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蓉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7)04-000-02
摘 要 “職工民主”和“管理民主”統屬于企業民主的范疇,但二者在企業中卻分屬不同的法律和價值體系,在民主實踐中應予以準確的定位和把握。現階段,職工民主并沒有形成一種自覺、自愿、自發的民主實踐,所以,管理者的組織與引導、制度的保證、環境的寬容對企業的民主實踐就顯得更為重要。
關鍵詞 職工民主 管理民主 輕重關系
當前我國進入了勞資矛盾的高發期,2013年工會十六大對國內外形勢的基本判斷是“當今世界正處于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我國發展中還存在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社會利益矛盾和勞動關系矛盾比較突出”。 由勞資沖突所衍生出來的各種問題不僅危害勞動者和企業的利益,更會影響社會的和諧與穩定。勞動關系治理呼喚民主化勞動關系的建立。多年的實踐表明,只有加強企業民主,才能在企業中建立起和諧穩定的新型勞動關系,促進企業的健康發展和職工的個人發展。
企業的“職工民主”和“管理民主”統屬于企業民主的范疇,二者互相促進、緊密聯系,同時又各自有著明確的法律和價值體系,然而在企業的民主實踐中,人們經常混用,造成了認識和理解上的混亂。筆者深感有必要予以澄清。準確理解和把握企業中民主的類型和內涵,對于完善和健全企業的民主制度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般而言,“職工民主”是相對于企業“管理民主化”而言的。它是指作為法律關系中權利主體的一方(職工)與作為法律關系中權利主體的另一方(企業)發生特殊關聯,按照有關法律,通過一定的組織形式,參與企業的各項管理,以影響組織成員利益決策的活動。作為一種草根民主,其視角主要是從職工的立場來審視企業現象,在此活動中主體是職工,并且最大的受益者應該也是職工。總的來說,企業的職工民主是建立在人的發展基礎之上的。首先,在企業的生產活動中,人是最活躍的因素,生產力的發展以及社會條件的變化,都會使勞動者的思想、觀念、需求隨之改變。隨著資歷、身份、經驗、技術的提升,勞動者就會產生越來越多的話語要求。其次,隨著社會財富總量的不斷擴大,溫飽已不再是困擾人們的社會問題。當勞動者解決了基本生活需求,其需要便會向高層次邁進(這是已被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證明了的)。第三,勞動者作為“社會人”乃至“自我實現人”,本身還具有知情、參與和訴求的權利。他們渴求實現高層次需求的環境和條件,這種天賦人權隨著社會文明的進步也會不斷增長和更加迫切。雖然民主的渴求、人的價值的實現是全人類共同的追求,但它只有在社會主義條件下才有可能真正實現。因為社會主義制度下,職工作為國家的主人,在政治權利、精神文化權益、勞動經濟權益等方面都受國家法律的高度保護。在企業中實行職工民主是加強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的重要途經,是我們黨的一貫主張,同時也是中國工人運動的傳統的重要內容。職工民主管理就是堅持工人階級當家作主最基本、最直接、最有效的形式,它是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的本質的體現。受人力資本產權歸屬勞動者個人這一特征所制約,在勞動關系不協調的企業中,勞動者會讓自身具有的人力資本“休眠”,工作是被動的,毫無積極性、創造性可言,企業的創新能力和競爭力也因此大打折扣。特別是在一些中小型民營企業,因為所有權的關系、再加上業務相對單一、規模不大,其決策權往往高度集中,勞動者也習慣了聽老板“吆喝”,久而久之,勞動者會覺得企業的發展與自己無關,既消磨了主動精神和成就感,也不利于責任心的培養。民主化的勞動關系可以使勞動者在工作過程中體驗到愉快的心情,呈現出健康的心理狀態,它有利于勞動者素質的提高和身心的全面發展。
企業的“管理民主”則屬于企業管理內容的有機組成部分。它作為人力資源管理的主要內容,把管理投放到更開闊的領域,從而帶來了管理方法的更新。19世紀末韋伯夫婦發明了“工業民主” (也稱產業民主)一詞,指的主要就是企業管理的民主化。1954 年,被譽為“現代管理學之父”的彼得·德魯克在《管理實踐》中,從分析企業組織的性質入手,又提出了“人力資源”的概念,同時還指出:“和其他所有資源相比較而言,惟一的區別就是它是人”,并且指出人是一種“特殊的資源”。現代企業管理本來就包括專業管理和管理民主兩部分,缺少哪塊都是殘缺不全的,所以管理民主化是現代企業制度的應有之義。從表面上看,專業管理似乎與管理民主化有矛盾,其實卻不然。雖然企業管理需要建立起一種權威,正如恩格斯在《權威論》所說,大工廠是以“進門者放棄一切自治”為特征的,用人單位和勞動者之間必須建立起一種管理和被管理的關系,需要基于“權威——服從”的內部秩序,也就是說在企業內部存在著明顯的權力關系。但是,隨著現代企業各種生產要素的變化和發展,特別是作為要素之一的勞動者的日益凸顯的能動特點,企業管理的民主化就愈發重要。生產力和科學技術的發展改變了管理的方式。一是在現代企業中,企業已不完全是投資者個人的財產,它是組織—經濟組織—生產經營的經濟組織,還是社會化大生產的經濟組織,它一方面需要資本投資,另一方面也少不了勞動者的加盟(投資勞動力),勞動力作為一種特殊的商品,它是附著于人體上的,是一種活勞動,它是發展變化的。在市場經濟越來越發達的今天,人才的競爭是企業競爭的核心,人力資源開發成為企業發展的關鍵,要調動和保護兩個積極性,所以勞動關系的任何問題都要協商;勞動關系的重大問題都要民主決定。其次,隨著智力與智能在企業生產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勞動者的技術文化素質和積極性的充分發揮對提高勞動生產率的作用日益突顯,管理就必須要重視人的因素。人是生產力中最具決定意義的力量。企業勞動效率和經濟效益,越來越多的依賴勞動者的自覺程度和創新精神,充分發揮勞動者在生產中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是辦好企業的必不可少的條件,管理民主化就是很好的途徑。現代企業管理學認為,企業是由資本、管理、勞動、技術等生產要素組成的一個綜合體,生產愈發展,分工愈細,管理就愈需要大家的參與,管理的民主化就愈迫切。企業面對市場競爭的壓力,僅僅依靠投資者、經營者難以應付,必須勞資合作,依靠集體的智慧來科學決策。相關調查表明:倒閉的企業中有60%是因為內部管理不善、老板不樂于分權導致的——依靠職工辦企業是現代化大生產的必然趨勢。