直影響學生對正確概念的理解和記憶.因此,結合實驗解決學生對一些“邊緣”生物迷思概念的認知,是有效的促進生物教學的手段.
生物學與生命、健康、疾病等息息相關,對于生物的學習聯系實際破解學生的迷思概念是最佳途徑,例如,高中生物必修二中學習的“關注人類遺傳病”,什么病遺傳,什么病不遺傳,對于學生而言是個很模糊的概念,有很多學生會將遺傳病、傳染病的概念混為一談,也有學生認為只要是嚴重的病都會遺傳,結合實際生活中遺傳病的防治,引導學生逐步的理解遺傳病和傳染病的區(qū)別,引導他們正確的掌握遺傳病的概念.例如乙型肝炎到底是遺傳病還是傳染病,很多學生都分不清,通過社會實踐、聯系生活幫助學生解決這個問題,使其對生物知識產生探索求真的意識,對生物概念的掌握更科學、更準確.又如,高中生物蘇教版必修三《穩(wěn)態(tài)與環(huán)境》,本書包括很多知識概念,若想較好地理解這些概念,需要多聯系生活實際.比如在“內環(huán)境與穩(wěn)態(tài)”,突然出現許多陌生的概念,比如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滲透壓及細胞外液滲透壓感受器,還有多種激素如抗利尿激素等,如何讓學生識記并能透徹理解這些名詞概念,可以通過多聯系自身實際進行概念突破教學.例如,對“內環(huán)境”概念的學習,引導學生結合自身的身體結構,認識:內環(huán)境就是體內環(huán)境嗎?其中“內”相對于什么而言?“內環(huán)境”又稱為“細胞外液”,其中“外”相對于什么而言?體內所有成分都是內環(huán)境成分嗎?通過結合實際教學,學生就能明白這些迷思概念,而且也能很好地應用這些概念.
生物課堂的迷思概念往往在學生的思想中根深蒂固,要改變其對知識原有的印象,使其接受與科學概念一致的概念,就需要讓學生認清迷思概念錯誤之處,采用知識沖突、實驗、聯系實際等方法,再結合其他教學手段,將能獲得更大的成效.
【備注:本文為徐州市2016年度教師個人課題《高中生物“學講”課堂中“迷思概念轉變”研究》研究成果,課題立項編號為:G160347】
[1]徐建,先“破”后“立”——談高中生物迷思概念向科學概念轉變的教學策略[J],中學生物學,2014(12):7-8
G632
B
1008-0333(2017)12-009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